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元,李彻,张俊国,赵劲松,金京德,岩石真嗣,原田健一,徐会连,梅弘村
2001, 26(6):3-1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1.06.001
摘要:对不同穗型品种齐穗期受光姿态、不同时期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齐穗期剑叶的光合速率以及根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直穗型品种受光姿态优于弯穗型,叶片开张角度普遍小于弯穗型品种10度左右,但平均消光系数与弯穗型品种差异不明显;②直穗型品种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高于弯穗类型品种,SPAD值也表现高;③在弱光条件下参试的直立穗型的品种中有部分光合速率高于弯穗型品种;④生育中期所测的直穗类型品种根部导管数多于弯穗型品种1~2个,中柱直径大于弯穗品种
2001, 26(6):11-15,1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1.06.002
摘要:通过对籼粳亚种及杂交育成品种进行主要形态、解剖性状的类型间差异分析以及形态生理特性与经济性状关系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籼粳稻不同类型品种间的主要形态性状、解剖性状均存在不同的差异表现,其主要形态性状、解剖性状、生理性状与经济性状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2001, 26(6):16-1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1.06.003
摘要:直立穗型品种的生物产量高于弯曲穗型品种,经济系数略低于弯穗品种;子粒产量在中肥条件下,直穗品种和弯穗品种相差不大,在高肥条件下更能发挥增产潜力。叶片的干物质输出率较高,说明叶片不仅是光合器官,也是贮藏器官;茎鞘物质输出主要是叶鞘中的物质输出,茎秆中的物质不仅未输出,而且有增加趋势。直立穗品种在生育前期积累的干物质向子粒的转运率低于弯曲穗型品种,抽穗后对产量的贡献率高于弯穗品种。
2001, 26(6):20-23,2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1.06.004
摘要:以栽培大豆品种吉林4 3和东农4 2的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无菌苗培养基、基本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6BA)和吲哚丁酸(IBA)4个因子对丛生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无菌苗培养基在诱导丛生芽率和每个外植体丛生芽数上无显著差异,基本培养基MSB诱导丛生芽的效果好于B5,在基本培养基中附加1.1mg/L或1.7mg/L的6-苄氨基嘌呤对诱导子叶节丛生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率在吉林4 3和东农4 2两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
2001, 26(6):24-2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1.06.005
摘要:用发根农杆菌菌株LBA1314采用叶盘法对烟草进行转化,诱导烟草发根。将标记基因nifHDK-lacZ、nifH-lacZ、hemA-lacZ通过三亲交配法导入根瘤菌,然后接种烟草发根。β-半乳糖苷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徒手切片观察表明,野生型根瘤菌可以感染烟草发根,回接试验证明侵染烟草发根的细菌是根瘤菌
2001, 26(6):30-3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1.06.006
摘要:40%旱田净乳油为吉林吉农高新股份公司农药分公司研制开发的旱田一次性土壤处理剂。由乙草胺和扑草净按一定比例,经过化学工艺复配而成的商品混剂。经田间小区试验及省内外大面积示范,对玉米、大豆田常发生的稗、藜、苋,蓼等单双子叶杂草防除效果在90%以上。持效期长,一次用药可控制作物整个生育期内杂草危害,还不影响后茬轮作蔬菜、瓜类及经济特产作物。安全高效,增产明显
2001, 26(6):35-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1.06.007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赤眼蜂对夏玉米田的玉米螟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放蜂区与对照区相比,玉米的虫口数、折秆数、被害株数3项指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 0.8%、2 5.2%和36.2%。t检验的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极显著(t值分别为12.85**、5.16**和7.15**);同时发现连片放蜂比非连片放蜂的效果更好,且二者差异显著(t值分别为2.82*、3.98*和7.0 2**)。
2001, 26(6):38-39,5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1.06.008
摘要:三杀甲氰乳油对苹果红蜘蛛和山楂红蜘蛛致死浓度分别为63.44μl/L和79.45 μl/L,共毒系数分别为348.25和237.86;敌畏甲氰乳油对苹果红蜘蛛致死中浓度分别为75.54μl/L和85.96 μl/L,共毒系数分别为292.09和277.53。上述二种混剂对苹果红蜘蛛和山楂红蜘蛛均明显增效。
2001, 26(6):40-4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1.06.009
摘要:采用含量不同的阿维菌素乳油在黄瓜上进行防除美洲斑潜蝇试验。结果表明:在0.6%的阿维菌素浓度大于1500倍、1.8%阿维菌素浓度大于4000倍时,其防治效果在一周后可达90%以上,说明两种含量的阿维菌素乳油对美洲斑潜蝇均有较好的防效。
2001, 26(6):42-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1.06.010
摘要:通化地区地处长白山西南坡,是玉米螟一代发生区。5年共调查了各类型玉米田,并采集玉米螟天敌标本5 3种,隶属2纲,5目,17个科,其中捕食性4 4种,寄生性9种。系统调查了各类天敌的主要发生环境和对玉米螟的控制作用
2001, 26(6):44-4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1.06.011
摘要:对吉林省主要耕地土壤钾素状况及钾肥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物品种的更新、产量的增加以及氮、磷化肥的大量施用,土壤中钾素已逐渐成为作物高产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之一,并提出了吉林省钾肥的合理分配和科学施用技术
2001, 26(6):50-5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1.06.012
摘要:研究了在微酸性沙壤质冲积土上,钼酸铵不同处理对大豆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钼酸铵促进大豆根瘤提早形成,并且数量提高1倍多;大豆结荚初期叶面指数为5.14~ 5.77,稳定时间33~ 4 0d,大豆的瘪荚率降低27.7%,单株粒数、荚数分别提高37.7%和15.5%,产量提高15.5%。
2001, 26(6):52-5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1.06.013
摘要:选用4 4周龄健康海兰褐商品蛋鸡5 0 4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72只,每组内设3个重复,各组均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鸡产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6.16、3.53、3.49、4.07、4.82和9.83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7.72%、4.40%、4.40%、7.23%、6.27%和8.22%;与对照组相比较,第1组蛋壳厚度提高5.56%,其它各试验组均提高2.78%(p<0.0 5);破软蛋率分别降低1.33、0.81、1.15、0.96、0.98和1.00个百分点,但差异均不显著(p>0.0 5)。试验各组的平均蛋重、蛋比重、蛋形指数、哈氏单位及蛋白、蛋黄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束时,1~6组每只鸡分别比对照组增收0.89、0.35、0.25、0.73、0.61和0.9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