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4):1-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01
摘要: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水稻稳定株系的诸多性状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将诸多的性状因子融为一体,在理想的标准品种模式高选择压力下进行测评,避免了优良材料的丢失和淘汰。②依据灰色关联度的排序,吉96-2146名列第一,吉96-2798名列第二,吉96-2572名列第三。
1997(4):6-1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02
摘要:品种生态学是品种区划的理论基础。作为品种生态区划的性状至少要包括生育期、结荚习性、抗倒伏性、叶大小、根的类型、抗病性、抗虫性、抗裂荚性及各种生理抗性。这些性状都由相应的生态因子所决定。根据现有研究进展,只能对生育期、结荚习性、抗倒伏性、叶大小、主要病虫害的抗性等作初步规定。对吉林省大豆产区进行了具体的品种区划,并根据其中最重要的生育期性状命名各品种区域。
1997(4):11-1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03
摘要:采用5×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5个不育系、7个恢复系的8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并计算了相应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杂交种的产量与双亲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呈显著正相关,一般配合力效应大于特殊配合力效应;除空瘪率这一性状的加性作用与非加性作用同等重要外,其余7个性状的加性方差均大于非加性方差,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株高、皮壳率、单株粒数的遗传方差大于环境方差,遗传力较高,可早代选择;百粒重、葵盘直径的遗传方差与环境方差之比近于1,遗传力不高;小区产量、单株粒重、空瘪率的环境方差大于遗传方差,这些性状不易早代选择。
1997(4):16-1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04
摘要:蓖麻子实产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并且与其它数量性状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在育种中,杂交F2代是分离世代,明确这些性状的选择指标,对提高育种效率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遗传力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蓖麻各性状的遗传力大小和对子实产量所起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的相对重要性,为确定育种早代性状选择目标提供依据。
1997(4):19-2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05
摘要: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号,1995年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主要优点是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等,2年累计推广面积已达16万hm2,深受广大稻农欢迎。
1997(4):23-2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06
摘要:用0.2%的秋水仙水溶液对10叶期左右的辣椒幼苗进行滴心处理,从其中一处理单株的自交后代中选出一棵四倍体单株。通过几年的繁殖和综合鉴定,目前已形成了稳定的辣椒四倍体系统,四倍体的主要特征特性表现为植株高大、叶片、花冠、花蕾明显大于原品种,果实短而粗;种子量较少,但子粒较大,小区产量不及原品种,但主要营养成分略高于原品种。用四倍体和二倍体进行杂交,其杂种一代表现基本无子。
1997(4):25-2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07
摘要:矮砧金红苹果盛果期果实外观质量与栽培密度、枝果比、单株产量密切相关。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果实着色下降,果面水锈发生严重且树龄提早;单果重与植果比、单株产量负相关。利用GM256中间砧生产优质金红苹果,永久性植株合理株距不应小于2.0m,枝果比应大于2.5:1。在2m×3.5m密度下,果实丰产、稳产、优质的适宜负荷量为15.5~18.0kg/株。
1997(4):28-3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08
摘要:目前,国内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分析只限于对产量及其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测验,而对非产量性状的评价多限于根据品种的平均表现来排位,这样有可能带来误差,从而不能准确、科学地评价参试品种。而本文阐述的混合线性模型(MLM)分析原理,则可以避免该误差,从而对非平衡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分析。
1997(4):31-3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09
摘要:全息定域选种法是以全息生物学的理论为指导而建立起的一种新的农作物选种技术。本文以两个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对该方法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做一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其优势部位在植株的上、中部,而无限结荚习性品种的优势部位仅为中部。在优势部位留种,其后代产量明显提高,增产幅度在10%以上。
1997(4):34-3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10
摘要:本文通过试验对大豆连作胁迫下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幅度很大,连作3年酶活性下降21.4%。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明显下降,使其解毒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土壤中过氧化氢的积累,对大豆根系毒害作用加重。由于根系受毒害作用,使根系吸收养分受阻,在营养胁迫下,又使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改变。反过来,又抑制了土壤中酶活性。为此,我们认为这是连作胁迫条件下产生的生化互作效应(Allelopathy),也是连作下产生生物障碍的主要原因。
1997(4):37-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11
