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瘟病防治研究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粟瘟病是我国北方谷子产区的主要病害。吉林省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受害田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的减产30%以上。本病在当地主要侵害谷子叶片和穗部,在谷子孕穗期前和出穗后20天以内形成两个发病高峰,苗期未见发病。
    实验结果表明,粟瘟病菌的致病性有明显差异,按16个分离菌在8个谷子鉴别品种上的抗感反应初步划分为7个生理型。
    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本病的一条可取的途径。鉴定结果表明:谷子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在本试验范围内,公谷6号、公谷23号、公谷14号、九谷3号等品种非专化抗性较强,还具有抗5个菌系的专化抗性,是比较好的抗病品种。齐头67、N—12222、团子糯、大粒黄15等能抗6个菌系,显示有高度的专化抗性,是比较理想的抗病育种材料。
    小区及大田试验证明:克瘟散、春雷霉素、四氯苯酞、敌菌灵的防治效果都在70%以上。在本病流行年份,可以考虑做为一项防治措施,加以利用。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曹功懋,阎万元.粟瘟病防治研究[J].东北农业科学,1981,(2):53-58.

复制
分享
相关视频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11-03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