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4):1-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01
摘要:叶片是感光部位。子叶和未展开叶的感光效应确定开花节位, 叶片的感光效应确定生长速度。不论短光或长光叶片, 均以延长开花天数中90%的时间用于提高开花节位, 以延长开花天数中10%的时间用于增长叶龄.短光叶片生长速度全用于由于叶和未展开叶确定的开花节位, 反应短光促进发育。长光叶片生长速度增长叶龄同时, 提高开花节位, 反应长光促进生长。叶片在扩大生长中产生的感光效应上递3节, 在上递过程中发生感光效应综合平衡作用.复叶发生始到定形为展开感光效应持续期。本文还提出研究大豆光温生态的适宜光温条件。
1994(4):8-1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02
摘要:本试验对20个向日葵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出苗——现蕾日数, 现蕾——开花日数, 开花——成熟日数, 叶片数、子仁率等农艺性状都有较大的遗传力。可以在早代单株选择或直接选择。而单株粒重、小区产量等遗传力较低的农艺性状应根据性状间相关关系进行间接选择或多环境选择。某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由该性状的遗传力和变异幅度共同决定。
1994(4):12-1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03
摘要:对染色体数分别为40, 78, 80的多年生野生大豆G.tomentella种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花粉粒的大小随着染色体数目的增加而变大。染色体数目不同, 花粉外壁的纹饰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1994(4):16-1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04
摘要:本文探讨了光敏核不育材料应用于寒冷稻作区粳稻轮回选择育种方法。提出了轮回选择育种的基本程序, 论述了粳稻轮回选择育种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三年选育试验表明轮回选择育种方法选育的稳定株系具有株型好、穗粒多、米质好、抗瘟性和抗寒性强等优点, 其综合农艺性状明显优于现有的生产品种。
1994(4):18-20,3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05
摘要:本文从生理基础方面论述了黍稷的抗逆稳产性能。1.着重从根叶的结构及发育特点, 来分析黍稷的高度抗旱性。2.根据多年的试验结果分析温度和光照对生育期的影响。3.试验结果说明黍稷对土壤的要求不甚严格, 表现出较强的耐瘠性。
1994(4):21-2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06
摘要:选择抗旱性强、中、弱的大豆品种各4个, 研究苗期抗旱性与根系生长, 胚轴伸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抗旱性强的品种发很早, 主根长, 侧根数量多, 侧根总长度长, 胚轴长, 成苗率高。在干旱条件下更为明显。
1994(4):23-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07
摘要:本文对27份晚熟粳稻品种的12个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其结果表明: (1)单苗分蘖数, 每穴有效穗数, 每穗粒数, 饱满千粒重, 混合千粒重, 植株高度为高产性状, 以上性状表现型值高的品种产量亦高。(2)单苗分蘖数, 每穴有效穗数多的穗数型品种, 遗传相关及遗传贡献大, 可以做为晚熟粳稻高产育种的亲本材料, 后代材料可以在低世代结合单穴粒重进行选择。(3)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每穗粒数多, 千粒重高的晚熟品种, 可以做为高产品种在生产上直接利用, 本文还报道了高产品种资源的利用情况及高产管理与栽培技术。
1994(4):27-2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08
摘要:稻曲病在国内外均有发生, 危害愈趋严重: 除了降低水稻产量、影响稻米品质外, 人、畜食用菌粉过量均有毒害作用。从高产、优质、低(无)毒、低成本方面考虑, 认为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解决生产上稻曲病危害最适宜的途径。本文重点阐述了品种抗性的鉴定方法、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方法。
杨伟光,凌凤楼,顾德峰,杨福,高春福,高士杰,李伟,吴凤来,高正亭
1994(4):30-3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09
