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1):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02
摘要:
1997(1):7-1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03
摘要:本文概述了中国东北地区大豆种间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主要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野生大豆资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997(1):11-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04
摘要:向日葵生产中面临着严重的病虫害问题,选育抗病品种是向日葵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某些向日葵野生种中含有对向日葵栽培种主要病虫害的抗性基因,目前,通过种间杂交等手段可以将向日葵野生种中的抗性基因导入栽培种中,获得抗病材料,选育出抗病新品种,但种间杂交属于远缘杂交,不易获得成功,因此将幼胚培养技术同常规育种程序相结合,借助幼胚培养技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中胚败育,缩短育种周期,迅速选育出抗病向日葵新品种。本文将从种间杂交设计、培养基准备、幼胚离体培养的无菌操作、幼苗移栽及后期温室管理几个方面对幼胚培养技术在向日葵育种工作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1997(1):15-1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05
摘要:本文辩证地论述了水稻高产育种中的株型、产量构成因素、源库关系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选择范围和指标.以供水稻育种工作者和其它有关人员参考。
1997(1):19-2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06
摘要:采用常规育种途径,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出2个中晚熟和1个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系)。其中晚熟品种春薯3号和早熟种春薯3-1是属于菜薯鲜食、淀粉和油炸薯片食品加工兼用型的马铃薯新品种。晚熟品种春薯4号是属于菜薯鲜食、淀粉和脱皮保鲜食品加工(色拉、土豆酱、速冻薯片等)兼用的马铃薯新品种,工述3个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已在省内外生产上和食品加工业推广应用。
1997(1):25-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07
摘要:对全国育种攻关协作组提供的625份水稻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新组合分别进行了芽期和苗期抗冷性鉴定和评价,筛选出一些单项抗冷性强和双项(芽期、苗期)抗冷性均较强的品种(系),为育种和生产部门研究利用提供了依据。
1997(1):27-29,7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08
摘要:利用矮化砧木,是苹果矮化栽培的重要手段,也是世界栽培果树的发展趋势。英国东茂林试验站,从1924年开始研究,以后德国、瑞典、加拿大、前苏联、波兰、捷克、罗马尼亚、芬兰。美国及日本都先后提出砧木选育研究计划,各国在育种目标上各有侧重,有些研究单位强调丰产性及控制树体大小,有些单位强调适应性及抗病虫性、抗寒性。他们先后搜集选育出一批各有特色的苹果矮化砧木,应用于生产。我国从50年代开始至今利用现有资源、引选、通过人工杂交的方法培育出一批苹果矮化砧木,现正在并将要救生产者所接受并使用。
1997(1):30-3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09
摘要:通过对2 558份大豆种质资源田间夏播,用SMV混合毒原人工摩擦接种鉴定,初步筛选出50余份抗源。鉴定结果表明在2558份种质资源中未发现免疫的材料,抗病的仅8份,占总数的0.3%;中抗的47份,占总数的1.8%;中感的434份,占总数的17%;感病的1405份,占总数的54.9%;高感的664份,占总数的26%。确认抗性最佳的为阜75-1、齐黄22、鲁豆4等8份。
对田间初选抗源及近年来外引抗源共100余份,在网室内进行SMV1、2、3号株系的人工接种鉴定,从中筛选出近60份专抗及兼抗性抗源。确认兼抗三个株系的有沈8655,茶豆74-7-4和山东84037,抗SMVI号株系和抗或中抗SMV2、3号株系的有8份,中抗SMV1、2、3号株系的有13份,从专化性看,抗1号株系的有饼17份,抗2号株系的有6份.抗3号株系的有9份。
1997(1):35-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10
摘要:玉米壮丰灵是现代高产、超高产农业的产物,随着应用面积的迅速扩大,掌握好玉米壮丰灵施用时期,从而达到最佳的增产效果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从7个不同喷期处理,说明壮丰灵施用早晚及最佳时期对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1997(1):38-4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11
摘要:本文从种子田和生产田保苗技术的差异入手,探讨了种子田保苗的几个技术环节,确定了最适播期范围、适宜覆土深度以及种子质量、播种量、地膜覆盖等对保苗的效果。
1997(1):43-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12
摘要:
1997(1):44-4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13
摘要:亚洲玉米螟分布在东亚、大洋洲,公认为世界性的玉米主要害虫。笔者综合国内外资料同时结合多年研究工作,对玉米螟大发生的主要因素(如越冬种群质量特性和环境条件、越冬幼虫化蛹前的气候条件、玉米螟发生期田间气象条件及寄主植物)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玉米螟大发生预测预报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1997(1):49-5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14
摘要:利用玉米螟性诱剂粘胶诱捕器经3年试验,在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防治玉米螟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对诱捕器设置场所、器型、方向、高度和间距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可靠数据,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1997(1):54-5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15
