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2):5-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74.02.001
摘要:
1974(2):9-1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74.02.002
摘要:高粱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积极推广高粱杂交种,对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备战、战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发展我省粮食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我省自1960年开展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以来,在育成一批优良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基础上,先后选配出吉杂二号、吉杂十一号、二十六号等优良高粱杂交种。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动下,经生产推广应用,这些杂交种单产超过优良品种20%以上,在较好的栽培技术条件下,亩产接近千斤,而且还具备米质优良、着壳率低、杆高和适于我省无霜期短的气候条件下栽培的优点,受到当地贫下中农的欢迎。
1974(2):13-2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74.02.003
摘要:白城地区风沙干旱,对小麦生产影响甚大。为了有效地发展水利灌溉,战胜自然灾害,促进小麦生产的大发展,于1973年,我所开展了小麦丰产灌水技术的试验。
1974(2):35-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74.02.005
摘要:
1974(2):38-4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74.02.006
摘要:水稻立枯病是我国水稻育秧期间的主要病害,各类育苗形式均有发生。在吉林省,以塑料薄膜旱育苗和塑料棚育苗最为严重。水稻薄膜早育苗是当前早育壮秧的重要育苗方法之一,亦是我区防止水稻中期冷害,后期早霜,实现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优点:缓苗快、分蘖多、成熟早、产量高、省工省种、作业方便,所以深受贫下中农欢迎。塑料棚育苗法更有育秧集中,适于机械移栽等优点。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新的育苗方式。但由于二者均易得立枯病,且为害较重,因此大大影响其推广普及。
1974(2):46-4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74.02.007
摘要: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1973年我县以批林整风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种田,因地制宜地推广了混、间、套等项种植方法。为了总结经验,探求合适的形式和幅度,对几种主要农作物种植方法,进行了调查。
1974(2):47-4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74.02.008
摘要:友谊草是从朝鲜引入的饲料作物,紫草科聚合草属,多年生草本,丛生型饲草,只开花不结籽,全靠根进行无性繁殖。经我所一年多来的试种表现,友谊草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高产饲料作物。现将调查资料总结如下:
白城畜牧科学研究所,通榆县种畜繁殖场,吉林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
1974(2):49-5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74.02.009
摘要:我省西部地区的羊草草甸草原,有的植被破坏以后,变成了碱斑,通称碱疤拉,失去了畜牧业的利用价值或利用价值很低。据不完全调查统计,仅自城地区当前就有轻重程度不同的盐碱地六十多万垧。严重的社队盐碱地占草原面积的三分之一或接近二分之一,极大的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大发展。
1974(2):53-5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74.02.010
摘要:吉林省前郭县查干花公社哈尔金生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常关于“改良畜种”的教导,为了提高本地羊的质量,从一九七○年开始用布尔华斯种公羊与本地母羊进行了杂交改良,通过三年来的实践,初步得到一定效果。
1974(2):55-56,3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74.02.011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都报告了稻瘟病菌存在着不同的生理小种,以致引起抗病品种丧失了原有的抗病特性,并给预测和防治带来一定的问题。我省选育推广的抗病品种,在栽培过程中也发生过抗性退化的现象,但这种情况和病菌生理小种有无联系,过去缺乏科学检验。为澄清这个问题,我们于1963—1965年对省内主要稻区的稻瘟病菌,以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为鉴定寄主,进行了测量。初步测定结果看出,省内各地稻瘟病菌在所用鉴别品种上的致病性差异明显,可以认为是不同生理小种所引起的结果。
1974(2):57-5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74.02.012
摘要:近几年稻瘟病在吉林省有所发展。利用抗病品种是稻瘟病综合防治原则的首要措施。生产上要求有更抗病的水稻品种,抗稻瘟病育种已经成为当前水稻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本文报告有关品种抗病性的初步研究结果。
1974(2):58-6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74.02.013
摘要:我省部分国营马场和社队马场的吉林马育种工作,已进入自群繁育固定理想类型的新阶段,并且每年向生产上供应一定数量的种公马。为了明确吉林马改良本地马的效果,对扶余、双辽,怀德三个县的六个公社吉林马改良本地马的后代134匹,及其母代——本地马45匹进行了体尺实测调查,并与当地贫下中农、社队干部、配种站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了意见。结果报告如下:
1974(2):62-6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74.02.014
摘要:水稻细菌性褐斑病虽是水稻的一种新病害,但在我场水稻栽培历史上远从1965年建场初期就有发生。近十年来这种病害在我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并且越来感染范围越广,发病程度越重,减产幅度越大,是一种大有发展趋势因而值得重视的水稻细菌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