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熟品种分蘖生产力的初步分析 第5报.超稀植栽培条件下不同插秧棵数的分蘖生产力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了进一步明确交代“三早”越稀植栽培依靠个体优势获得高产的基本原理,1991~1993年设置了穴插秧棵数1~4棵的4个试验处理,在田间钵栽,m212.5穴超稀植条件下,监测不同插秧棵数与不同节位、不同次位分蘖生产力的变化规律;穴插秧棵数每增加1棵,有效穗数以1.5个的幅度递增;穗粒数却以10个以上的幅度递减;1穴插秧棵数超过3棵时有效穗数的增加,补偿不起穗粒数的减少和第二次分蘖穗的千粒重骤减,1~3节低节位分蘖优势减弱,从而造成减产。进一步证实穗数、粒数、千粒重三个产量因素平衡发展,容易获得稳产高产的穴插秧棵数为2~3苗。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严光彬,谢复春,宋继娟,许哲鹤,孙杰.水稻早熟品种分蘖生产力的初步分析 第5报.超稀植栽培条件下不同插秧棵数的分蘖生产力[J].东北农业科学,1994,(2):14-17,71.

复制
分享
相关视频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1993-11-24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11-01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