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0.02.001
摘要:针对目前吉林省商品玉米积压过剩的实际情况,对全省玉米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在粮食总产量中所占地位以及大豆、高粱等其它粮食作物的生产情况、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和各粮食产区的气候条件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适当压缩玉米面积、扩大大豆面积的依据与建议,并提出了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途径。
2000(2):10-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0.02.002
摘要:我省玉米生产的过剩导致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要调整我省种植结构,应重点发展大豆生产,并对如何科学种植大豆,提高比较效益提出了几点意见。
2000(2):13-16,2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0.02.003
摘要:通过对不同类型床土稻苗生长安全性及秧苗素质的研究结果表明:①用发酵完全的有机肥料配制的床土育苗,秧苗地上部及地下部干物重要高于用化肥配制的床土6%以上,秧苗素质明显好于其它方法配制的床土;②育秧盘中设有隔离层的对水稻生长发育虽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在水分及养分吸收方面无隔离层的秧苗明显表现出健壮,根系发达;③发酵完全的有机肥配制的床土育秧安全值达5866,高出化肥配制的床土及其它复合床土的安全值10%以上。
2000(2):17-1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0.02.004
摘要:利用地理远缘人工杂交与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新的变异类型,选育出水稻新品种吉粳73,主要具有优质、高产、多抗、高效以及粒型细长的特点,是发展效益农业、绿色食品的首选品种之一。
2000(2):20-2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0.02.005
摘要:每平方米播催芽种100、200、300和400g的旱育苗分蘖试验表明,旱育苗每平方米增加100g播种量时,秧苗在苗田期,株高、叶龄和分蘖数都减少0.4个左右,百苗干重减少1.3g,出穗期推迟2d。在本田超稀植条件下减少播种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低节位有效穗数和低节位的产量贡献度;另一方面则有一穗粒数有所减少和千粒重有所降低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穗数和总粒数过多所致。因此在减少秧田播种量、增强秧苗素质的同时,也应适当减少本田的前期施氮量,以利于稳产高产。
2000(2):25-2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0.02.006
摘要:全方位土壤深松打破传统翻地留下坚实的犁底层,使20~40cm土层松散,增加深层土壤透水能力。玉米田深松试验,可改善深层土壤水分状况,提高玉米产量,对其产量构成因素及生物指标,如根系分布和根活力、地上和地下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养分吸收量、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00(2):29-32,4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0.02.007
摘要:以延农黑1号、延农1号和通35等13个水稻品种的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品种间愈伤组织生长量的差异,并对其中7个品种的悬浮培养愈伤组织进行了植株再分化及品种与培养时间对植株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愈伤组织开始生长的时间、愈伤组织的直径和重量均有差异,与种皮色有关,黑米愈伤组织开始生长的时间早,直径和重量大于白米;品种间植株再分化率不同,再分化率与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呈负相关;愈伤组织的培养时间越长,植株再分化率有下降的趋势。
2000(2):33-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0.02.008
摘要:对吉林省水稻栽培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当前水稻生产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和解决办法,可供各级领导和农业生产部门在分析当前水田生产形式和制定生产计划时参考。
2000(2):38-4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0.02.009
摘要:基因枪法(particlegun)又称微弹轰击法(microprojectile bombardment, particle bombardment及biolistics),是一种新型的遗传转化手段[1~3],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简要综述了基因枪法在植物转基因方面的应用情况。
2000(2):41-4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0.02.010
摘要:小麦生育中后期叶面喷施化学调控物质(抗旱剂),对蒸腾速率、保水力、干重含水量、外渗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明显地改善了小麦的水分状况,降低了电解质的外渗率,有明显的保绿延缓衰老的作用,增产效果显著。
2000(2):45-4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0.02.011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含有沸石、腐殖酸、稀土的大豆专用复混肥对轮作、连作大豆的增产机理。结果表明,施用大豆专用复混肥对轮作、连作大豆具有明显的改土、增加肥效、抗逆、提高光合效率和促进大豆生长的作用,最终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大豆专用复混肥的综合施用效果以连作大豆好于轮作大豆。
2000(2):50-5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0.02.012
摘要:采用五因素(1/2实施)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田间实施氮肥、磷肥、钾肥、密度和氮肥施用期对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病情指数(Y)与几个因素的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12.37091-1.6675X2-1.71625X1X3。结果表明,氮肥、磷肥和钾肥对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影响大,而穗肥施用期和密度对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影响不大;不同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对纹枯病影响最大的是氮肥与钾肥之间的相互作用。
2000(2):53-5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0.02.013
摘要:对3000只吉林白鹅鹅雏采用直线育肥法进行肉用仔鹅生产,60日龄屠宰,平均活重2.76kg,全净膛率70.65%。与传统养鹅法相比,相同时间内直线育肥法可养2批,效益为传统法的14.385%。
2000(2):55-5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0.02.014
摘要:成膜保水剂是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通过其对作物的影响试验表明:低0.2%PAA浓度的成膜保水剂对大多数作物的发芽有促进作用,提高作物的发芽率;0.2%、0.4%PAA浓度的成膜保水剂对玉米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生产上应针对不同作物采用不同浓度的成膜保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