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4):6-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02
摘要:以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选择性沉淀DNA的方法,提取大豆种子、新鲜叶片或冷冻干燥叶片的总DNA,所得DNA纯度好,降解少,分子量大,完全可以用于RAPD分析。本文就RAPD标记手段在大豆品种鉴定中的应用作一简报,仅OPA-04就能将供试的17份大豆品种区分开,表明RAPD用于种子纯度鉴定及品种鉴定是可行的。
1998(4):9-13,2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03
摘要:耙茬少耕法与留茬少耕法,经过6~7年试验结果表明:在黑土上增产显著,在河淤土上不如黑土增产明显,但不减产。实行少耕法可节约大量能源和机耕费,减少农机具投放量和提高其利用率,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少耕法保持良好的土壤紧实度,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保持地力,保墒保苗好,春季地温上升快,积温高,促早熟。
1998(4):14-1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04
摘要:利用4个优质米品种,在6个试验地点对蛋白质含量、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进行分析,提出优质米的主要分布区域。根据土壤酸碱度、降雨量、温度和日照等影响米质的气候环境因素,对我省优质米产地进行区划。
1998(4):17-2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05
摘要:外源DNA直接导入植物的技术理论基础来源于国内广泛的远缘杂交科学实验活动,由生物化学家周光宇先生提出DNA片段杂交假说,根据假说,确立了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外源DNA的技术。国内将此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育种,从抗病、抗虫、抗盐、品质、光合效率等多个方面,在棉花、水稻、小麦、大豆、高粱、豇豆、白菜、茄子、黄瓜、烟草、油菜以及林木等40多种植物上获得理想育种效果,有5种作物培育出14个品种。并介绍了外源DNA导入技术的内涵和理论研究的几个方面。
1998(4):22-2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06
摘要:1994~1995年对21个玉米自交系和采用NCⅡ(NorthCarolinaⅡ)交配设计配制的35个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研究玉米自交系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杂种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间遗传距离(D2)与产量杂种优势(H)、杂种产量(F1)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抛物线回归关系,其理论方程分别为Y1=47.432+3.019X-0.046X2和Y2=163.162+3.555X-0.075X2。当D2=32.82(23.7)时,H(F1)出现最大值。在0 ≤ D2 ≤ 32.82(23.7)时,D2与H(F1)间近线性关系,H(F1)随D2值的增大而加强,超过D2=32.82(23.7)时,杂种优势和杂种产量随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减弱。这表明杂种优势的产生需要双亲有一定遗传差异,但有遗传差异的双亲并不一定产生杂种优势;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准确率为69.2%。
1998(4):26-2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07
摘要:进入80年代以来,吉林省各玉米育种单位未能培育出突破性杂交种并在玉米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未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骨干种质类型;育种目标缺少超前预测;育种方法单一,不够重视和探索现代育种技术。今后我省玉米科研育种必须从战略上把握如下3个方面:①高产区以株型、茎秆直立性、后期保绿度为主要育种目标,培育超高产品种。②西部半干旱区加强抗旱育种,提高品种的稳产性。③改革种子产业的组织形式,用体制创新保证育种投入的增加。利用轮回选择改良群体,利用系谱法从改良群体中分离自交系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1998(4):29-3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08
摘要:以鲁麦8号小麦为受体,开花授粉0.5h后导入芦苇草DNA 10穗,113朵花。D0收获66粒,D1实收39个单株。从D2中选出16个变异株,出现比较明显变异性状的是无芒、粒色、株高、穗长、穗粒数、颖尖的锐、钝等,特别是变异后代的抗盐性。以上变异后代通过自然盐渍土、盐池、水培筛选,选育出了89D252213、89D311119等抗盐性新品系。从形态特征和性状上看,说明芦苇草DNA已进入到鲁麦8号受体细胞核内,并对受体基因组产生了影响,其后代得到充分表达。
1998(4):32-3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09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北方寒冷稻作区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的主要途径与方法:①加速适应北方寒冷稻区新品种的选育;②开展超高产育种;③加速选育稳产型的水稻高产品种;④大力推广栽培上的良种良法和加强新的栽培方法研究;⑤提高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率,搞好科学种稻指导。
1998(4):36-37,5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10
摘要:经研究表明,谷子株型性状与茎秆倒伏关系密切,其中株高、节间长度、穗长、穗弯曲度和穗柄长与植株的抗倒伏性呈显著负相关;而茎粗、根量则与植株的抗倒伏性呈正相关。说明选育抗倒伏性强的谷子品种必须重视对株型性状的选择。
1998(4):38-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11
摘要:本研究以合丰25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在不同浓度NaCl培养基上长期培养,最后在1%NaCl水平培养基上获得再分化芽。
1998(4):40-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12
摘要:本文总结水稻育种17年的经验、教训,从边缘角度切入水稻育种的主题,介绍了吉89_45的选育和推广经验,揭示了稻瘟病的发生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及原因。谈到育种单位应注意协作攻关的重要性及今后水稻育种的策略。
1998(4):44-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13
