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1):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01
摘要:
1989(1):5-1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02
摘要: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野生大豆资源约占世界总数的90%。近十年来,我国国学者对野生大豆的多学科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很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野生大豆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综述了野生大豆的分布与生境、形态发育和生态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品质性状、病虫抗性、细胞遗传学性状以及杂交利用、大豆起源进化分类方面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
1989(1):14-1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03
摘要: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大豆“长农4号”不同的农艺措施组合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磷肥、钾肥作用不大。获得亩产150公斤以上的大豆产量,其栽培措施为:密度1万株/公顷,亩施尿素5.5~6.0公斤,三料磷9.5~10公斤,氯化钾3公斤。
1989(1):20-23,6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04
摘要:本文研究了磁化水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磁化水显著地促进了秧苗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增加了秧苗根数(0.2—19.5%),根长(0.8~60.9%),株高、叶数、茎粗、百株干重(2.7—9%),分蘖率(7—21%)以及提高了水稻的抗逆能力。磁化水壮秧的原因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叶绿素含量、束缚水含量增加,N、P、K养分吸收加快以及细胞膜透性下降,叶片保水能力提高有关。
1989(1):24-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05
摘要:本文分析评价了不同类型的高粱不育系,指出中国高粱与外国高粱杂交是选育不育系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对育种经验的总结,提出了选育中外衍生系的杂交方式和选择方法。
1989(1):27-33,3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06
摘要:广义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籼粳“桥梁”育种杂种后代的高结实率特性可以稳定地遗传,早代选择有效,从而有可能解决籼粳杂交因早代结实率太低而使优良植株落选的问题。通过亲本、F1各性状以及各性状杂种优势间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籼粳“桥梁”育种后代其它农艺性状的选择可以用常规的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方法,其中也存在着产量与品质之间的矛盾,但个别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可能。由于亲子相关密切,选用杂交方案时应考虑亲本的表现、育种的目标以及所要选育的品种类型。
1989(1):34-3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07
摘要:
1989(1):37-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08
摘要:
1989(1):40-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09
摘要:通过配有微机记录系统的飞行磨吊飞方法,测定了亚洲玉米螟(Osirinia furnacaris)的飞翔能力及温度、湿度,气流等不同生态条件对其飞翔力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亚洲玉米螟的飞翔扩散活动及可能的迁飞活动。
玉米螟1日龄和2日龄雌蛾可累计飞翔30小时,150公里以上。飞翔速度平均1.5米/秒,最高可达2.4米/秒。雄蛾飞翔力初期稍弱,但3日龄以后强于雌蛾。玉米螟的飞翔适温区为20—30℃,高温低湿不利其飞翔。玉米螟在风速不大于1.53—1.6米/秒时可逆风飞翔,在较大的风速下顺风飞翔时,其自身的飞翔速度随风速增加而渐降,风速9米/秒时停止振翅,随风飘流。
1989(1):47-49,6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10
摘要:
1989(1):50-5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11
摘要:
1989(1):54-5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12
摘要:
1989(1):60-6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13
摘要:
1989(1):70-72,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15
摘要:绵羊化学脱毛是国内外正在研究的一项新技术。本研究是用环磷酰胺(CPA)对绵羊进行脱毛试验,其效果显著,整个试验分两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脱毛前后各种现象的观察和收集,第二阶段是脱毛后到末期的繁殖力、适应力的测试。
试验证明:口服35mg/kg体重脱毛效果良好,脱毛羊主要生产性能有提高,羊体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力,CPA在羊体内无明显蓄积作用,也无毒性残留,因此可以考虑推广应用。
1989(1):73-7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16
摘要:
1989(1):75-7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17
摘要:测定814份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脂肪及脂肪酸含量。脂肪平均含量19.38%,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为主要成份,平均含量54.87%,油酸和亚麻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1.36%、8.96%。不同类型品种比较结果,脂肪含量:栽培类型>半栽培类型,早熟类型品种>晚熟类型品种,棕榈酸和油酸含量类型间差异与脂肪含量趋势相同;硬脂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类型间差异与脂肪含量趋势相反,即半栽培类型>栽培类型,晚熟类型品种>早熟类型品种。育成品种与地方品种比较,脂肪含量,育成品种>地方品种;棕榈酸含量与脂肪含量差异相同;亚麻酸含量则相反;硬脂酸、池酸和亚油酸,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间差异不显著。鉴定筛选出脂肪含量22%以上的品种10份,亚麻酸含量6%左右的品种10份,亚油酸含量60%以上的品种9份。列出保存编号和品种为称及来源与产地,供育种选用。
1989(1):80-8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18
摘要:为了明确人参高产的适宜遮荫方式,用14C和32F同位素示踪法测定了不同透光棚下人参的光合速率和根系吸收性能。试验证明人参的光饱和点约为20Klx,相当于透光率25%。超过20Klx光照的人参,光合速率下降,叶包变黄;透光30%处理的人参,根系吸收32P量也较透光10%处理有所下降。因此,适宜棚式的设计,应是延长接近饱和光强的日照时间,而最大透光率以不超过25%为宜。
1989(1):84-86,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19
摘要:
1989(1):87-9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20
摘要:本文运用Fuzzy聚类Bayes判别及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低中高社会产量阶段模型和丰平欠气象产量预报模式。对全省历年粮食产量进行统计预报表明,拟合准确率达97%以上。
1989(1):94-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1.021
摘要:用本地区18年的稻瘟病发生程度和气象资料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指出叶瘟与气象因子呈正相关,穗颈瘟呈负相关,并提出了稻瘟病的相关回归预测式,经验证符合率较高,可在预测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