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1-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01
摘要:通过对1989~1994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预)域试验的274份大豆新品种(系)的血缘组成分析,揭示了目前吉林省大豆育种的现状,即育成品种(系)遗传基础狭窄、外来种质渗入较少、育种模式十分单一、育种队伍过于庞大等,提出应及时调整现行状况,重新规划育种程序及布局。
1997(2):7-1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02
摘要:本文通过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水稻新品种“玉丰”生育指标及构成产量性状因子进行研究分析表明:1.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玉丰”叶片数增加,分蘖率提高,生育日数增加。2.不同栽培密度环境中“玉丰”的穗数、粒数、粒重差异明显,而谷草比、经济系数基本趋于稳定。3.“玉丰”最适栽培密度为17穴/m2,即:30cm×19.8cm,产量可达9 000kg以上。
1997(2):11-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03
摘要:本文采用世代平均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中国高粱地方品种的茎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F1代茎粗表现不同,但均为正向优势,倾向于高值亲本,茎粗的加性效应是主要的,平均占总遗传变异的33.2%,上位效应比显性效应更加重要,但显性效应在某些组合起一定作用。3个组合基因效应结果表现不同,但加性效应值及显性效应值为正值,可能是杂种F1代茎粗正向优势的原因所在。
1997(2):15-1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04
摘要:
1997(2):18-2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05
摘要:本文就“九五”期间如何发展我省“两高一优”水稻生产,从品种、栽培技术到优质米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九五”期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水稻生产的途径与方法。
1997(2):21-2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06
摘要:本文叙述了株型育种的理论与成就,讨论了叶片性状和株高与高产有种问题,提出了株型育种要以叶片的直、立、厚为主,增加茎粗为重点,株型与大穗结合。玉米、高粱应以改良叶片的直立性为主,以便增加密度,提高单产;水稻和谷子更应注重直立穗型的选择,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1997(2):25-2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07
摘要:本文根据国内外无公害的现状及公害的来源,探讨无公害在生态农业中的重要性,文中阐述了无公害的学科基础、研究的技术路线、内容和吉林省无公害水稻的科研进展,并对无公害水稻育种、栽培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997(2):28-2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08
摘要:本文以1993~1994年全国东北片马铃薯区域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显著性测定法测定各品种间的差异,然后用回归系数法估测其丰产性和稳产性,并用决定系数检验其回归系数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春薯4号属于丰产类型。
1997(2):30-3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09
摘要:美22、澳洲红两个大果型红树莓新品种均于1983年分别由美国和澳洲引入,美22是一个生长旺盛、抗病性强的大果型丰产品种,平均单果重4.0g,最大单果重6.7g,每666.7 m2产量可达1 000kg。澳洲红的主要特点是易于根蘖繁殖,浆果品质特佳,也是一个抗病的大果型丰产品种,平均单果重3.08g ,最大单果重6.0 g。浆果含糖量11.6 %,维生素C含量为44.7 mg/100g,每666.7 m2产量800~1 000kg。两品种浆果均适于加工果汁饮料,出汁率可达85%。原汁稀释10~15倍果汁仍表现色泽艳红,风味可口,是一种理想的果汁加工原料。本文还就建园、修剪等栽培技术要点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1997(2):32-3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10
摘要:通过对水稻纹枯病的株发病率、病斑高率、穴发病率与病情指数间的相关分析,证明株发病率、病斑高率始终与病情指数呈高度正相关。并提出对藤系138的病害损失估计公式。
1997(2):37-4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11
摘要:本文通过营养钵试验,研究了沸石、腐殖酸、稀土复合肥料对连作大豆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此复合肥对大豆的出苗及生长发育没有不良的影响,施用此肥有利于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加其鲜重,减少病害发生率,提高肥料利用率。最后本文通过配方效应比较,初步提出了适宜于连作大豆生长的参考配方。
1997(2):43-4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12
摘要:本试验于1995年分两个试验点进行:一个在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展示区,设为A,另一个在公主岭市朝阳坡乡农业站,设为B。两地试验相同设计、相同制剂和处理,两个试验取得了一致的结果。喷施几种叶肥后,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及各发育时期无影响,如株高、茎粗、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等各处理较对照无差别。从考种结果看,百粒重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影响较大的是各处理的实荚数和株粒数有明显增加,因而表现在产量上各处理较对照有增加,有的处理增加显著,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叶肥94503和叶肥94509,在A地分别增产10.64%和1.55%,在B地分别增产13.94%和11.45%。子粒脂肪含量在19%~20%,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别不大。
1997(2):46-4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13
摘要:本试验在等量氮磷肥基础上,采取不同量的钾肥试验,结果表明:钾肥对玉米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钾肥的增产幅度为16.9%~20.9%,每公斤K2O可增产玉米15.8 kg,最佳经济施K2O量为129 kg/hm2,在实际生产中施K2O 45kg/hm2就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1997(2):49-5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14
