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2):1-5,1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01
摘要:采用相互轮回选择的方法,对分别由20个自交系组成的吉综A、吉综B进行三轮选择,主要根据测交种的产量进行选择。在三个环境条件下,用随机区组、4次重复设计,对各轮群体及群体间杂交组合进行选择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吉综A、吉综B群体及其杂交组合产量海轮分别增加177(2.4%)、126(1.7%)和263公斤/公顷(3.4%);群体组合杂种优势由C0×C-0的7.4%增加到C3×C3的13.6%。其它农艺性状随各轮对产量相互轮回选择,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穗长增加,粒行数减少,株高和穗位增高。百株穗数、抽丝日数、倒伏率、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的抗性变化不明显。群体杂交组合收获含水量增加,灌浆期延长。
1989(2):6-1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02
摘要:通过对出苗至成熟127、131、136天3个熟期类型,6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前期生育速度快,吐丝期植株不繁茂。在生育期相同的品种中,也是前期生育速度快的,吐丝期繁茂度差;吐丝前干物质积累速度在品种间差别不大,吐丝到成熟期间,特别是其后段差别较大。后段积累速度快的品种,成熟时全株干物重高;吐丝至成熟期间,子粒重量占全株绝对增重量大的品种,经济系数高;品种间田间透光率差别较大,主要取决于最大叶面积系数及吐丝后的株型特点,而与叶长、宽、茎叶夹角、叶长地面投影值及相邻叶片间距基本无关;品种的耐密性与其田间透光率基本一致;品种间的单株叶面积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幅度也有差别,变化幅度小的以及双穗率较高的品种,较耐密植;品种间的耐密性是不同的,耐密性差的,适宜密度仅为每亩2500株,耐密性强的适宜密度为4000株;不同品种对氮素化肥施用时期的反应不同。根据品种生物学特性制定栽培技术,较“通用”高产栽培技术增产5~10%是可能的。
1989(2):14-17,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03
摘要:按Griffing方法Ⅱ分别对8个六棱大麦亲本和5个二棱亲本进行了双列杂交分析。比较了各亲本产量、千粒重、株高、单株有效分蘖数、穗长、每穗粒数、每穗粒重,抽穗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绝大多数性状为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起作用。广义遗传力以株高,抽穗期为最高。狭义遗传力六棱品种从大到小依次为株高、穗粒重、穗粒数、抽穗期、穗长、千粒重、分蘗、产量,二棱品种依次为穗长、穗粒数,株高、抽穗期、产量,分蘗。
1989(2):18-2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04
摘要:
1989(2):21-21,3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05
摘要:
1989(2):22-27,7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06
摘要: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1981~1985年吉林省大豆联合区域试验中95个点次的产量试验资料,计算了各点次的机误方差和机误变异系数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组分等参数。计算了检验不同水平的品种间差异需要的总重复数,研究了各种互作条件下同一环境内的区组数和环境数对试验准确性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区域试验的合理设计问题。各熟期组平均机误均方为1.325,平均变异范围为0.606~1.957。各熟期组的平均机误变异系数为11.93%。所研究的试点中约有57.7%的点次机误变异系数小于10%。平均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组分约是机误方差的0.112倍,其大小变化于0.000~1.553之间。假定无基因型×环境互作,当α=0.05,β=0.50时,如试验的机误变异系数为10%,要检验出两个品种间10,20,30%的差异分别需要10,3和2欢重复。当有基因型×环境互作时,增加试验地点内的重复数或试验环境数均可有效地降低试误差。在试验点内的重复数一定时,试验需要的环境数随互作的增大而增多。
1989(2):28-3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07
摘要:
1989(2):37-4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08
摘要:高粱花黑穗病Ustilago kenjiana是典型的花器侵染、局部发病的病害,它只侵染子房使之肿大而花器的其他部位完好。菌瘿向内弯曲,比高粱子粒大,症状出现6天后菌瘿外膜裂开散出黑粉。病菌可侵害高粱穗任何部位的子粒,但以下部占多,达46%以上。病害对产量所造成的损失达0.14-75.7%,平均每个病穗损失产量7.26%。人工接种8个不同类型,8种米质的22个高粱品种以及两年对285个不同类型品种、杂交种的观察以中国型、紧穗、粘质和米质发病多,而亨加利型等散穗为抗病。开花前15天左右的温湿度对发病有关,雨量小,次数多对发病有利,反之则轻。
1989(2):42-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09
摘要:
1989(2):44-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10
摘要:家茸天牛〔Trichoferus campestris (Faldermann)〕近年来己成为一种新的、主要的仓储害虫在集安市部分乡镇粮库直接危害玉米,被害率达15%左右。过去对该虫危害粮食的报道甚少,笔者通过1986-1987两年的饲养观察和调查,本文记述了该虫在玉米中的发生与危害,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等情况。
1989(2):47-5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11
摘要:本文通过利用草木犀等有机物料处理苏打盐渍土的一系列盆栽及淋盐模拟试验研究,对苏打盐渍土在有机物料作用下其物理性状的改变及其盐分迁移特点等进行了探讨。研究了苏打盐渍土物理性状的变化特点及与盐分迁移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物料提高了高粒级的土壤微团聚体,改善土壤通透性。有机物料能促进土壤盐分淋移,各种离子的迁移速率也不同,阳离子中以Na+迁移速率及淋出量最大。在阴离子中HCO3-—淋出量最大,而C3-的淋移速率最低。土壤结构等的改变是一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1989(2):54-5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12
摘要:
1989(2):58-6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13
摘要:
1989(2):61-6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14
摘要:
1989(2):65-6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15
摘要:
1989(2):67-6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16
摘要:本文研究了几种生长调节剂对6号李绿枝插条切口愈合、生根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100PPm的ABT生根粉效果最好,其次是吲哚乙酸,再次是萘乙酸。
1989(2):70-7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17
摘要:
1989(2):73-78,8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18
摘要:
1989(2):79-8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19
摘要:菜豆、大豆的种子于1/2MSBA中萌发,取这种条件分化苗的子叶节为外植体,接在1/2 MSBA培养基中诱导了多芽产生(10-20个/节)。在1/2 MSBA或1/2MSBAIBA中继代增殖。接于Le-2培养基的菜豆再生苗的叶片又诱导出小芽。对来自大豆子叶节的愈伤组织进行了器官发生和胚胎发生试验,获得再生芽和胚状体。
1989(2):82-85,9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20
摘要:
1989(2):86-8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21
摘要:
1989(2):96-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89.02.023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