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3):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01
摘要:通过回顾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十几年来超高产育种研究的进步和成就。作者就目前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面临的主要难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998(3):5-8,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02
摘要:本文根据1993~1996年高产低水分玉米配套技术研究和有关调查资料,从农民收入和粮食部门玉米降水费用等方面,对高产低水分玉米生产技术进行了综合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高产低水分玉米生产,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节省了粮食部门的降水费用,并减轻仓储压力,有利于玉米调运、出口及深加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8(3):9-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03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我省过去水稻栽培研究的主要成果,着重对水稻产量的最大潜在能力与提高的主要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探讨了公顷产量12000kg的产量构成模式。
1998(3):15-1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04
摘要:选择脂肪含量高的材料应选择播种到出苗日数短、开花期较晚和成熟期较早的材料为宜;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材料应选择出苗到开花时间短、开花期长和成熟期较晚的材料为宜。
1998(3):17-19,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05
摘要:本试验根据70个甜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的表现估算了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又估算了由其中42个自交系间随机组配的89个杂交组合F1代小区产量、含糖量的杂种优势。选用8份遗传差异较大的甜玉米自交系做亲本,按Grifing方法1进行配制组合,估算了青穗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并对D与Hc、S·C·A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表明:F1代产量的对照优势与其双亲间的遗传距离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而F1代品质性状的对照优势与其双亲之间的遗传距离无确定性关系;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距离与产量的特殊配合力间呈五次曲线关系,而遗传距离与品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间无确定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具有稳定性;遗传距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意义。因此,可以根据亲本间数量性状的综合遗传差异——遗传距离预测甜玉米杂种一代的产量优势,估算产量性状的特殊配合力。
1998(3):20-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06
摘要:以DNA核苷酸多态性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在DNA分子水平,实验室条件下,揭示性状的遗传差异,为遗传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本文对RFLP和RAPD等分子标记技术原理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998(3):27-2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07
摘要:向日葵是一种具有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性的油料作物,我省乃至全国的广大农民都喜欢把它种植在贫瘠土地上,特别是种植在含盐量较高的盐碱土地上。因此,筛选出耐盐碱的向日葵品种,可以大幅度地增加种植面积,提高产量,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液体含盐量浓度(近海水盐分构成)供给种子萌动发芽,来测定对不同向日葵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可以用于大量筛选向日葵耐盐碱品种及自交系。
1998(3):29-3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08
摘要:研究了6个温带早熟玉米自交系和1个具有墨西哥高地特性自交系的早熟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和配合力,同时对子粒产量也进行了研究。旨在利用墨西哥高海拔地区的基因源,改进玉米对寒温环境的适应性,并为选育兼有高产和短生育期的早熟玉米杂交种提供参考依据。
1998(3):32-3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09
摘要:九谷10号新品种是吉林市农科院作物所于1987年用品种间有性杂交方法,经多年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87106。主要特点是中熟、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抗倒。
1998(3):35-4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10
摘要:通过几年来水稻新品种与综合栽培技术配套项目的推广及1996年省、市两级丰产方总结工作,初步总结出通化市水稻实现1万kg/hm2高产群体的形成要素,取得了壮秆偏大穗型品种、稀播旱育壮秧、超稀植、控氮增钾、浅水湿润灌溉等综合配套技术,控制每平方米有效穗数400个、穗粒数超100个、混合千粒重超23g高产群体的形成要素。
1998(3):41-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11
摘要:1993~1994年在白城市采用水稻免疫育苗新技术,通过不同基质的水稻育苗对免疫育苗秧苗生理特性、本田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以岩棉为基质的水稻免疫育苗,可促进根系发育,控制苗期病害,提高产量,从根本上可以解决我市盐碱地水稻育苗难的问题。
1998(3):44-4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12
摘要:我国水资源贫乏,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丰产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大豆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本试验利用盆栽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积分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揭示了大豆需水变化规律,大豆灌溉水量、时间与产量效应关系,明确灌溉水量在不同时期的生产价值,确定了大豆各生育阶段适宜土壤水分标准和灌溉指标。
