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4):1-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01
摘要:不同玉米品种对肥力反应的敏感性有差别, 主要表现在低肥力条件下产量降低, 绿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下降, 生育延迟等方面变化幅度上, 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等受肥力影响均都较小。在低肥条件下绝对产量高的类型, 耐瘠薄。单交种对肥力反应的敏感性, 与其双亲自交系的表现关系密切。
1990(4):6-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02
摘要:
1990(4):7-1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03
摘要:利用1988年吉林省水稻区试及北方稻区区试的30份早粳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抽穗期、株高、单株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9个性状的遗传变异、遗传力和相关遗传进度、相关系数及通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每穗颖花数与单株粒重的遗传相关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颖花数、单株穗数和千粒重3性状间呈负相关, 3因素相互制约, 不能片面追求多穗、大穗和大粒, 某一性状的增加是有限度的。单株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贡献较大。株高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值和间接效应值都较大, 说明在高产育种中必须注意株高的选择。
1990(4):11-1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04
摘要:
1990(4):14-1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05
摘要:本文利用方差分析法, 分析了甜高粱8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力、遗传进度和各种变异系数以及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甜高粱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力都较强, 均超过70%; 茎秆汁液锤度与大多数性状呈负相关; 当前甜高粱育种, 大幅度地提高茎秆汁液锤度难度较大, 而提高茎秆产量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
1990(4):17-2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06
摘要:利用1987—1989年吉林省大豆区域试验中5个地点种植的4个大豆品种(系)品质化验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了不同年份及不同栽培地点对大豆子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子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受年份及地点的影响显著、年份与地点综合效应所致大豆蛋白质、脂肪和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幅度分别为
1990(4):21-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07
摘要:我省糯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半山区, 以早熟为主, 中熟次之。植株不繁茂, 穗粒偏小。接种条件下抗病虫性较差。不论农艺性状或品质地区间均有差别。吉林半山区品种果穗偏长, 穗行偏少, 百粒重、单穗粒重较高, 淀粉含量略高; 通化地区品种穗行偏多, 穗长偏短, 百粒重、单穗粒重较低, 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在营养成份含量间, 油分和蛋白质变幅较宽, 淀粉含量相对稳定。在蛋白质、油分、赖氮酸含量上, 有趋于高营养指标含量的品种, 也有农艺性状和营养成份含量表现具佳的品种, 如白城黄粘等。这些变异及优良品种的存在, 是我省开展品质育种的良好素材。在利用上, 绝大部分品种不宜直接利用, 通过定向选择、回交转育、外引种质导入等手段, 改进农艺性状、增强抗病性、提高产量, 可使我省糯质资源地方适应性强、品质较好等优点得以发挥。
1990(4):27-2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08
摘要:
金龙南,兰进,冯春生,高金方,李相营,黄泽成,王京修,赵兰珍
1990(4):30-35,5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09
摘要:植物中的NPK含量%, 在不同年生的普通参、边条参和西洋参之间, 无显著差异。亩产百公斤干参根所吸收的三要素量, 和大田作物属相同等级。但年吸收量仅为大田作物需量的1/7—1/4。幼龄参生长缓慢, 前三年吸收量仅占总量的1/5左右。植株中N: P: K比例, 约为7—8: 1: 4.8—7.0, 且随年生而增大。说明吸磷量较大田作物为少, 但对幼龄参意义较大。
1990(4):36-39,6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10
摘要:
1990(4):40-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11
摘要:
1990(4):44-4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12
摘要:1984—1985年以盆栽的形式研究了氮肥对水稻早熟品种各级分蘖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高温年补肥用量10%和25%的处理可以使第一、二、三次分蘖的穗数增加1.0%、4.8%; 13.8%、29.2%; 47.1%、182.4%。穗肥用量17%和25%的处理能使第一、二、三次分蘖穗的穗粒数增加2.8%、4.6%; 5.2%、7.9%; 16.9%、22.6%。粒肥用量16%和25%可使第一、二、三次分蘖的饱满粒率增加4.2%、6.3%; 8.0%、10.4%; 11.1%23.9%。分蘖肥对各级分蘖的穗数没有促进作用。低温年蘖肥用量16%和25%的处理可以使穴平均穗数增加20.9%、9.6%, 补肥10%和25%的处理可使第一、二、三次分蘖的穗数增加14.1%、12.4%; 47.1%、74.4%; 25.0%、-6.2%。补肥17%和25%的施肥处理能使第一、二、三次分蘖的一穗粒数增加23.8%、13.8%; 8.5%、9.7%; 3.0%、17.0%。穗肥对一穗粒数, 粒肥对千粒重、饱满粒率影响不大。
1990(4):49-5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13
摘要:
1990(4):52-5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14
摘要:
1990(4):59-6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15
摘要:
1990(4):64-6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16
摘要:本试验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 对不同来源的9个肉鸡品系按父、母系分成两组, 进行了20个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分析, 结果表明: 5个父系间56日龄体重一般配合力差异极显著, 以A1品系最高; 4个母系间差异不显著; 各杂交组合间特殊配合力差异极显著。该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 分别为0.96和0.69。各父系、母系及20个杂交组合间56日龄存活率和饲料转化比差异不显著。
1990(4):68-71,7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17
摘要:
1990(4):72-7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18
摘要:本试验就大旺山楂幼树对不同程度, 不同部位剪截, 拉枝及剪梢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重剪能显著提高强枝和中庸枝的延长枝长度, 萌芽率和成枝率。不同部位剪截对枝条有缓和生长势作用。拉枝可以提高当年花芽量和座果率。对当年高接的山楂树的旺梢, 在6月10日剪梢可以产生2—3个分支, 秋天成熟良好。
1990(4):77-7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19
摘要:
1990(4):79-8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20
摘要:
1990(4):83-8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21
摘要:以单株对比为基础的多品种群体竞争筛选法, 吸收了盆栽等固定容器内单株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的优点, 又突破了品种对比中不允许不同品种植株间直接竞争的禁区, 突出了品种竞争筛选, 结果与常规法相一致, 此法具有较大的试验容量和较大的信息量。为加快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配套进程提供了一种辅助性的方法。
1990(4):88-8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22
摘要:
1990(4):89-9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0.04.023
摘要: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存在着事实上的雨养农业。本文以镇赉县为例, 分析了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旱田作物的雨养状况。结果表明, 该地区旱田作物的雨养状况不佳, 水分供应不足, 大地限制了农田生产潜力的发挥。为保证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 应大力发展补水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