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4):1-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01
摘要:1.生长期间的光照条件<材料的自然开花临界光周期5.1%以上为短光;=5%之间为适宜光照;>5.1%以上为长光。2.短光条件由于叶和未展开叶感光效应直接确定开花节位;长光条件气温下降幅度为未展开叶生长速度1~2个温度范围达两天,与叶片长光效应发生综合平衡作用后确定开花节位。3.开花节位是反应光照长度的生育指标。4.短光条件现蕾到结荚气温下降,促进发育而出现畸形荚;长光条件现蕾到结荚气温上升,促进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而出现迟结荚。5.25~50°N自然光温动态是形成一年生野生大豆的主要条件。
1995(4):10-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02
摘要:我们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首次探索出一条在吉林省种植棉花的成功之路。本文就该技术的开发、效益和主要环节进行了讨论。
1995(4):13-1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03
摘要:本文对吉林省主要大豆育种单位抗病育种现状及6年中选的300份大豆新品种(系)抗病性分析,明确了吉林省近年来大豆病害加重的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提高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的抗性水平、控制病害的发生、流行、减少产量损失。
1995(4):17-2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04
摘要:本文阐述了发展水稻生产,提高稻谷产量的重要意义。笔者提出了提高吉林省水稻产量可采取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战略措施。
1995(4):21-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05
摘要:本文报导了三种类型(穗数型、穗重型和中间型)的早熟粳稻品种(松前、通24-1和通系112),在5种栽培条件下(30.0cm×13.3cm,30.0cm×20.0cm,30.0cm×26.6cm,40.0cm×20.0cm.50.0cm+30.0cm×20.0cm)公顷9000公斤产量的营养生长模式(即:株高、叶龄、叶龄指数、茎数、生长量、鲜重、干重和叶面积指数),总结了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群体营养生长期的性状差异。
1995(4):27-3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06
摘要:本文进行了菰(Zizania Caduciflora(Turcz.)Nand-mazz.)染色体的核型分析,报道了菰染色体数目为zn=34,菰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一定数量的细胞表现了染色体的不规则行为,大部分表现在染色体的轻微落后和中期有明显的核仁存在,说明菰性细胞染色体行为不是完全稳定的,目的在于为野生菰在育种中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995(4):31-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07
摘要:近年来关于水稻最适密度有过许多研究和报道,但就本地区高产水稻栽培最适密度模式的探讨还研究较少。为了探讨本地区水稻高产栽培的最适密度模式,从而为生产上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应用近代数理统计学方法,进行了藤系138为应试品种的不同密度比较试验,提出适应延边地区气候特点和产量水平的最适密度模式。
通过整理分析,得出本地区取得公顷9.421吨稻谷的最适密度为:18.74×104苗/10a,密植形式采用23.1+9.9cm4穴正条式小四角,并分析了产量及其因素间的关系。
1995(4):38-4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08
摘要:本文试用俞世蓉提出的稳定性参数分析了通化所选育的9份高蛋白大豆品种产量及子粒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通农9号、通农10、通农11高蛋白大豆品种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子粒外观品质好且稳定性好;并指出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高的、完全粒率高的、褐斑粒率低的、虫食粒率低的品质性状稳定性好,化学品质比子粒外观品质稳定;同时分析了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与部分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及高蛋白大豆各品质性状的变异大小与开花至成熟阶段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
1995(4):43-4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09
摘要:本文根据我省西部农田春旱,保苗困难的问题,提出将传统的垄作改为垄沟种植。论述了垄沟种植的可行性,建议试验推广。
1995(4):45-4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10
摘要:食用型向日葵在整个向日葵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品质育种目标与油用型向日葵有所不同,在中国食用型向日葵有二种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动物饲料的蛋白质来源,主要是脱脂后的向日葵饼粕,二是人们日常的干果食品,这与向日葵瘦果的性状有直接关系。本文对世界范围内食用型向日葵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与品质相关的性状遗传规律给予介绍并对主要的育种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对半分法给予较为详细的描述。笔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半分法可作为选育食用型向日葵的一种有效的育种和提纯复壮方法给以推广。
孙淑兰,梁志业,王君,张兴武,赵有德,佟立英,张贵有,陈志忠,白纯信
1995(4):48-5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11
摘要:1992~1994年,开展了用亚州玉米螟性诱剂诱杀法防治玉米螟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并对其中的诱捕场所、水盆诱捕器设置高度、密度、设置时间、诱芯剂量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可靠数据。同时对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的主要生生活习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地推广此项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很显著。
孙运岭,高君,马洪升,王广祥,宋艳凤,胡安广,朱范勤,夏密林