摘要: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为害大蒜作物的6种跳虫,及其基本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这对大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997(1):57-58,6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16
摘要:提高水稻漏水田化学除草效果是当前水稻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采用小区试验和大田生产试验相结合。试验结果表明:丁草胺和药肥1号在水稻漏水田对稗草、鸭舌草、三棱草、泽泻等杂草防除效果最好。
1997(1):59-6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17
摘要: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研究发现,两种多功能药肥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4.3%~86.4%和73.2%~81.0%,均显著地优于多菌灵,并对番茄脐腐病、叶霉病和晚疫病有良好的兼防效果,试验结果还显示:多功能药肥能有效地促进番茄茎叶生长,增加果实产量20.6%~28.9%。
1997(1):64-6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18
摘要:近十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我国化肥施用水平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存在着施肥量少、养分比例不平衡、肥料剂型及施肥技术理论落后的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加以解决。目前,我国的肥料施用还处于以速效性肥料分次施用为主体的施肥阶段;速效性肥料不仅肥料利用率低,而且成本高、污染严重,而其分次施肥不仅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也很不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应用缓效性肥料和专用复合肥料,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施肥落后现状的唯一途径,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次性施肥理论和施肥技术的研究及援效性肥料和专用施肥机具的研制将是我国肥料工作者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研究仟务,这也是施肥制度的一次变革,此外,在施肥的指导思想上必须更新观念,把解决营养问题和增强作物抗逆性均作为施肥的主要目的,使施肥变成不仅能解决营养不平衡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其他多种问题的一项具有综合效益的技术措施。
1997(1):68-7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19
摘要: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低硫和低氮土壤上,单独施用氮和硫,对小麦的干物质产量没有影响,配合施用显著地增加于物质产量,也显著提高植株氮硫含量和吸收量。获得小麦最大干物质产量的氮硫适宜用量分别为200 μg/g和20~40 μg/g,再增加用量导致干物质产量下降。最大干物质产量的土壤适宜N/S为4.0~14.0。
1997(1):72-7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20
摘要:钾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具有提高抗逆性、促早熟等作用。近年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钾肥在增产中的作用越发明显。为进一步弄清东部地区土壤的供钾能力及施钾效果,本文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整理,运用统计方法对东部地区土壤钾的分布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弄清了全钾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母质等因素的关系,并通过田间试验,初步明确了灰棕壤上种植玉米的施钾效果。
1997(1):77-7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21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氮、磷化肥大量的使用,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土壤中的钾不足已成为提高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种植玉米高产品种,施钾素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增产幅度为6.94%~15.18%,投入每公斤K2O获得纯收入0.98元。
1997(1):79-8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22
摘要: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际牛肉市场贸易概况,分析了合理利用草类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引进开发新技术等对肉牛生产的重要作用。并论述了生产商品肉牛的杂交方法和优质牛肉标准。
1997(1):85-8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23
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养牛业近况,主要介绍了杂交方法的应用和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充分利用青贮饲料育肥、非蛋白氮的开发和利用、发展“奶肉牛”和“奶牛肉”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也做了详细的介绍。指出肉牛品种大型化,生产方式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是肉牛业的发展方向。
1997(1):90-9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24
摘要:本文概述了防冻剂在5种牛胚胎冷冻保存方法中的应用,即常规冷冻、玻璃化冷冻、一步脱防冻剂冷冻、一步细管法冷冻和半胚冷冻。随着胚胎冷冻和解冻方法的不断改进,不断简化和逐渐适应现场条件,这一技术将会象人工授精一样普及推广。
1997(1):94-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1.025
摘要:韩国农业生产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原因是加强了农业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推行了科研、培训、推广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并颁布了一系列农业优惠政策,开创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振兴农业生产的新局面,作者认为:韩国的作法值得我们引鉴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