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1):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01
摘要:
1992(1):5-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02
摘要:玉米高产田(亩产700~770公斤)与一般生产田(亩产500~530公斤)相比较。经济效益: 亩化肥投入费用由58.53元增加到87.08元时, 亩纯收益下降; 选用高产品种, 能明显增加纯收益; 改进耕种、施肥技术, 也能增加纯收益; 适量的化肥投入与品种、耕种、施肥技术相结合, 亩纯收益可大幅度增加。高产田光能利用率明显地高于一般生产田。能量效益: 高产田的能量产、投比, 以及亩绝对能量产出均都明显地高于一般生产田, 增加无机能(化肥)投入、改进栽培技术, 特别是选用高产品种, 都能增加亩绝对能量产出。养分效益: N素, 亩施22.5公斤, 亩产765~770公斤时, 产出<投入; 亩施17.5公斤, 产量为710~736公斤时, 产出>投入, 产量为523公斤时, 产出<投入。P2O5, 亩施7.0~7.5公斤, 高产田和一般田均都是产出<投入。K2O, 高产田和低产田都是产出>投入。
方展森,关丽君,王枫林,王一凡,董春田,张昌禄,王广元,金振兴
1992(1):9-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03
摘要:在北方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证明旱育稀植水稻以壮秆大穗和高度结实增产, 具有稳定高产潜力。从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的形态机能入手, 阐明了旱育稀植水稻高产机理: 单株茎秆干重大, 上部叶片长, 基部节间粗壮, 茎秆大维管束数量多是形成壮秆大穗的基础; 叶片较厚, 上位三叶叶片较长但保持直立, 形成高光效的冠层结构, 穗颈大维管束截面积大, 是高度结实的基础。分析比较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旱育稀植水稻初期和后期生育特点, 提出了我国北方旱育稀植三种技术类型。
1992(1):15-19,5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04
摘要:本文从玉米不同栽培密度入手, 采用数学模拟和统计分析方法, 对玉米子粒的生长发育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子粒的生长发育既有其自身的生物学规律, 又受环境条件的制约。表现在子粒数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一系列的削减, 而且不同密度的群体削减幅度不同, 最终获得的有效粒数仅为最初小花总数的50~74%; 子粒重量、体积及内含物增长和累积呈线性趋势, 最终累积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决定于有效灌浆期与灌浆强度的相互作用。不同密度群体子粒重量、体积及内含物的增长和累积幅度与速度都明显不同。子粒产量取决于最终的子粒数量和重量(Y=-154.1432+0.3962X3+3.5365X5), 只有挖掘子粒数量和重量潜力, 才能实现高产。
1992(1):20-2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05
摘要:本文采用相关及亲子回归法估算并分析了谷子8个杂交组合的F3代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及其与亲本、F1、F2的关系, 其结果表明: 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显性度随着世代的增加而逐渐减弱。F3代各主要农艺性状与双亲或中亲值关系较密切, 其中以千粒重在世代间相关系数的差值较小。F3代的穗粒重主要取决于穗长、穗粒数及千粒重。其中以穗粒数的直接贡献较大。F3代中千粒重和穗长的遗传力最高。穗粒重最小。在F3代可对千粒重进行个体选择。穗粒数、穗粒重可在F2、F3代混合选, F4代以后系谱选。
1992(1):23-26,8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06
摘要:本文应用了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并以经过配合力分析的11份材料为例探讨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中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关联度分析的结果与自交系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 关联度与自交系的-般配合力呈显著正相关(r=0.6206)。
1992(1):27-3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07
摘要:玉米连作4年, 产量逐年下降, 化肥利用率变化不大, 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 试验第4年连作区玉米病虫害的发生重于轮作区, 差异极显著, 并由此影响产量; 综合分析玉米连作4年的纯经济效益明显高于轮作区, 故在生产上实行玉米连作是可行的。
1992(1):33-3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08
摘要:香味是水稻各种品质成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选育出适于生产和市场要求的香稻品种, 开展水稻香味性状遗传的研究是必要的。我们利用有典型爆玉米花香味的香稻品种, 采用KOH法和咀嚼法鉴定了水稻香味特性的遗传。结果表明, 具有爆玉米花香味型香稻品种的香味特性, 受控于核内-隐性主效基因。
1992(1):35-4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09
摘要:
1992(1):41-44,9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10
摘要:对吉林省稻田杂草种类调查, 明确有39种分属16科与主要杂草群落组成和危害, 并对使用期较长、推广面积较大的除草剂杀草丹、禾大壮、丁草胺后对稻田杂草群落的演变进行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在稻田杂草群落演变后的防治对策。
1992(1):45-4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11
摘要:通过对感病及对照参Fe、Mn含量及发病条件的比较研究, 认为人参红皮病是在白浆土的白浆化过程中, 在周期性过湿的氧化还原状态波动的影响下, 土壤中铁、锰向根部沉淀的结果。防治的重点, 应是排水通气。提出了参床排水的设计方案。
1992(1):48-5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12
摘要:通过对两个土壤养分的综合分析及温室高粱盆钵试验得出: 在公主岭市刘房子乡中肥力黑土上, 不施氮、磷、硫三个处理的盆钵高粱和南崴子乡冲积型水稻土不施氮、磷的高粱均出现严重减产现象; 在上述两个土壤的盆钵试验中, 不加钾的高粱均较施钾的对照盆减产; 而在南崴子乡冲积型水稻土盆钵试验中, 加硫处理的高粱较乏硫对照处理, 呈现增产趋势。参照上述试验结果, 通过布设在氮、磷、钾平衡施用基础上的硫肥田间试验得出: 硫在刘房子乡黑土田间试验中, 对玉米未表现出增产效果; 而硫在南崴子乡冲积型水稻土田间试验中, 对水稻则表现出极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对增产值高达28-36%。
