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27(4):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4.001
摘要:研究利用Asominori/IR-24的71份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相应的具有2 93个分子标记的RFLP图谱,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区间作图方法,对稻米的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特性进行了QTL分析,并研究了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品质性状的关系。检测出1个控制脂肪含量的QTL (Fat)和3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 (Prl、Pr2和Pr3)。研究表明,粗脂肪含量与稻米食味、米饭外观等性状呈显著相关,稻米蛋白质含量对稻米食味品质有明显的负向效应。提高脂肪含量,适度控制蛋白质含量有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
2002, 27(4):8-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4.002
摘要:在不施农药与化肥,只施有机肥料的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根系发育及生物产量变化。结果表明:①无公害栽培条件下根系分布在不同层次土壤中,次生根数要比常规栽培平均多出10 3条,根的长度比常规栽培条件下长3cm。②不同栽培环境中根数与单株粒重、单株生物产量呈正相关。③无公害栽培条件下稻米品质有所变化,直链淀粉的含量要高于常规栽培,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但变化不明显。④无公害栽培比常规栽培条件下平均增产5%以上。
2002, 27(4):13-1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4.003
摘要:由2 6个品种比较表明,新品种的子粒产量和经济系数比老品种高,生物产量二者相仿。不同栽培条件下,子粒产量、生物产量均表现为高秆弯穗品种高于矮秆直穗品种。而且高秆弯曲穗品种叶输出率高于矮秆直立穗品种,说明叶片不仅是光合器官,也是贮藏器官。茎鞘物质输出主要是叶鞘中的物质输出,茎秆中的物质不仅未输出,而且还要补充。新老品种和高秆弯穗品种子粒的干物质,全部都是抽穗后积累。矮秆直穗品种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有少部分转运到子粒中,产量大部分是来自抽穗后干物质的供给。不同类型品种和不同株型品种干物质积累的趋势一致。
2002, 27(4):19-20,2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4.004
摘要:从我国育成的6 5 1个大豆品种的亲本来源和细胞质遗传入手,探讨了我国大豆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遗传基础狭窄,造成品种退化加快,经济寿命缩短,科研经费不足使基础种质研究削弱。因此,必须拓宽种质基础,加强特异种质创新,引进外来种质,调整育种目标,改革研究体制,把育种研究纳入商业化轨道,增加研究投入。同时分出一部分科研力量重点从事种质资源研究,把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种子技术及相关学科组装为统一整体。
2002, 27(4):21-2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4.005
摘要:从“四字号”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分析结果看,其遗传基础主要来源于塘四平头、美国Lancaster、ReidYellowDent、旅大红骨子等系统。而Lancaster选系及其衍生系在“四字号”玉米杂交种中占主导地位。30个玉米杂交种有14个是具有Lancaster血缘的亲本所组成,而ReidYellowDent血缘系的应用近年上升为主导地位。80年代初期以英6 4、oh4 3、M14、吉6 3为主;80年代后期以Mo17、黄早4为主;90年代初期以丹340、792 2为主;90年代后期以改良Reid系为主,并开始应用785 99的改良系。“四单号”、“四密号”、“四早号”玉米杂交种的育成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及提高起了重要作用,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002, 27(4):26-28,3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4.006
摘要:以玉米连作为对照,研究了草田轮作对岗平地黑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水蚀和风蚀严重的岗平地黑土上实行草田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孔隙状况,从而改善岗平地黑土的通气有余、持水不足、易于干旱和沙化的状况。草田轮作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微生物的总体活性,也可以增加土壤的酶活性,进而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的环境条件。
2002, 27(4):29-3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4.007
摘要:吉农5号种衣剂是吉农高新公司农药分公司研制并开发的玉米专用种衣剂,主要成分为克百威、福美双和三唑酮。以1∶5 0的药种比例拌种包衣即可,具有用药量少、持效期长的特点。药剂由高分子膜控制缓慢释放,可有效地抑制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苗期病害(立枯病、君子兰苗)和丝黑穗病的发生危害,提高保苗率一至两成,增产幅度5 78%~ 12 76%。
2002, 27(4):33-34,4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4.008
摘要:以窄叶型品种中豆2 9为材料,采用高密度种植方法,研究多效唑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密植时施用多效唑,大豆株高降低,花荚期根干重比例增加,茎干重比例下降,鼓粒期荚干重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施用方法以在大豆花期叶面喷施80mg/kg多效唑1~ 2次最好。
2002, 27(4):35-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4.009
摘要:以“新籽瓜2号”为试材,研究乙烯利、缩节胺和多效唑激素对籽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 0 0mg/L乙烯利、15 0mg/L缩节胺和多效唑有使节间缩短、增加茎粗、减少节数的作用。乙烯利对降低雌花节位、提高雌雄比及产量的作用尤为明显。
2002, 27(4):38-4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4.010
摘要:对加拿大燕麦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明确提出了加拿大燕麦在吉林省西部应用,具有生态环保效应、增产增收效应、农牧互促效应、调整结构效应、绿色农业效应和强农富农效应。
2002, 27(4):41-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4.011
摘要:以普通塑料薄膜和光生态塑料薄膜两种覆盖材料为试验材料,研究它们对大棚内番茄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生态塑料薄膜比普通塑料薄膜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增温性,同时可以促进番茄产量的形成。
2002, 27(4):44-4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4.012
摘要:2001年12月30日至2002年1月19日,参加了国家科学技术部组织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与发展模式”培训班赴巴西进行了考察培训。在巴西期间听取了中国驻巴西大使馆科技参赞关于巴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的介绍和巴西圣保罗大学农学院、甘比纳斯大学有关教授的专题讲座,实地考察了PIRACICABA、巴西利亚、CAMPINAS市的两个农场和农业发展联合体,走访了巴西农业部驻圣保罗代表处和CARREFOUR集团总部;对巴西的农业发展现状、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科技发展概况及农业科技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了解。巴西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2002, 27(4):49-50,5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4.013
摘要:吉林省大豆振兴计划是一项富民工程,涉及面较广,为了保证计划落到实处,提出几点建议:制定相关的条例、规章、制度,规范各个部门的行为;建立在“计划”实施中具有监督检查、规划能力的专职组织机构;加快大豆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建立蛋白质、异黄酮、核酸、低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龙头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和新品种与新栽培技术的配套研究。
2002, 27(4):51-5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4.014
摘要:转基因植物杂草化问题已成为目前转基因植物研究和利用中必要的组成部分。从转基因植物杂草化的方式、生态风险和发生机理三个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的杂草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