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01
摘要:用3个株高类型不同的品种, 采取大区对比法, 研究大豆的种植方式和适宜密度。结果表明, 窄行栽培比常规垄作显著增产, 平均增产8.7%~17.8%, 最高增产22.5%。平作窄行产量略高于大垄窄行, 差异不明显; 研究大豆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宜选用大垄窄行种植方式; 在抗倒耐密的前提下, 选择植株相对较高的品种, 矮秆品种不宜低于50 cm。密植幅度高秆品种为22万~26万株/hm2, 中秆品种26万~30万株/hm2, 矮秆品种30万~35万株/hm2。
1999(2):8-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02
摘要:中耕虽然疏松土壤, 消灭大量杂草, 但降低土壤温度, 加快土壤水分散失, 有伤根、倒伏、晚熟之虞。在化学除草效果较好的情况下减免中耕, 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和劳动力, 降低成本, 减少对土壤过度耕作的破坏作用, 还有增产的效果, 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1999(2):13-1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03
摘要:通过对水稻最适密度模式的研究, 探讨了在一般农艺措施条件下高产品种R22的最佳密度模式。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 R22的最佳密度模式是: 行距30 cm, 株距16~20 cm, 每穴栽3~5苗, 产量可达9216 kg/hm2。
1999(2):17-19,2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04
摘要: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中国高粱细胞质和A1型细胞质进行了生育期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一般配合力主要受核基因控制, 但胞质基因对核基因的表达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高粱细胞质虽未造成大多数被研究性状配合力的显著差异, 但它在生产上利用, 对增加胞质多样化、降低遗传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
1999(2):20-2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05
摘要:优质、多抗、高产、高效水稻新品种雪峰(吉粳70), 于1997年育成并通过审定。雪峰具有稻米品质优良、抗寒性强、产量较高的特点。
1999(2):23-2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06
摘要:作物株型改良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它的增产作用在于增强抗倒伏能力, 增加密度, 提高经济系数; 降低消光系数, 增加叶面积指数; 改善群体生态环境, 提高光能利用率。今后株型改良除注意形态与机能兼顾外, 还应注重茎粗的增加和穗、茎、鞘光合能力的增强。
1999(2):25-2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07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 玉米根系干重的垂直分布趋势: 地上为20%以上, 在0~20 cm土层内为50%以上, 在21~40 cm土层内为10%以上, 在41~60 cm土层内为7%左右, 在61~80 cm土层内为5%左右, 在81 cm以下土层内为4%左右。玉米根茬还田在配施化肥的条件下, 尤其是配施N肥, 玉米根重明显增加; 不配施化肥则有降低玉米根干重的趋势, 这与调节土壤的碳氮比有关。从百分比分布看, 根茬还田使玉米地上及0~40 cm土层内的根系比重增加, N肥也能增加玉米地上及0~40 cm土层内的根系比重, 而P、K肥使40 cm以下土层内的根系比重增加。
1999(2):28-3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08
摘要:培育谷子超高产品种, 一是要重视理论研究与应用, 注重优良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创新; 二是要塑造新的株型, 直立穗型可能是谷子适应优质超高产要求的一个重要形态指标; 三是生物技术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结合, 是今后超高产育种的发展趋势。
1999(2):31-3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09
摘要:
1999(2):33-3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10
摘要:1998年在桦甸市公吉乡公郎头村, 采取玉米高密度化控栽培技术措施, 创造了公顷产14337 kg的高产纪录。这一产量水平比一般生产田玉米7828.5 kg/hm2, 增产玉米6508.5 kg/hm2, 增产83.1%。公顷纯收入增加4541.8元。
1999(2):36-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11
摘要:在微生物3大类群中, 细菌总数在整个大豆生育期内占绝对优势, 重茬低于正茬, 花期、结荚期尤为明显; 放线菌数量总体变幅不大, 花期、成熟期重茬高于正茬, 而苗期则相反; 真菌数量变化很大, 重茬高于正茬, 花期最为显著。在连作大豆根际土壤中, 有益真菌减少, 有害真菌增加。将真菌优势菌群中的尖镰孢菌、半裸镰孢菌和粉红粘帚菌回接大豆, 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致病性, 导致大豆根腐病的发生, 花期前后(38~50d)病症明显。3菌株毒素粗提物对大豆毒害性试验结果表明: 大豆发芽率显著降低, 植株生长受阻。
1999(2):40-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12
摘要:通过对9种供试土样的pH值、土壤盐碱性的电导率和酸中和容量的综合试验分析。结果表明, 选用黑土和草甸土作苗床土较好, 床土pH值较适宜的范围为3.90~4.24, 同时, 明确了对缓冲性较好的中性和弱酸性土壤进行床土调酸时适宜用酸量的计算方法${\rm{\hat y}}$=0.0367+0.0388x, 旨在为水稻旱育苗床土调酸提供理论依据。
1999(2):44-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13
摘要:利用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新型广谱氮肥长效增效剂——肥隆, 按6:100的比例与尿素混拌均匀施用, 生产上称肥隆尿素。试验结果表明, 玉米播种时一次基深施(15 cm以下)肥隆尿素, 氮营养可以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需要, 拔节期不用再追施氮肥, 与同量级尿素相比, 可增产5.1%~15.5%。公顷效益424.8~1393.3元, 投入产出比为1:3.93~10.03。
1999(2):47-5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14
摘要:通过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和"七五"、"八五"期间的土壤肥力监测及施肥现状的分析得出钾肥单位增产量、土壤氮磷钾比例、吉林省土壤速效钾丰缺分布情况及土壤钾素缺乏临界值。确定吉林省钾肥适宜用量, 并提出1998~2010年钾肥用量预测。
1999(2):51-5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15
摘要:概述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概况、草地畜牧业的现状与特点, 同时提出了该地区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
1999(2):54-5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2.016
摘要:地下滴灌可使生长在旱薄轻盐碱地上的龙冠苹果较好地生长发育, 与漫灌相比, 可提高新梢生长量23.78%, 增粗20%, 百叶重提高19.99%, 叶片增长0.35 cm×0.15 cm, 基干直径增长93.88%, 根量密度提高104.9%, 座果率提高10.5%, 百果重提高12.23%, 株产提高17.49%; 同时, 与漫灌相比省水92%, 省微肥1/3, 具有易调、易管、省工、省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