水稻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观察与应用探讨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连续两年对湖北农科院等单位提供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5047-1S等5份, 籼型光敏核不育系W6154S等3份在吉林市(43°52'N)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观察以及人工光照诱导育性转换特性的研究, 并对光敏组合F1进行考种分析, 结果表明: 1. 不同的光敏核不育系的临界光照长度不一样。粳型光敏核不育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临界光长, 而籼型的不明显。2. 相同的光照条件下, 高温促进抽穗, 育性表达进程加快; 相同的温度条件下, 长光照延迟抽穗期, 育性表达进程缓慢。3. 在吉林市, 从7月到8月上中旬, 日照处理大于14小时, 为光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期, 此间可以杂交制种; 并且光敏核不育系和正常水稻的盛花期基本-致, 利于制种。4. 杂种F1代的优势较为明显。抽穗期8月5日左右, 结实率达25%以上, 在穗长、每穗实粒数方面比对照秋光优势明显。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林润年,朴春实,王宝兴,朱瑜.水稻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观察与应用探讨[J].东北农业科学,1992,(1):87-92.

复制
分享
相关视频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10-30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