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6):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01
摘要:以几个有代表性的不同穗类型品种为主,研究不同穗类型间的形态差异和干物质生产能力。结果表明:①不同的穗类型品种地上和根系干物质生产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一般穗重型品种干物质生产能力比穗数型品种要高,地上干物质积累和地下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②直穗型品种叶绿素含量比一般弯曲型品种高,穗重型品种剑叶中的叶绿素含量比穗数型品种高;③不同穗类型品种超高产育种应当注重提高生物产量,适当提高经济系数。
1999(6):8-1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02
摘要:在大垄窄行栽培条件下,采用大区对比法,鉴定评价51 份株高类型不同的大豆品种。筛选出具有4 500 kg/hm2 及其以上生产潜力的品种10 份。讨论了窄行密植栽培与选用品种问题,认为研究应用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应吸收其建造植株均匀分布群体结构的技术核心,走采用耐密抗倒高秆品种(适宜密度)的路子;并提出了选育耐密抗倒高秆品种的具体育种目标。
1999(6):12-1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03
摘要:直立穗型水稻的形态特点:①稻穗从抽出至成熟基本保持直立状态;②茎秆从上至下均较弯曲的穗型品种粗,抗倒性强;③叶片厚、叶色浓绿且持续时间长。株高、叶长、叶宽、茎叶基角与弯曲穗型品种无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倒4 叶与产量性状相关最密切,与穗粒数、空秕粒率、成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其次是倒3 叶、倒5 叶;各茎节粗与百粒重呈正相关。
1999(6):16-1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04
摘要:采用MS基本培养基附加高浓度2,4-D,较高频率地诱导了大豆幼胚子叶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细胞胚经历诱导、萌发和生长3 个阶段,成功地发育成完整植株。再生植株移入土壤获得种子。
1999(6):19-23,3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05
摘要:对水稻高产育种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阐述,并对目前各种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的提出依据、育种手段方法和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利用远缘杂交,特别是籼粳杂交创造中间材料,充分利用优良品种资源,把株型育种与优势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偏大穗、分蘖力中等、高结实率、高成穗率、耐肥抗倒和根系发达的超高产新品种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向。
1999(6):24-2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06
摘要:从大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农艺性状定位等3 个方面综述了分子标记在大豆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999(6):29-3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07
摘要:抗病高产大豆新品种四农一号,原品系代号为四交8715-31,是四平市农业科学院于1987 年用品种间有性杂交方法经过多年选育而成。四农一号具有优质、高产和抗病性强等特点。
1999(6):32-3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08
摘要:介绍了几种井水增温的方法和效果。以晒水池大小和增温棚长短的增温效果最为明显。经增温处理的井灌稻产量达到或超过地表水灌溉的产量。
1999(6):34-35,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09
摘要:简要介绍了甜玉米的特点、国内外甜玉米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吉林省甜玉米产业的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1999(6):36-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10
摘要:为了选育适合我省自然条件下的高产、耐密型玉米杂交种,于1990 年以自选系四-4112 为母本,外引系丹340 为父本杂交育成了四密21。1991~1994 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1 000 kg 以上。到1998 年累计推广面积达47 万hm2。
1999(6):38-40,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11
摘要:通过黑钙土的培养试验,表明了作物根茬施入土壤后不仅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从而提高了土壤的肥沃状况。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量与松结态腐殖质的增加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稳结态及紧结态腐殖质无显著的相关性。
1999(6):41-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12
摘要:在玉米苗期对三类苗进行叶面喷施1 % 尿素+ 0.1 % 磷酸二氢钾,可以使83.5% 三类苗生长为正常株。此法作业简单,容易操作,是防止三类苗、提高玉米田间植株整齐度、降低小穗株率的有效措施。
1999(6):44-4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13
摘要:探讨了红景天根腐病最佳防治方法,即采用75 %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70% 敌克松1 000 倍液防治红景天根腐病效果最佳。
1999(6):46-4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14
摘要:对苹果梨果实套袋和银膜覆盖等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套袋后外观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果面洁净,果点稀小,色泽均匀美观;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无明显差异,总酸含量略有提高,糖酸比降低;水分含量提高,硬度增加,耐贮性增强。
1999(6):49-5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15
摘要:通香梨系通化市园艺研究所育成的抗寒优质中熟梨新品种,其抗寒性强,品质优良,丰产性好。
1999(6):51-5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1999.06.016
摘要:从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入手,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开发困难的5 个基本原因:一是农业、农业科技成果的社会公益性;二是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周期长、受限制因素多、可控性差、地域性强等自身特点;三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性;四是农业科技成果用户的素质与水平;五是来自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国家的有关因素。这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是农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作者分析以前农业科技成果专利申请与实施的问题,除成果研制者、成果所有权人的主观原因,也有诸多的社会不利因素。为此,提出四点建议:①对获得专利的农业科技成果予以优惠政策;地方性法规更要充分考虑成果权人的权益;科技合作、开发中充分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和作用;科技评估中应纳入科技发明这一衡量指标。②鉴于专利实施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要强化协调作用。③提高科学研究的起点水平,以立项查新,特别是专利查新来做好立项把关。④加强队伍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有关人员,建成一支懂管理、懂法律、懂现代知识的科技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