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27(6):3-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6.001
摘要:以4个不同品质粳稻为材料,对强、弱势粒垩白形成的动态变化及与子粒后期灌浆速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强势粒垩白形成的动态过程主要集中在抽穗后的5~15d和15~30d,其它时期垩白度的变化不大,不同品质粳稻强势粒垩白形成的变化过程差异较大;弱势粒垩白形成的动态过程集中在抽穗后的10~35d和35~40d,以后垩白度的变化不大,但品质优的品种弱势粒在抽穗后35d达到成熟时的稻米垩白度,品质差的在抽穗后40d达到成熟时的稻米垩白度。不同品质的粳稻品种无论强势粒还是弱势粒最终垩白度形成期与子粒灌浆终止期是一致的,具有完全的同步性。
2002, 27(6):7-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6.002
摘要:分析了应用蓝光转化膜育秧对苗床温度、秧苗素质和分蘖消长的影响,揭示了其增产机理,肯定了蓝光转化膜在东北冷凉稻区应用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同时认为它是一项很具潜力的增产技术措施。
2002, 27(6):10-12,1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6.003
摘要:吉粳72水稻新品种,是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于1989年利用体细胞诱变技术,从秋光幼穗体细胞无性系后代中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组培11号。其特点是晚熟、高产、优质、抗病、耐冷、抗倒伏。该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都很好,产量潜力很大,省区域试验最高产量潜力为10218kg/hm2。吉粳72对苗、叶、穗瘟的抗性均具中抗以上水平,且年度间抗性变化差异很小,说明抗性既强又稳定。
2002, 27(6):13-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6.004
摘要: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高蛋白大豆种质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实际表现一致,该方法简单易行,为育种工作者所借鉴。
2002, 27(6):15-1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6.005
摘要:研究了保水剂的两种施用方法对花生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能明显改善土壤供水状况,促进花生出苗,使植株维持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根系活力,提高植株的抗旱性,从而促进了花生的生长和发育,显著提高花生的产量。
2002, 27(6):19-2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6.006
摘要:长单228是由吉林省长春市农科院玉米所于1994年以自选系春114为母本,春553为父本组配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经多年区域试验、品种比较和生产试验,均比对照品种吉单180和本育九增产。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好、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可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等部分地区种植。
2002, 27(6):20-2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6.007
摘要:对建国以来日本稻种资源在吉林省水稻常规育种上的利用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建国以来种植的水稻品种有66%是利用日本稻种资源而育成,有17 3%是从日本直接引进利用,并且利用日本稻种资源育成的品种60%有爱国衍生系品种的血缘,在我省推广面积较大。同时还对日本稻种资源利用价值做了评价,并对其如何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2002, 27(6):26-2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6.008
摘要:中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53是由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于1990年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公交90136_1。该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42 2%),抗大豆灰斑病、中抗大豆花叶病1、3号株系,高产、稳产。
2002, 27(6):29-3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6.009
摘要:1998~2001年进行了玉米合理施用硅肥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肥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增强了光合作用,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达到了节水、抗旱、增产的目的。在一般干旱年份,硅肥用量以500~750kg/hm2为佳,在特旱年份以250kg/hm2左右为宜。
2002, 27(6):34-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6.010
摘要:采用正交区组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建立了不同氮、磷、钾施肥量和不同密度下的水稻生产函数模型。对模型进行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密度;氮肥和磷肥以及氮肥和钾肥之间在一定的范围内等产量线上均存在相互替代性;利用边际分析原理探索高产农艺方案,当施氮量为189 4kg/hm2、施磷量为108 3kg/hm2、施钾量为144 1kg/hm2、株距为15 4cm(16 2穴/m2)时,可获得的最高产量为9079 88kg/hm2。
刘武仁,边少锋,郑金玉,刘凤成,冯艳春,朱晓丽,何志,高德全,刘冰惠
2002, 27(6):38-4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6.011
摘要:经过1999~2001年大区对比试验,在玉米宽窄行新耕作技术的基础上,对秸秆不同还田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秸秆不同还田方法对土壤物理性状、培肥效果、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分析,初步提出了适应新耕作技术的玉米秸秆还田方法。
2002, 27(6):41-4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6.012
摘要:由营养元素、土壤消毒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而成的水稻育苗床土精,可通过多元全量营养和化控技术实现壮秧。用床土精配制床土育苗,基本不得立枯病,秧苗高度降低2cm左右,叶数增加0 5叶左右,根数增加2~3条,百苗干重增加0 5~1 3g。
2002, 27(6):45-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6.013
摘要:通过长日型洋葱各生长时期氮、磷、钾在其组织内的积累分析与研究,探讨了长日型洋葱主要养分的需求规律。结果表明:形成2560kg/667m2洋葱鳞茎需氮5 78kg、磷2 02kg、钾10 0kg,其比例为2 86∶1∶4 99。
2002, 27(6):47-4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6.014
摘要:对引进的20个无核葡萄品种进行了多年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金星无核葡萄综合性状优良,各项指标优于对照,可在我省推广。
2002, 27(6):49-5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06.015
摘要:在界定中国玉米及相关产业的基本组分、基本结构及主要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净进出口指数法对种用玉米、玉米原料及其粗加工产品、配合饲料及畜产品、玉米深加工产品1975~1999年期间市场竞争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就中国加入WTO后,对上述四大类产品可能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