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1):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01
摘要:为合理开发利用冷浆稻田提供科学依据,从1989~1991年设置起垄栽培与普通栽培对比试验,小区面积为500m2,重复4次。三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起垄栽培利于改善冷浆地水、气、热状况,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总孔隙度和耕层土温。促进土壤速效养分的释放供应,促使水稻根系活力,增加水稻有效分蘖和干物质含量,确保稻谷结实率和安全成熟,其增产率达6.8%~12.3%。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延边地区和北方寒冷地区冷浆稻田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1993(1):3-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02
摘要:西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430mm左右,大多集中在7~8月,份形成夏涝春旱特点,春旱频率高达70%以上。因此春播一直是依靠土壤对夏季降雨的调节作用所形成春季返浆返润水进行的。从而也形成一整套利用返浆返润水抗旱保墒的农耕技术体系,如顶浆搅、挤
1993(1):6-9,6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03
摘要:本文对我国大豆种质资源1.9万份进行了SBTI等位基因电泳分析,找出Tia、Tib、Tic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及分布规律,结果全部具有Tia型,北方省品种中较多出现Tib,南方品种中发现Tic型。Tia·Tib·Tic三者频率比例为100∶1.3∶0.2,未发现不含胰蛋白酶抑制剂的ti型材料,栽培豆Ti类型单一,野生豆Ti类型变异较大。
1993(1):10-11,4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04
摘要:对不同源库特性水稻品种齐穗期LAI,单位面积颖花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单位面积实粒数与齐穗期LAI,单位面积颖花量的关系均为抛物线方程:y=ax+bx2。抛物线的顶点即品种的最适颖花量和齐穗期最适LAI有明显差异,其中秀杂单位面积最适颖花量和齐穗期适宜LAI均较高,而其它品种不是两者均低就是两者不平衡,因而产量受到影响。从库(颖花)效率来看,在氮肥增加时,秋光和秀杂的库效率高,其余几个品种的库效率都明显较低。由此可见,在高产育种上,应注意选拔单位面积最适颖花量和齐穗期最适LAI及库效率均高的优良材料。
1993(1):12-13,8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05
摘要:本文对吉林省谷子品种的13个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多为10.5%~14.0%,赖氨酸平均含量为0.39%,脂肪平均含量为4.9%,其中棕榈酸7.71%、硬脂酸2.92%、油酸13.25%、亚油酸72.15%、亚麻酸2.51%、花生酸1.56%。维生素中的硫胺素平均5.57μg/g、核黄素0.99μg/g、生育酚53.07μg/g。微量元素硒0.50μg/g。相关分析表明,亚油酸与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亚麻酸与花生酸、硬脂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酚与微量元素硒呈显著负相关。
1993(1):14-1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06
摘要:用不同注量的快中子照射大豆风干种子的试验表明,快中子对大豆的M1代的苗高、成株率和孕性有明显的损伤效应,而且对M2的叶绿素和株高、孕性、熟期等农艺性状均有诱变效应。不同品种对快中子的辐射敏感性不同,九农9号较吉林18敏感。试验还表明,快中子是大豆的良好诱变源。
1993(1):17-18,5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07
摘要:本试验于1991年在长春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利用7个数量性状测定了高粱19个亲本(9个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间的遗传距离。以遗传距离为依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亲本共分为6类。距离较大的不同类群问亲本所组配的杂交组合优势较强。因此,选用距离较大的不同数群的亲本组配杂交种,可提高优良组合出现的频率。同时也看出,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更为合理,其结果与实际较为相符。
1993(1):19-23,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08
摘要:本试验利用两种有效的诱变剂PYM和EMS,在大麦减数分裂早前期对幼穗进行注射处理,通过对其M1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花粉育性,结实率及M2性状变异等的研究表明,幼穗处理能显著提高诱变效果,增加染色体畸变率和M2基因突变率,同时也提高了某些有益性状的变异频率。因此,认为减数分裂早前期是诱变处理的适宜时期。本试验首次采用注射处理的方法,此法能弥补常见浸泡法所造成的人为损伤过大的缺点,提高诱变效果,而且方法简便易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993(1):24-26,9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09