摘要:选用30个较为典型的恢复系为材料, 对高粱枝梗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枝梗的遗传力较低, 抽穗期, 穗长的遗传力较高。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 抽穗期, 穗粒数, 二级枝梗与单株产量呈强的正相关, 一级、二级枝梗间又有强的相关性;枝梗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仅次于穗粒数和千粒重, 居第三位。研究结果还表明, 生育前期(出苗至抽穗)长, 一级、二级枝梗数就多, 因而着生在三级枝梗上的小穗即子粒就增多, 从而提高了单株产量, 所以选育生育前期长, 后期发育快的品种(杂交种)是增产的有效途径。
1994(4):34-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10
摘要:灵芝段木栽培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可靠方法。该法生产的灵芝子实体菌盖厚实、宽大。色泽鲜亮, 含多糖体与有机锗丰富, 深受外商喜欢。熟料段木栽培新技术, 其优势在于通过高温、高压使段木中的营养成分被有效地降解, 容易被灵芝菌丝分解与吸收, 加上高温灭菌, 污染机会少, 高产、稳产、成品率高、效益大。
1994(4):40-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11
摘要:本文总结报道了自1991年以来农作物引种试验中, 在红甜菜、啤酒大麦、水稻和大豆等农作物品种取得的突出进展, 并阐述了有关温度、光照和纬度等自然条件同引种的关系。
1994(4):44-44,9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12
摘要:本文通过多年实验, 总结出饲养蝶类的四种方法。1993年饲养了孔雀翎蛱蝶近万只。
1994(4):45-5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13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人工除草措施对水稻子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各种水田杂草对水稻的生育和单位面积子实产量影响很大。因此。拔除水田所有杂草可成倍地提高子实产量, (2)人工拔除稗草、雨久花和扁秆草也可大幅度地提高水稻产量, 其效果与拔除所有杂草相同; (3)人工拔除稗草、雨久花和扁秆草中的任意两种, 其增产效果要优于只拔除其中任意一种; (4)仅拔除雨久花或扁秆草可明显提高子实产量, 但仅拔除稗草与不拔除草的子实产量差异不显著。
1994(4):55-5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14
摘要:本文研究了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kr)的生长条件, 在主要营养条件中木糖、葡萄糖和蔗糖为最适碳源; 蛋白胨为最适氮源; PDA和Czapek为最适培养基。环境条件中温度20~25℃、pH7和黑暗对生长最好。该菌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宜条件和生长条件基本相同, 即病菌生长好孢子形成量亦多, 反之则少。经接种在15科30种植物中茄科植物中的马铃薯、蕃茄、茄子、龙葵、蔓陀萝和蓼科中的本氏蓼可以被侵害而其他作物和杂草则不能侵害。
1994(4):60-6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15
摘要:对黑穗醋栗土壤施K肥和叶面喷施K肥研究表明, 施K肥可以明显增加黑穗醋栗叶片中K素含量, 并且增加叶片中N素含量, 降低P、Mg含量, 使树体营养趋于平衡, 改善树体潜在缺K问题。从改善树体营养效果来看, 土壤施K以每株0.15kg~0.3kg为宜, 且萌芽前施入效果明显; 叶面喷施效果次于土壤施肥, 适宜浓度为0.5%~1% K2SO4。
1994(4):63-6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16
摘要:美国白蛾是重要的国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 同时也是我国的进口植物检疫对象。此虫由于繁殖力强, 寄主广泛, 一旦传入新区摆脱原产地天敌控制等因素, 易造成危害猖獗。不但对林木及果树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且对各种农作物危害也甚大。因此。被称为农、林业生产中毁灭性害虫。美国白蛾原发生在北美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入欧州, 后来又相继传入亚州、日本、朝鲜, 于1979年在我国辽宁丹东地区首次发现。本文主要以美国白蛾的分布与危害, 吉林省适生地理位置, 寄主广泛性及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有传入我省的可能性及危险性。同时提出进一步加强国外进口植物检疫和国内疫区调出植物及其产品实施植物检疫的控制策略。严防美国白蛾传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1994(4):69-7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17
摘要:从1986年~1990年对1020份大豆品种进行了抗盐性鉴定, 经重复鉴定, 筛选出耐盐渍大豆品种42份, 占4.1%; 高耐盐渍大豆品种11份, 占1.1%, 其中2份育成品种为吉林23和吉林31, 占0.9%。试验表明: 大豆品种的发芽期耐盐碱性和苗期耐盐碱性无相关性, 大豆品种的抗旱性和耐盐碱性明显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r=0.997(P<0.01 n=524)。