摘要:根据我区蓖麻主栽品种哲蓖3号的密度、磷素、氮素3项农艺栽培措施的综合试验结果,系统地分析了3项农艺措施的单因素或交互效应,阐明了3项农艺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和效应。
1998(4):47-4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14
摘要:研究探讨了吉林40号大豆5种不同密度下株高、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变化规律,并与绥农8、吉林26两个推广品种进行了同密度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亚有限结荚习性吉林40号大豆品种成熟期最适株高为95~98cm;结荚鼓粒期最适叶面积指数为4~4.7,稳定时间在40d以上;适宜种植密度为24万株/hm2,产量达到2667kg/hm2。同密度下,吉林40号大豆的丰产性状及产量均优于绥农8和吉林26。
1998(4):50-5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15
摘要:应用木霉菌混合菌株防治水稻立枯病的结果表明,当不同菌株间混合时,从出苗率上看,除了有两个混合菌株处理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和其它处理外,大多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上看,只有少数组合具有增效作用,其余大多数是降效。具有增效作用的是943110+9452-3以及9440-4+9524-5,总体防效最好的是9440-4+9524-5,防效为90.82%。
1998(4):54-5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16
摘要:1993~1997年,通化市农科院开始研制具有渗透力强、传导性良好的莎草特混配剂。经过几年不同剂量、施药适期、与其它药剂对比及大面积多点示范试验等,证明莎草特是一个成本低(37.5元/hm2)、防效高(施药量在150mL/667m2,防效在92%以上)、使用安全的专杀莎草科杂草的除草剂。
1998(4):58-6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17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施用大豆专用复肥对轮作、连作大豆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肥能提高轮作、连作大豆植株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提高大豆植株的相对生长率和最大生长率,进而提高了产量。上述结果说明,复肥能促进轮作、连作大豆的营养生长,为大豆的丰产丰收提供物质基础。
1998(4):62-6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18
摘要:向日葵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营养素的吸收和运转规律是不同的。7对叶前,氮、磷营养素的吸收中心均为叶片。7对叶后,根、茎、叶中的氮、磷素含量迅速降低,以满足葵盘生长的需要。成熟期子实中的氮、磷素含量最高,分别占全株含量的54.69%和76.33%;7对叶前钾素吸收中心为茎秆,7对叶后,各器官中钾含量向葵盘中转送,到成熟期葵盘中钾含量达到最高值,而子实中钾含量却很低,分别占全株的22.74%和6.64%。
1998(4):65-6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19
摘要:本试验研究大豆不同追肥时期的增产效果及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追肥最佳时期为开花初期(6月25日),此时叶片数8.6片,叶面积指数为1.36,净光合生产率为6.5g/(m2·d)。
1998(4):68-72,7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20
摘要: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用途广、加工效益高,通过对国内外市场调查,深加工前景广阔,因此,对马铃薯生产进行产业化开发十分必要。我省中部台地具有开发马铃薯淀粉、食品加工的几大优势,提出设想和具体步骤,指出现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998(4):73-7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21
摘要:本项研究明确了苹果梨果实套袋对提高果品质量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筛选出适宜苹果梨果实套袋用的大连和天津产双层果袋,并总结出了苹果梨果实套袋技术。
1998(4):76-7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22
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地区"沙地黄金带"的自然条件及种植杏树的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分析,提出了建设西部沙地杏树带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建议设立科研项目,加大科技投入,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
1998(4):79-7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23
摘要:
1998(4):80-8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24
摘要:1991~1992年对吉林省黑土区8个大豆品种进行了自然固氮能力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吉林21、吉林23、长8210_4和吉林27等有较高的固氮能力。其中吉林23无论植株干重还是固氮量均为最高。
1998(4):84-8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25
摘要:综述了甲壳质、壳聚糖作为种子被膜剂、肥料、土壤改良剂、农药、食物保鲜剂及饲料、饵料添加剂等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998(4):88-9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26
摘要:对耐冷及不耐冷的3个大豆品种进行了低温萌发,测定其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随低温(10℃)萌发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耐冷的大豆品种Polan的脯氨酸含量累积的缓慢,累积量也比不耐冷的大豆品种A5及C1640的少。
1998(4):91-9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8.04.027
摘要:玉米种子成熟度不仅直接影响种子质量、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种子的安全降水,而且影响整个玉米生产。把种子成熟度纳入种子的质量标准中是玉米集约化生产的需要。百粒重是玉米成熟度的量化指标。应采取以地膜覆盖为主要措施的综合促早熟技术,增加种子的百粒重,提高种子的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