摘要:本文介绍了日本水稻育种基地的设置,80年代选育出的主要优质米品种及其系谱。日本国家的水稻育种基地共有6个地区农试场及农业研究中心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7个指定的道府县农业试验场,共14个主要育种单位。80年代以来育成了秋田小町、雪光、能登光、千代穗波、花舞、绢光、上育397、津轻乙女、阳光、雪精、葵风和梦光等主要优质米品种。越光、笹锦和秋田小町的栽培面积正在迅速上升。优质米来源为龟尾和旭2个古老农家品种。优质米遗传子是由旭→农林8号→农林22号;龟尾→陆羽132号→农林1号→越光→笹锦;龟尾→陆羽132号→北晴、北光等相传。本文将对水稻育种工作者掌握国外优质米育种动态及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依据。
1993(1):27-2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10
摘要:
1993(1):30-34,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11
摘要:1989~1991年对增效杀灭菊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四种增效剂中以增效磷效果最好。增效杀灭菊酯对3龄粘虫幼虫的增效倍数为2.51,田间增效性试验也证明增效杀灭菊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小区试验,增效杀灭菊酯30~45克/公顷(有效成分,下同)防治小麦粘虫施药后1天效果达94.5~98.9%,与杀灭菊酯75~90克/公顷的防效相当;防治大豆蚜用量22.5,~37.5克/公顷,施药后5天防效达91.9~97.6%,与来福灵和乐果的效果基本相同。示范试验,增效杀灭菊酯用量30~60克/公顷防治小麦、玉米粘虫效果在97.3%以上。增效杀灭菊酯的使用成本只是杀灭菊酯的60%。
1993(1):35-3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12
摘要:本文报道了稻曲病在吉林省发生流行规律,并对影响该病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
1993(1):37-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13
摘要:通过1988~1989年两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精盖草能在大豆田对禾本科杂草防效高,药效期长。在有效用量比盖草能、精稳杀得和禾草克低2~2.5倍的情况下,其除草效果均高于对比药剂。从精盖草能3%乳油和10%水溶性颗粒剂两种剂型药效比较结果看,3%乳油的药效高于10%水溶性颗粒剂,施药后降雨量大,后者除草效果显著降低。
1993(1):40-4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14
摘要:本文根据吉林省延边、吉林、浑江等地1989~1991年三年的调查鉴定,首次明确这些地区危害水稻的潜叶蝇为稻叶毛眼水蝇Hydrellia sinica Fan et Xia。根据成蝇腹部腹面末节是否具有肛尾叶和白色针状物等外部构造来判断性别是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新方法。此特征在20倍放大镜下均清晰可见。三年来各地用此法识别雌雄3868头,其准确度均达98%以上,对进一步提高预测预报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1993(1):43-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15
摘要:在现行的几种玉米成株期接种方法中,以注射、菌剂、牙签和根部接种效果比较好,可按不同抗病鉴定目标选用。抗病性不同的玉米品系植株体内钾、硅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功酶酶谱及其活性存在很大差异,可做为鉴定品系抗病性的新指标。
1993(1):47-4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16
摘要:菜豆象是我国进口植物检疫对象之一,此虫危害严重。传播途径复杂,蔓延速度快,生态适应性强。菜豆象在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均有分布。朝鲜的咸镜北道,慈江道,两江道都有此虫发生。上述发生区与吉林省接壤,地理纬度及温度等与我省接近。本文从此虫的分布与危害。吉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寄主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环境条件等方面,探讨了菜豆象传入我省的危险性以及传入后生存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加强进口植物检疫,在边境地区定期开展疫情调查等控制策略。
1993(1):50-5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17
摘要:本文研究了硼对人参种子发育及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喷硼(0.05%硼酸),小花数、青果数和种子千粒重增加;同时,硼还能增加叶片中可溶性蛋白与叶绿素的含量,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
1993(1):53-5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18