1992(1):53-5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13
摘要:统计分析认为, 可利用光谱反射率区分盐碱土、风沙土、淡黑钙土和黑土, 为其在TM单波段影象上的解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干扰因素差异甚微的情况下, 经过对苏打盐渍土壤光谱反射率进行统计分析认为, 光谱反射率与苏打盐渍土表层0~5厘米含盐量极显著相关, 可建立二者之间相关的回归方程。通过对回归方程的实用性进行检验认为, 基本可利用光谱反射率由回归方程推算苏打盐渍土表层含盐量。为苏打盐渍土速查提供了新途径。
1992(1):57-6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14
摘要:本文采用最优回归设计311-B方案, 在靖宇山区白浆土中低产田上研究了大豆的合理施肥问题, 提出了大豆产量与生产上常用的3种化肥: NH4NO3、(NH4)2HPO4、K2SO4用量之间拟合度较高的二次回归方程, 并导出了以产量为指标的经济最佳施肥量, 探讨了3种化肥的单肥效应及交互效应。
宋丽萍,王文禄,刘敏,阎淑贤,王成才,顾广霞,张云万,孙有军
1992(1):62-6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15
摘要:本文报道了1982年以来吉林省玉米茎腐病发生、损失情况以及优势病原菌种类的研究结果。玉米茎腐病在吉林省玉米自交系、杂交种以及农家品种上均有发生, 发生时期、发生程度不同, 产量损失也不同, 据此可估计某品种在当地的产量损失。在分离到的真菌中, 以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crmat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的分离频率最高, 致病作用最强, 因此认为上述三种菌为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的优势病原菌。
1992(1):65-6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16
摘要:
1992(1):68-6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17
摘要:
1992(1):70-7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18
摘要:
1992(1):72-7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19
摘要:山楂果实营养丰富, 既是鲜食的佳品, 也是加工的优良原料, 另外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因此在山楂发展迅速的今天, 如何减少山楂贮藏损失, 并能延长其贮藏期, 做到季产年销, 长期供应, 是非常必要的。
1992(1):75-7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20
摘要:本文对青椒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遗传相关系数进行了初步研究。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 果宽的遗传力最高(97.04%), 其次是果长(90.39%), 单株产量的遗传力最低(4.17%), 果宽的遗传变异系数最高(36.99%), 其次是果长(29.5%), 生育日数变异系数最低(1.99%); 当入选率在5%时, 7个性状中相对遗传进度最高的是果宽(75.06%), 其次是单果重(60.84%), 生育日数的最低(1.97%)。
1992(1):78-8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21
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布罗、罗曼、艾维茵、宝星等四个品种肉鸡早期体重和胫骨长度与后期体重和胫骨长度的相关分析, 得出以下结果:四个品种肉仔鸡的初生重与后期体重及增重速度无关; 4, 5, 6, 7周末体重与8周末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随着周龄的增长, 与8周末体重的相关系数逐渐增高。按本试验得出的4条总回归方程, 根据4, 5, 6, 7周体重, 可以预测8周体重。由于5周与8周体重呈强正相关, 因此可以根据5周体重进行早期选种。本试验测定的四个品种肉仔鸡初生雏胫骨长度变异较小, 初生雏胫骨长度与各周龄胫骨长度相关不显著, 与各周末体重相关亦不显著; 4, 6, 7周胫骨长度与8周体重和胫骨长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但不如早期体重性状相关程度高。根据早期胫骨长度进行间接选择, 不如用早期体重选择准确度高。
1992(1):81-8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22
摘要:
1992(1):83-8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23
摘要:
1992(1):87-9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24
摘要:连续两年对湖北农科院等单位提供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5047-1S等5份, 籼型光敏核不育系W6154S等3份在吉林市(43°52'N)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观察以及人工光照诱导育性转换特性的研究, 并对光敏组合F1进行考种分析, 结果表明: 1. 不同的光敏核不育系的临界光照长度不一样。粳型光敏核不育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临界光长, 而籼型的不明显。2. 相同的光照条件下, 高温促进抽穗, 育性表达进程加快; 相同的温度条件下, 长光照延迟抽穗期, 育性表达进程缓慢。3. 在吉林市, 从7月到8月上中旬, 日照处理大于14小时, 为光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期, 此间可以杂交制种; 并且光敏核不育系和正常水稻的盛花期基本-致, 利于制种。4. 杂种F1代的优势较为明显。抽穗期8月5日左右, 结实率达25%以上, 在穗长、每穗实粒数方面比对照秋光优势明显。
1992(1):93-9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25
摘要:
1992(1):95-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2.01.026
摘要:分析了135份绿豆地方品种的粗脂肪、粗蛋白、粗淀粉含量。结果表明, 这部分地方品种中高脂肪、高蛋白、高淀粉含量的较多。明确了百粒重、粗脂肪、粗蛋白、粗淀粉含量间的关系, 筛选出达到吉林省优级绿豆标准的大粒绿豆品种15个, 普通绿豆品种2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