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1):1-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01
摘要:叶片生长过程分未展开叶、展开叶、定形叶三个阶段。未展开叶生长速度随气温升高而加快。气温>28℃未展开叶生长速度不再加快。气温升高幅度>当天未展开叶生长速度、反应高温促进生长而开始发生分枝。复叶自展开到定形为13~14天,反应了大豆感光效应持续期。展开叶的感光效应发生初生分枝。定形叶的感光效应发生次生分枝。
1994(1):9-1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02
摘要:
1994(1):11-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03
摘要:用籼型广亲和品种“二九丰”、偏籼型广亲和品种“Dular”与粳型恢复系共作了17个杂交组合,用“二九丰”与普通粳稻作了6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进行了主要经济性状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二九丰”、“Dular”与模型恢复系及普通粳稻杂交F1代结实率明显高于典型籼粳交F1代的结实率,个别组合可以达到普通籼、粳稻的一般结实率水平。2.其F1代具有强大的经济优势,且主要体现在有效分蘖和每穴总粒数两个主要经济性状上。3.广亲和性品种的科学利用,可视为当前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战略上的一大重要措施。
1994(1):15-1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04
摘要:本文参过田间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农艺措施对甜玉米主要农艺和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甜玉米各性状表现的影响最大,品种和施肥方式的影响不明显。这三个因素之间的一级互作不重要,二级互作有一定影响。本试验中吉甜5号品种,采用第二播期、第一种施肥方式为最优处理组合,播期以第二播期较适宜,肥料以第二种施肥方法最好,品种以吉甜5号最为优良。
1994(1):18-2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05
摘要:本试验探讨了酸化水浸种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pH值为3.5~4.0的酸化水浸种,可明显提高水稻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缩短发芽所需浸种天数和破胸时数,秧苗茎基粗壮,根系发达,大大降低了水稻苗期立枯病的发病率。三年本田试验结果表明,用pH值3.5~4.0的酸化水浸种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水稻子粒产量,增产幅度为6%~9%。
1994(1):21-2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06
摘要:本文从高、中、低肥量出发,初步研究了通35不同密度的生长量增长动态和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肥量,密度与产量分别呈显著水平。二者互作效应不显著。高肥条件下每平方米插秧12。5~16。7穴的群体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中肥条件下每平方米插秧12。5~25穴亦不显著,说明了水稻群体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中肥条件下以每平方米插秧15~20穴的经济效益最高。产量因素之间可以互相补偿或削弱,稀植条件下单位面积稳数减少,千粒重和成熟度增高,密植条件下单位面积稳数多,而千粒重和成熟度降低,克服了形成产量因素的不利影响。
1994(1):25-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07
摘要:通过对大豆通农8号的种皮斑驳粒率与外界条件的初步分析表明:在通化地区晚播可降低斑驳粒率,在不影响产量的基础上,应提倡晚播.通农8号大豆开花至成熟期间的有效积温,降雨与斑驳率有关系,有效积温高,降雨少,大豆斑驳粒率就高,有效积温低,降雨多,大豆斑驳粒率就低。
1994(1):27-2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08
摘要:
1994(1):30-32,5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09
摘要:
1994(1):33-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10
摘要:“乐草隆”系浙江省乐清县乐吉化工厂生产的广谱、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稻田除草剂,剂型为15%可湿性粉剂。北方稻作区每公顷稻田施用200~225克(有效成份),对种草、牛毛毡、鸭舌草、异型莎草、矮慈菇、泽泻和萤蔺等杂草防效可达90%以上,插秧后7天施用经大区试验证明比对照增产15%左右。
1994(1):38-40,9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11
摘要:烟草是延边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其产量产值较高烟农普遍重视烟叶生产。但在烟叶生产上,烟草赤星病严重地危害烟草生产,为了有效地筛选出防效好的理想药剂,从1989~1991年进行了室内外生物试验。经三年试验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病菌,除了在烟草病株残体外在种子和烟草地土壤中均能越冬。三年来药剂筛选防效最佳的药剂有退菌特、代森锰锌,其防效达76%和72%;其次为朴海因、多抗霉素,防效达68.9%和66.8%。
1994(1):41-4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12
摘要:马铃薯甲虫Leptiu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一种国际性的植物检疫害虫。此虫危害严重,传播途径复杂,寄主范围广,生态适应性强。马铃薯甲虫在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均有分布。目前,已蔓延到前苏联的滨海边区西南部,该发生区与吉林省接壤,地理纬度及温度等条件与我省接近。本文以此虫的分布与危害,吉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寄主植物种类及其分布和环境条件等方面,探讨了马铃薯甲虫传入我省的危险性以及传入后生存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加强进口植物检疫,在边境地区定期开展疫情调查等控制策略。
1994(1):45-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13