1998(3):49-5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13
摘要:以四单19与北农大生产的种衣剂为材料,研究玉米催芽后不同芽长包衣及包衣后不同播种时期对出苗率及其它幼苗指标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催芽至露白的种子包衣后12h播种,出苗率优于其它处理,此处理区的幼苗高度、叶数、鲜重以及干重的生长积累速度均好于其它处理。因此,生产上可采用露白的种子进行包衣,包衣后12h左右再播种,对于干旱、半干旱催芽坐水种植玉米的地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98(3):52-5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14
摘要:对梨树县1986~1996年间玉米丰歉定点定位的观测结果,采用相关分析和积分回归分析得出:在当地生产条件下,玉米产量波动幅度为25.8%,播种至成熟、出苗至成熟的积温利用率仅为92%和83%,致使产量与4~9月的气象要素不显著。玉米的干物质增长动态呈"S"变化过程,决定于丰歉年。丰年干物质积累速度快,歉年则相反。6月下旬、8月下旬和9月上旬干物质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可依此预测年成,同时明确了玉米高产栽培必需加强中前期的养分供应,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
1998(3):56-5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15
摘要:本文从栽培技术角度出发,通过对近几年水稻生产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以水稻"两稀"、"两早"为中心的综合增产配套栽培技术。本技术是在"三早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水稻生产实际、各项科研成果及先进技术优化组合配套的一项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栽培技术。几年来,累计推广9.76万hm2,平均公顷产量为8671.4kg,公顷增产1266.0kg,增产17.1%,公顷生产成本降低146.20元。总计新增收稻谷12.36万t,新增加纯效益1.92亿元。
1998(3):59-6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16
摘要:利用15个中晚熟玉米品种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表型值资料,经过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各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从分析结果看出,穗位高、穗粗、行粒数、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对产量贡献较大的是行粒数、百粒重和穗粗。以这几个因子作为选择目标直接选择,并兼顾对其他性状的选择,较易选育出高产品种。
1998(3):62-6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17
摘要:通过马粪和尿素不同水平配施,对青椒产量及其土壤有机质和氮、磷效果的方差分析得出:高量马粪和低量尿素配施处理是该试验的最佳方案。
1998(3):66-6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18
摘要:试验结果证明,在大豆上应用增产菌,可促进大豆的生长发育,增产效果为6·4%~11%,并对大豆病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1998(3):69-7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19
摘要:采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我县有代表性的土壤进行了化验分析,包括对大、中微量元素即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铜、铁、锌共11种元素速效含量的测定,揭示出目前土壤严重缺氮,普遍缺钾,磷素比较丰富,中、微量元素缺乏有上升的趋势,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补素对策。
1998(3):72-7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20
摘要:通过对水稻二化螟在自然发生条件下的危害结构、水稻被害节位与产量损失的考查,表明在吉林稻区二化螟的危害结构有死孕穗、白穗和虫伤株,其中主要是虫伤株,占92·80%。二化螟的蛀茎节位82·44%集中在穗下3、4节上,并随着被害节位的增多和愈向上位节,瘪粒率愈高,产量损失愈大。
刘积凤,白晓坤,柳楠,李凤来,张超,栾淑琴,张洪泉,周振中,马福田
1998(3):75-7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21
摘要:1994~1997年分别在镇南种羊场宝山分场和白城市牧草良种繁育站等地进行了优质细毛羊胚胎移植技术研究。共超排处理33只供体羊,获卵261枚,其中可用胚胎208枚,平均每只供体羊获可用胚胎6·3枚。在超排羊中有优质细毛羊18只,获可用胚胎123枚,平均每只供体羊获可用胚胎6·8枚。4a间共用鲜胚胎移植受体羊156只,妊娠105只,受胎率为67·3%。共产羔羊103只,每只供体羊平均获羔羊3·12只,达到了自然繁殖水平的3倍。
1998(3):79-8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22
摘要:笔者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近年来适合于春大棚18份黄瓜材料的7个数量性状。根据主成分分析原理,确定3个主分量性状。按主分量值的大小,利用主分量性状的综合性及相互独立性进行方向性综合选择,选出了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及亲本材料。实践证明,用该法评价春大棚黄瓜组合及亲本材料与育种实践是一致的。
1998(3):83-8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23
摘要:本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吉林省142份菜豆品种资源的3个主要品质性状与抗病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对枯萎病的病情指数直接作用最大,其它2个性状直接作用较小。鲜重蛋白质含量对炭疽病病情指数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水分含量,鲜重纤维含量直接作用较小。
1998(3):86-8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24
摘要:作者用枝条解剖法,对保存在国家果树种质寒地果树圃中的部分苹果种质资源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田间枝条的自然冻害,主要不是发生在极端低温出现的1月份,而是在气温回升的2月以后;供试品种在公主岭都可安全越冬。
1998(3):90-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3.025
摘要:本文报道了1994~1995年大安市叉干镇科技示范区低洼盐碱地稻、苇、鱼开发模式的试验结果。试验面积7.27hm2,采取稻田养鱼(3.77hm2)、苇塘养鱼(1.92hm2)、泡沼养鱼(1.58hm2)、综合利用稻田排水及塘泥返田等措施,水稻、芦苇平均单产分别为6693.6kg/hm2及9320.3kg/hm2;稻田、苇塘及泡沼养鱼的净产量分别为580.4、2523.3及3892.5kg/hm2。单位土地面积纯经济效益平均12868元/hm2。还探讨了稻、苇、鱼模式的改土培肥、调节小气候、保护农业环境等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