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1-5,3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01
摘要:1975~1995年21年间吉林省大豆主推品种共29个, 分为中-中晚、中早、早熟和有限型品种4组。研究分析了它们的相互演替及遗传关系, 并对今后的育种策略提出意见。中-中晚熟组中, 形成了吉林3和吉林4→吉林18和吉林20→长农5和吉林27的主流遗传系统, 还有九农9→丰交7607、吉林3→长农2、小金黄1号→吉林8、群选1等非主流系统。两类系统中, 存在逐渐衰退现象, 即后一品种较前一品种的推广表现差。在中早熟组中没有明显的主流系统。在早熟组中存在着丰收10→合丰23→合丰25主流系统, 绥农4和吉林26也都岂有丰收号大豆的血缘。有限型品种组存在着早丰1→开育8、通农3→通农5、6→通农9、10两个主流系统。主推品种的血缘组成上, 吉林18、吉林20、长农4等已有1/4的外来种质, 吉林21、吉林27、丰交7607均含有多于1/4的外来种质, 而长农5只有1/8的外来种质。含有1/4的外来种质的品种具有更大的推广优势。在育种中应制定一个既能保持外来种质占1/4, 又能保证适应性品种的种质更加复杂、优良的杂交方案。
1998(2):6-1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02
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1993~1996年7年的产量资料分析, 明确了在公顷产7 500~12 000kg产量范围内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因素, 以及产量构成因素与栽培措施、环境条件和品种特性的关系, 为实现公顷产12 000kg以上产量水平, 找到了必须具备的产量构成因素、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
1998(2):11-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03
摘要:水稻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吉粳66(吉91-2605)是1996年育成, 1997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 1998年在吉林省第二届优质米鉴评中被评为优质米品种。吉粳66具有优质、高产、抗稻瘟病性强, 在各级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中表现优异, 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 是目前生产上替代日本品种秋光的理想品种。
1998(2):15-1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04
摘要:对4个水稻品种插秧至抽穗期的出叶动态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 各品种模拟值与实际观察值吻合较好。根据叶龄与根、蘖、穗等器官的同伸关系, 用叶龄模型预测各器官的发育进程, 可用以编制水稻生长日历, 同时提供相应的促、控措施, 使水稻品种的高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1998(2):19-2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05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小麦出苗期土壤水分胁迫与施肥对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期水分胁迫对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产生极显著不良影响, 可导致减产减收; 与对照相比, 几种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分正常与水分胁迫小麦的某些经济指标和产量, 但施肥弥补不了水分胁迫造成的严重产量损失。
1998(2):23-2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06
摘要:对吉林省近年生产上主要推广应用的若干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群体整齐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出穗日数和茎高等主要形态性状的群体整齐度品种间有明显差异, 但各品种在各性状整齐度的表现上, 差异并不完全一致, 整齐度好的性状相对较多的品种有通35、吉粳63号和秋光。各性状整齐度与品种的熟期和类型无关。各性状整齐度之间亦存在明显差异, 最整齐的性状是出穗日数(cv=1.82), 然后依次为茎高(cv=8.32)、穗长(cv=11.1)、穗数(cv=14.0)、每穗一次枝梗数(cv=16.5)、每穗粒数(cv=29.0)和每穗空秕粒数(cv=45.9)。各性状的群体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均不显著, 但出租整齐度与空秕率的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 表现为出穗越不整齐, 空秕率越高。因此, 在新品种选育过程中, 对出穗的要求还应"一刀齐"。
1998(2):28-3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07
摘要:1993~1997年在长春种植6个冬小麦品种, 9月中旬播种, 翌年6月底至7月初收获。冬小麦的总茎数各品种均在越冬前达最大值, 越冬后呈下降趋势。返青期、抽穗期的茎数、穗数与小区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1998(2):32-34,7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08
摘要:目前, 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多种, 常用的有农杆菌法和基因枪法。本文对农杆菌转化禾谷类作物的基本原理及最新动态作了简明扼要的概述, 同时对基因枪类型、原理及使用方面也作了简要的介绍。
1998(2):35-3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09
摘要:提高选育高产、耐密、优质的预见性, 应以竖叶、大穗、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为育种目标。按五大类群在强优类群间选配亲本, 质量性状要双亲互补, 数量性状双亲应接近育种目标, 对新组合反复观察, 异地鉴定, 缩短育种年限。重视抗病性、耐密性和抗倒性的提高, 要将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组装配套运用于生产, 还要进行高产攻关研究, 把可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与品种的产量潜力结合起来获得高产。
1998(2):37-4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10
摘要:本试验选用北方6个省(市)培育出的28个玉米品种为试材,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通过对各品种的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和主要生育性状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对各品种的丰产性、耐旱性和抗倒伏性等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评估, 并提出了在生产中的应用建议。
1998(2):43-4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11
摘要:玉米种子生产, 在其生产自身、栽培特性、自然条件、生产水平和生产方式等与商品粮生产有显著差异, 栽培上存在问题较突出。栽培技术的优化要从投入的科学性、技术措施的针对性和配套措施的综合性入手, 提高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1998(2):46-4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12