摘要:世界羊肉年产量70年代末约680万吨,80年代末约900万吨,1994年达997.7万吨。世界肉羊生产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即羔羊肉生产,胴体重在13~25kg;杂交羊肉生产,利用萨福克、边来等大型父本进行二元或三元甚至四元杂交;建立繁育体系,进行集约化生产。
我国绵羊个体产肉力水平低,肉羊业在畜牧业总体结构中底薄弱的环节,发展潜力很大。羊肉低胆固醇的营养特点及其市场拉力决定了羊肉的需求继续增长。饲料营养转化为羊肉的效率是羊毛的10倍,我省目前的形势和条件适于发展肉羊业,但必须首先解决政策导向、科研力度、肉羊品种等方面的问题。
1997(2):54-6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15
摘要:两次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配料成分对尿素玉米糖矿物质饲料砖硬度和潮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用量12%、预混料用量18%、水分用量310 mL、尿素用量16%、玉米糖用量12%、膨润土用量14%合适。硬度为52.41±1.19kg/cm2,潮解度为2.13%±0.45%。
为探讨饲料砖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选择16头17月龄左右杂种延边黄牛,随机分成4组。各组精料相同、试验Ⅰ、Ⅱ、Ⅲ组牛分别补饲饲料砖Ⅰ、Ⅱ、Ⅲ。经60d的饲养试验,试验Ⅰ、Ⅱ、Ⅲ组牛口增重分别是0.72、0.91和0.84 kg,较对照组日增重0.51 k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Ⅱ、Ⅲ组牛饲料砖采食量分别为:201.4±3.48、184.7±5.33、177.5±5.60g/日。试验组有机物、粗蛋白、粗纤维消化率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干物质、粗脂肪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补饲饲料砖提高粗料采食量,提高血液NH3浓度,但较对照组升高缓慢,不致造成中毒。
1997(2):62-6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16
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新的生物育种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加大种群扩繁选育速度,使其尽早形成新品种生产力,通过推广优质细毛羊种羊,改良现有的细毛羊、半细毛羊品种,从而提高国产毛的产量和质量。
1997(2):66-7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17
摘要:对蛋鸡在产蛋期分别采用单因子5个梯度含钙、磷(有效磷)水平日粮的设计。通过30周的饲养试验和同步进行的两期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鸡体内表现钙存留量是随着日粮钙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鸡体钙表现存留率则下降;而且高钙日粮与低钙日粮有显著的差异(P<0.05)。2.蛋中磷的沉积率和鸡体内存留量,随着日粮磷(有效磷)的增加有提高的趋势;而磷(有效磷)在鸡体内存留率则降低;而且高磷日粮与中低水平磷日粮也有显著的差异(P<0.05)。3,通过统计分析计算的几个相关的回归公式,本试验估测出产蛋鸡在产蛋期平均产蛋率在80%时,日粮钙、磷(有效磷)的参数分别为3.5%~4.0%和0.33%~0.40%。
1997(2):72-7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18
摘要:
1997(2):76-7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19
摘要:本文叙述了日本草地饲料的生产和牧草的评定标准,以及青饲料品质的评定标准。
1997(2):79-8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20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吉林省旱田作物丰歉定位测报研究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主要功能及其设计方法,对一般旱田作物丰歉定位测报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1997(2):82-8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21
摘要:1993~1994年,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基本搞清了长白山豆科植物的种类、生境及分布,对于长白山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我们在海拔500~2600m的各个垂直分布带内,一共采集了19种植物,对16种进行其固氮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每种植物均表现出一定的固氮活性,可以看出种间固氮活性的差异。其中有3种固氮活性显著提高,它们是短萼鸡眼草、广布野豌豆和黄芪。这些植物在其根瘤菌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是很有前途并值得今后予以深入研究的。
1997(2):84-8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22
摘要:本文介绍了玉米种子检验中的重要方法——低温发芽法。该法可以用来预测玉米种子在大田的出苗情况,选择耐冷湿土壤环境的遗传材料,从生理上评价过长时间或逆境贮藏、遭霜冻、未成熟、受干燥或其他伤害种子的变质情况,筛选适宜早播的种子等。
1997(2):87-9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23
摘要:本文回顾了距离分析的发展简史,剖析了遗传距离的不同计算方法,阐述了距离分析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作物遗传育种的实践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论述了遗传距离的稳定性,对距离分析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展望,并对今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1997(2):91-9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24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林蛙的发展历史、生物学特性、养殖方法及其营养、药用价值的论述,阐明了养殖中国林蛙的重要意义、阻碍林蛙养殖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提出建立林蛙养殖及研究基地、筛选优种林蛙、开展林蛙育种研究、探索集约化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途径等是形成研究、生产、加工、销售完整体系的基础和有效措施。
1997(2):94-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2.025
摘要:以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Trin.)Link)的幼根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2,4-D诱导愈伤组织,结果以2,4-D 4.0 mg/L为最佳。以较低浓度2,4-D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的继代。在MS培养基附加2,4-D 1.0 mg/L+6-BA 0.1 mg/L,以极低的频率分化出芽,再在附加IAA 0.5 mg/L+6-BA 2.0 mg/L+KT 1.0 mg/L+Sucrose 20g/L上的MS培养基上生根,最终再生成完整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