1995(4):55-5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12
摘要:通过除草剂缓释技术应用研究,使用加入缓释剂的除草剂扩大了水田杀草谱,增加了除草剂药效期,减少了施药次数,在不增加使用成本的基础上,水稻每公顷增产4.48%~6.47%。
1995(4):59-6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13
摘要:本文应用新型杀菌剂克露防治黄瓜霜霉病,进行了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克露防治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防病和增产作用,是当前比较理想的杀菌剂,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1995(4):61-6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14
摘要:本试验采用渗滤池技术,研究氮肥不同用量、不同品种、施肥方式及配比条件下,硝态氮的移动规律及其与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肥7天后.即有硝态氮的移动,淋失主要发生在雨季。淋失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施肥方式也有差异但不显著。氮肥与磷、钾及有机肥配施,可明显减少硝态氮的移动淋失。施氮247.5kgha-1淋失水硝态氮含量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1的限额,易使地下水污染。但淋失量不高。施氮165kgha-1,配施磷、钾或有机肥,比单施氮增产15%以上,氮肥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1995(4):67-6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15
摘要:吉林省盐渍土是属于低产土壤,其障碍因素包括自然、人为和理化等几方面.自然因素为基础,人为因素是条件;理化因素为反映,从而使吉林省盐渍土具有次生盐渍化严重,苏打成分高,碱化度大的不良特点,针对这样一种盐渍土吉林省在改良利用方面做了诸多方面的工作,概况起来有:工程方面修台条田.抑制了治泽化与盐渍化的发展;水利改良方面灌溉洗溉盐脱碱措施,使土壤含盐量由5.0g/kg下降到0.3g/kg.ESP从15%~45%降到5%以下;生态改良方面实行造林防风少蒸发、草原围栏恢复草被限制返盐、人工种草草被覆盖抑制次生盐渍化等多项举措;培肥改良方面翻压牧草,施用农家肥,培肥了地力。在多年多项改良利用措施的实践中,带来了明显的效果,使盐渍土这一低产土壤获得了可佳的粮食产量.
1995(4):69-7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16
摘要:通过对松辽黑猪各世代的活体背膘厚的测定,找出了测定的最佳点P2,及用于以瘦肉率为主要目标的相关方程.I2=0.25x1(体长)-3.86x2(活膘)-18,经过4个世代的选择,使松辽黑猪的活膘由基础群时的2.7cm(90公斤体重)降到3世代的2.02cm.瘦肉率由55.66%提高到56.45%。
1995(4):71-7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17
摘要:
1995(4):73-7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18
摘要:本文着重综述了大蒜作物的不同病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以便做好其田间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当前大蒜的产量及品质。
1995(4):77-8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19
摘要:本文介绍了“吉杂4号”黄瓜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1987年利用两个高代自交系作亲本,配组杂交,选育出的杂种一代新品种“吉杂4号”,长势旺盛,抗逆性强,高产,稳产,果实商品性状好,品质佳,熟性早,综合性状优于吉林省主栽品种“吉杂2号”。
1995(4):81-8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20
摘要:稻萍鱼栽养技术具有独特的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多边效应的优势,科学的将水稻稀植栽培与养萍、养鱼有机结合,拓宽了新的研究和利用领域,突破了传统农业水田专一种稻的格局,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我国北方稻区的传统农业有机的结合起来,闯出了一条具有适于北方稻区特色的农业实现立体经营,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新途径.实现省工、高产、低成本、高效益的新的综合栽养技术体系,获得较多的物质生产量,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995(4):83-8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21
摘要:
1995(4):87-8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22
摘要:稻田养鱼是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的最佳模式.它为综合利用,立体开发农田经济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广阔的领域.稻田养鱼是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综合养鱼方式.根据稻鱼共生的原理,把两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合并在一起,不仅可以把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而且能充分利用人工新建的生态系统,使其发挥共生互利的作用.发展稻田养鱼是节约用地、节约用水,一地多用、一水多养的壮举.它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是发展淡水鱼业、增加稻谷产量的一个重要门路.在当前耕地逐年减少、人口年年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大力推广稻田养鱼实在是最佳利用国土资源之上策.
1995(4):89-9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23
摘要:烤烟优化编码施肥法这套新技术是采用诸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以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排列顺序进行编码、输入微机、建立数据库,通过计算机运算分析,并根据各种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编写程序,制成了烤烟编码施肥计算机软件,烟农应用本成果指导生产可获经济效益1.0万元/公顷,高效户能超过1.6万元/公顷。
1995(4):93-9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5.04.024
摘要:本文报道了“白谷7号”谷子新品种的选育经过和产量表现,并介绍了主要特征特性及适应区域和栽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