摘要:荞麦新品种吉荞9号,是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吉荞9号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3年区域试验结果比对照品种增产28.44%,2年生产试验结果比对照品种增产26.58%。该品种1995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7(4):40-4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12
摘要:本文结合玉米制种实践,对莫吉制种进行了父母本错播期、行比、密度3个处理的试验,以探寻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下莫吉制种技术的关键,为其高产稳产制种提供依据。
1997(4):43-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13
摘要:利用已筛选鉴定的高抗食心虫资源材料做基础抗源,与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或品系配制杂交组合,从中选育出以公交85164-92-1、公交91144-31等为代表的一批抗食心虫新品系,并且已经升入省区域试验;同时完善了大豆抗食心虫育种的方法。
1997(4):47-5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14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田间示范和室内分析,筛选出4号肥为向日葵专用肥的最佳配方。施用4号专用肥极显著地提高了向日葵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并提高氮、磷化肥利用率15.0%和8.6%,还可提高子实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使单位脂肪和蛋白质产量均有提高。
1997(4):51-5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15
摘要:1995年通过对四平市耕层土壤速效磷化验结果的汇总分析,并与1982年的化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13年来耕层土壤速效磷有较大幅度提高,有三分之一以上耕地成为富磷土壤。
1997(4):53-5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16
摘要:玉米苗期病害已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并在生产上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从苗期病害症状类型、病原菌鉴定、发病原因和防治对策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值得注意的问题。
1997(4):58-5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17
摘要:本文阐述了都尔对大豆田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表明2250mL/hm2和3000mL/hm2两种剂量的都尔对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在98%以上,对苋菜、灰菜防效在47%以上,而对其它阔叶杂草则基本无防效。建议在禾本科杂草基数高的田块,使用3000mL/hm2的剂量;在禾本科杂草基数低的田块,使用2250mL/hm2的剂量;在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应与氯嘧磺隆混用。
1997(4):60-6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18
摘要:
1997(4):62-6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19
摘要:用排空强饲快速测定法,对土霉素药渣、肠羽粉、蚕蛹粉的营养成分、真代谢能、代谢能利用率及各种氨基酸的吸收利用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霉素药渣、肠羽粉、蚕蛹粉的真代谢能分别为6.632MJ/kg、14.682MJ/kg和15.774MJ/kg。代谢能利用率分别为43.51%、65.21%和68.68%,真氨基酸利用率分别为38.00%、75.46%和81.22%。
1997(4):66-6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20
摘要:本文概述了吉林省优质肉牛系列开发项目的设立、背景、内容,项目实施的预期目标和该工程实施一年来的进展情况,并简要的介绍了为顺利实施该项目而设立的配套技术研究项目。
1997(4):69-7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21
摘要:通过对40头生长肥育猪的全程饲养试验发现,利用玉米深加工副产品——玉米蛋白粉、脐子粕和纤维渣饲喂生长肥育猪后,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比全豆粕型日粮经济效益提高12.1%~25.7%。
1997(4):73-7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22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半农半牧区山羊人工补词与放牧相结合饲养模式的试验示范结果,为同类区山羊饲养业提出了一条可行的新途径。
1997(4):76-7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23
摘要:本文阐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内外发展动态及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到21世纪,植物生长调节剂将和肥料、农药同等重要,成为农业高产的三项措施之一,。说明化控技术将使传统的农业向可调性农业迈进,从而达到高产与稳产、优质与高效的完美统一。
1997(4):80-8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24
摘要:本文报道了柑桔凤蝶在长白山区的发生情况、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活史,并介绍了人工饲养情况。
1997(4):84-8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25
摘要:根据吉林省与国内外白肋烟主产区的自然条件及耕作季节的比较分析,以及通过对现有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分析,并结合试验结果,阐述了吉林省开发白肋烟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97(4):87-9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7.04.026
摘要:种稻是吉林省西部低洼易涝盐碱地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途径。为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通过借鉴盐碱地种稻新技术和传统稻田养鱼技术,总结出适合盐碱地,特别是苏打盐碱土井灌稻田养鱼的10项技术措施,并应用于生产。本文还探讨了稻田养鱼对盐碱土壤的化学性质、生物活性及养分平衡的影响,以及生物除草与灭虫、防病作用、生物增温作用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