1994(4):72-7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18
摘要:笔者在1987~1992年对水稻苗期黄、青立枯病致病因素与治疗方法的试验材料进行分析, 明确了黄、青立枯病的爆发于连续低温阴雨天寒潮后回暖1~4天, 死苗最严重。发病时测床土pH值7.21~7.68, 电导率0.85×103~1.35×103μs/cm, Eh值-30~150mv.治疗后稻苗出现白根时pH值6.1~6.81, 电导率为0.25×103~0.35×103μs/cm。Eh值250~300mv。剖析了黄、青立枯病发病时温度为主导, 床土的pH值、电导率、通透性为关键, 苗期管理为基础的各致病因素相对重要性和相互关系。确定黄、青立枯病是生理因素所致,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测预报方法、时期和治疗黄、青立枯病的理论依据为"盐随水走", 治疗措施"小通风, 浇透水"的方法和最佳治疗时期。
1994(4):77-8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19
摘要:本文报道了早熟黑穗醋栗果实干物质和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积累及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 干物质和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积累及分配分为三个阶段。1. 果实生长初期阶段, 干物质为总量的28.88%~29.19%, 吸收氮量为总氮量的58.21%~58.98%, 吸收磷量是总量的37.01%~42.13%, 吸收钾量是总钾量的37.71%~41.77%。2. 果实迅速生长阶段, 干物质积累为总量的60.90%~62.38%, 吸收氮量为总氮量的41.75%~45.58%, 吸收磷量为总磷量的42.38%~45.55%, 吸收钾量为总钾量的48.48%~53.93%。3. 果实成熟阶段果实干物质积累为总量的8.52%~10.20%, 吸收氮量为总氮量的0.023%~5.38%, 吸收磷量为总磷量的12.30%~20.13%, 吸收钾量为总钾量的4.35%~11.53%。
1994(4):81-8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20
摘要:水稻在我省三大粮食作物中占第二位。但水稻施肥存在品种单一, 忽视有机培肥, 经验施肥, 肥料投入不足等问题。对策: 加强氮磷钾配施, 增产一般10%以上, 强化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 重视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增产幅度10%~19.5%; 改进水稻施肥技术; 加强土肥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水稻专用肥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1994(4):83-8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21
摘要:选用伊萨褐壳商品代产蛋鸡, 设计五种高低不同梯度水平的代谢能日粮(粗蛋白质含量相同), 通过饲养代谢试验结合析因公式, 来测定其不同产蛋率的能量需求参数。经过9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 (1)在环境温度适宜, 日粮蛋白质水平相同的条件下, 过高过低的日粮代谢能均不利于提高产蛋鸡的生产性能; (2)本试验条件下, 食入代谢能与产蛋率之间呈正相关其回归式为Y=344.3+2.7x(r=0.43), 能量代谢率在71%~76%之间, 代谢能利用率为22%~76%; (3)通过析因公式ME=586W0.75+8.51+6.3, 测定出不同体重, 不同产蛋率的每日每只鸡的代谢能参数估计值; (4)综合试验结果, 求得产蛋率在85%以上和80%~85%时, 日粮代谢能需求参数为11.72~12.13兆焦/公斤; 产蛋率为70%~80%时, 日粮代谢能需求参数为11.51兆焦/公斤。
1994(4):85-8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22
摘要:本文在分析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 总结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针对目前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在1990~2020年这一历史阶段中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和对策。
1994(4):90-9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4.04.023
摘要:本文概述了吉林省各地大豆生长季内的农业气象条件, 指出大豆生长发育及高产的气象指标, 分析了我省大豆栽培高产稳产的区域气候生态适应性。综合考虑气候、经济效益和市场条件, 确定了大豆主栽区, 分析了适宜发展规模, 为我省发展大豆生产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