摘要:以鸡粪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有机无机专用夏合肥,分为5种型号,其有机质含量15~20%。氮磷钾含量16.5~25.5%,每吨肥成本340~500元。每公顷施用量500~100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T型,代替二铵做底肥施用每公顷节资100元左右:Te型,配合化肥施用,增产6.8~17.5%;W型,完全代替化肥,做底肥一次性施入,每公顷节资150元左右。水稻专用复合肥:在正常施肥基础上,配合施用,增产12.8~24.7%,提早成熟3~5天。烟草专用复合肥:平均增产10.6%,公顷增产烟叶202.5公斤,中上等烟叶比例提高了6.3%。公顷产值增加499.5元,相对值增加了12.7%。
1993(1):59-6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19
摘要:利用秸秆和塑膜覆盖封闭敞开式羊舍,探讨在最冷时节育成羊增重和剪毛量的效果,研究畜舍结构,保温性能及舍内外气象生态因子变化规律,为设计标准化羊舍,提供科学依据。育成羊舍外围护保温防寒处理后,在最冷时期(12月,元月)可提高舍温45.74%和71.16%,体重增加18.52%和10.59%的剪毛量,差异极显著P<0.01)。
1993(1):64-6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20
摘要:
1993(1):66-6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21
摘要:1990~1991年,在双辽县、长岭县半干旱、风抄岗地果园,对金红苹果、北方1号李进行了覆膜、埋土、包干、常规4种处理方法和栽植试验,结果表明,前3种处理均极显著地提高了果树春季定植的成活率,但综合效果看,还是以覆膜效果最佳。覆膜有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苗木芽眼提早萌发,提高果树叶片光合效率,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土温和蓄水保墒等效应。在我省西部干旱、风沙、寒冷地区果树春季定植采用覆膜是具有实际意义。
1993(1):70-7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22
摘要:本文介绍了德国、法国的玉米育种方法,结合我省玉米育种实际,建议:
1.开展玉米基因库的分类研究。应用测交方法,把现有种质资源划分成几个基因库;随时测定外引系并进行基因库归类。在种质资源的使用上要坚持在同一基因库内组建选系的基础材料;在杂种优势强的基因库间选用测验种。使选系的目标始终对准测验种,以求育出过硬的骨干系对手材料。
2.实行自交系选育的早代配合力测定。早代系及测交产比的多点测定。根据配合力测定结果与早代系在多环境下的自身表现选择自交系及配制组合。以此确保选出配合力高,综合性状好的材料。
3.实施并完善杂交种多点鉴定。简化杂交种在育种圃内的性状调查。把杂交种筛选的注意力集中在多环境鉴定组合的产量、抗病性、抗倒伏及稳产性上。
1993(1):77-8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24
摘要:在8~18小时八种控光条件下,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G.soja),在与该材料自然临界光照时数接近的光周期中,随控光试验生育期间气温动态,反应出类似原产地固定模式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而提出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的自然临界温度:25°N为23.77℃;30°N为22.98℃;35°N为22.13℃;40°N为21.04℃;45°N为20.25℃;50°N为18.32℃。
1993(1):84-8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25
摘要:本文在对纤用亚麻关键发育期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制定了亚麻栽培的适宜气候指标,进行了吉林省的亚麻栽培气候区划。
1993(1):89-9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26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玉米秃尖长度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秃尖的主要时期和主要气象因子:抽雄至8月上旬子粒发育期的降水;建立了各主要时期降水与玉米秃尖长短的定量模式。同时,确定了玉米秃尖与温度、降水、湿度匹配指标。
1993(1):94-9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27
摘要:
1993(1):96-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3.01.028
摘要:大白菜是我国北方居民冬春季节的重要蔬菜之一,其生产与供应情况,直接影响着蔬菜市场的稳定和人们的生活。如果能对大白菜的上市量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就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损失。利用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建立的趋势上市量模型yN和气象上市量回归方程yW,能够比较准确地对大白菜上市量进行预测,为有关蔬菜领导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对稳定冬春蔬菜市场和保证人们对蔬菜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