摘要:本文根据全省多年的统计资料及近年的局部调查结果,指出近年来我省地下害虫的危害呈回升趋势,分析了回升原因,指出防治策略和措施。
1994(1):47-5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14
摘要:中纹大蚊Tipula (Arctotipula) Conjuncta Alexander属于双翅目,大蚊科,危害水稻的一种新害虫,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近几年广大稻区普遍发生,危害十分严重,各别稻田受其危害连年绝收。经五年采用室内与田间相结合的办法,扣网罩饲养观察,田间防治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摸清了该虫发生规律及研究出用5%甲拌磷颗粒剂每千m2用药2.5kg,3%呋喃丹颗粒剂每千m2用药2.5kg化学防治其效果达100%以及深翻土地,改良土壤,排水晒田农业防治新技术。
1994(1):52-5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15
摘要:本文根据田间调查资料,选用5种有关昆虫种群的分布图指数和平均拥挤度(m*)与均数(
1994(1):55-5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16
摘要:本文研究了铜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宜浓度的铜溶液处理种薯,可以提高马铃薯块茎的产量(10.32%~24.68%);铜不但能够增加马铃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比叶重,而且能提高叶片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与某些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1994(1):58-5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17
摘要:
1994(1):60-6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18
摘要:用中科院遗传所研制的10个抗鸡红细胞抗原单价血清(3个基因位点,10个等位基因),以平板凝集法对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选育的吉林肉鸡配套系3个亲本品系(1个父系2个母系)300只成年鸡进行了血型测定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父系与母系品系间的群体遗传差异大于母系品系间的差异;父系的血型基因纯合系数高于母系品系的纯合系数;父系品系群体的遗传同质性高,整齐度好;母系品系群体的遗传同质性低,遗传多样性大。这些结果都符合利用免疫遗传学方法选配杂交亲本的原则。证明我所选育出的肉鸡配套系具有遗传基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生产中该配套系商品代杂交鸡有较强的杂交优势。与本试验得出的血型群体遗传规律相一致。
1994(1):64-6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19
摘要: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保护地番茄新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估,其结果,新品种的实际表现与各品种的灰色关联排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是一致的.此方法今后在番茄新品种选育工作中会起到重要作用.
1994(1):67-6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20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苹果抗寒矮化砧GM256以中间砧形式对金红苹果在生长、结果和果品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后认为:该砧木对金红苹果具有明显的矮化作用。七年生树高度降低了30%,累计产量比对照增产355%,可溶性固形物和着色增强,果品质量提高。
1994(1):69-8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21
摘要:
1994(1):81-8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22
摘要:本文报道了吉林30大豆品种的选育经过和产量表现,并介绍了适应区域和栽培要点.
1994(1):85-8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23
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干湿气候和农田水分动态特征分析,研究了农田水分状况对这一地区农田光温生产潜力的限制。根据作者四年来的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半干旱区农田水分的调控思路和途径.
1994(1):89-9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24
摘要:“政、技、物”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投入形式是目前全国各地在农业综合开发和科教兴农中普遍推广的优选模式.这种脱胎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科技投入机制存在着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混乱,用行政命令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组成成分的封闭性和缺乏有效的监督等缺点,正面临着改革的冲击。为此要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综合开发新模式,改变行政机构的职能,建立农业科技成果的市场需求机制,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994(1):93-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1.025
摘要:农业综合开发拟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一项新的课题,是对拟立项目科学论证,为决策部门提供可信依据的重要手段.本文是运用农业系统工程方法对辉南县农业综合开发拟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过程.首先从项目产品与市场联系出发,应用弹性预测方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对项目产品进行市场需求预测分析;然后,分别就项目设计,财务经济分析的内容和运用决策方法,经济技术分析方法的原则、步骤作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