摘要:本研究以玉米93供113-1为材料, 用MS、N6、B5和正14四种培养基诱导花药愈伤组织, 结果正14培养基诱导率最高, 为6.74%, 在激素的影响中, 2, 4-D 2mg/L+KT 0.5mg/L+BA 0.5mg/L的激素组合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在愈伤组织的分化实验中, KT 0.5mg/L+BA 0.5mg/L+NAA 0.5mg/L的激素组合分化效果最好。
1998(2):48-4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13
摘要:
1998(2):50-5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14
摘要:本文通过不同浓度锆盐(Zro2+为硫酸锆)单因子水培和土培试验, 研究微量元素锆(Zriconium)[4]对烟草生长和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量元素锆对烟草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在促进根系生长, 增强养分吸收, 使烟株株高、叶面积、叶片厚度和单叶重增加; 烟叶产量最高达30%; 烘烤后烟叶变为桔黄色, 油分充足, 烟碱含量升高, 而糖碱比较协调; 烟草施用微量元素锆的适宜浓度范围为60~100mg/L, 最佳浓度为80mg/L。
1998(2):55-6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15
摘要: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随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和分蘖数明显增加, 稻株折损重与施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氮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氮、磷、钾不同配比下的水稻生产最优模型为:Y=719.1905+57.514X1+34.1465X2+28.9068X3-16.7X1X2+17.25X1X3-31.8574X12-14.2139X22+6.8235X32, 最佳经济效益肥料施用量为:N177.8kg/hm2, P2O5 63.7kg/hm2, K2O 118.8kg/hm2, 最优配比为2.8:1:1.9。
1998(2):61-6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16
摘要:设计5种处理, 选出最优处理组合, 并对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置床前用0.1%EM浸种24h, 置床后用自来水处理对水稻发芽效果最佳。
1998(2):63-6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17
摘要:本试验采用乙草胺与吡嘧磺隆混用防除稻田杂草, 经过1994~1995年小区试验, 筛选出防除稗草、野慈菇和萤蔺等一年生及多年生杂草的最佳配比; 1996年进行了大区药效试验, 防除效果达90%~95%。成本低于丁草胺与吡嘧磺隆混剂。
1998(2):66-6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18
摘要:美洲斑潜蝇是新传入我国的检疫性害虫, 1997年8月在我省东辽县首次发现。本文报道了美洲斑潜蝇在东辽的发生时期、分布范围、寄主植物和危害程度, 对其发生原因作了分析。
张树敏,陈群,金鑫,李润藩,宋金彩,庄玉珠,赵玉民,张云影,金香淑
1998(2):69-7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19
摘要:经对吉林杂优猪和纯种猪多年肉质分析表明, 吉林杂优猪具有肉质好, 气香味浓, 易于存贮和加工等优点。其具体指标是:肉色3.25、大理石纹3.75、失水率15.03%的和瘦肉率53.29%。本文还对吉林杂优猪生产中所存缺陷, 提出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①加强产业化建设, 形成龙型经济; ②制定吉林优质肉的标准, 创优质名牌; ③大力推广三元杂交猪及约×松高产杂交组合; ④应用先进的营养调控技术配制日粮。
1998(2):73-7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20
摘要:本文依据果树自身栽培特点, 结合国内外果树业成功的发展经验, 指出要确保我省果树业稳定地发展下去, 必须走集约持续发展的道路, 并提出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1998(2):77-7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21
摘要:
1998(2):80-8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22
摘要:通过1988年以来对葡萄结果枝管理技术进行的多次试验, 从生理的角度分析了葡萄结果枝管理与果实生长的关系。提出了对落花、落果严重品种的结果枝采取少留叶、超早、微量摘心、配备适量营养枝、疏粒和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技术措施, 在提高坐果率、增大果粒和改善品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98(2):83-8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23
摘要:持续农业是近些年兴起的一新型农业类型, 它同时解决了由现代农业及传统农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退化及不能持久性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已被多数国家认可。本文对中外持续农业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并系统地介绍了持续农业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及目前主要代表性国家对持续农业的理解与研究动态, 还介绍了我国在持续农业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与我国生态农业的关系。指出持续农业的理论基础是农业生态学理论体系。持续农业定义为:成功地管理各种农业资源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人类需求, 并同时保持或提高环境质量和保护自然资源。由于各地的环境不同, 对待续农业的理解就不尽相同, 发达国家倾向于保护环境, 发展中国家倾向于逐步发展经济解决基本生活需要。我国的生态农业具有一致的目标和理论, 强调生态与经济的双重良性循环, 本文目的在于向国人介绍持续农业, 以利于推进我国持续农业的快速发展。
1998(2):88-9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24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吉林省玉米带建设高产优质玉米生产基地的若干技术问题, 提出了调整作物布局、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科学经济施用化肥及品种选用等项措施。
1998(2):91-9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25
摘要:吉林省一二年生草花栽培面积已超过73.3hm2, 占绿化总面积的0.5%, 是城市绿化定位乔、灌、花、草、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近年来城市绿化对一二年生草花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对科研技术、投资规模和栽培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年来, 我们通过对吉林省一二年生草花育种、栽培及开发利用的研究, 深深感到只有形成发展一二年生草花为主, 合理搭配优良的宿根及球根花卉为辅, 并结合市郊"菜蓝子"工程发展动态, 以市场形势为依托, 才能使吉林省整体城市绿化水平有新的提高。
1998(2):94-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2.026
摘要:植物光合色素含量的高低是衡量植物光合水平的一项重要生理指标, 测定后其计算程序烦琐。本文通过对萝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介绍一种应用BASIC语言编制的计算程序进行数据处理, 方便、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