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27(S1):1-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01
摘要:以我国东部粘虫(Mythimnaseparata Walker)年发生第二代成虫公主岭地面诱蛾量和同期降雨量的数据为预测因素,该世代成虫繁殖的危害种群在吉林省的发生面积为预测目标,应用回归相关法研究发生预测的数学模型,用Basic语言计算机程序计算并进行分析与拟合,提出了吉林省二代粘虫预测模式。
2002, 27(S1):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02
摘要:报道了公主岭地区大豆野生传粉昆虫种类及筛选出的苜蓿切叶蜂为大豆不育系在网室内和田间的传粉昆虫,使网室内不育系结实率平均达到了70%以上,田间达到了75%以上,并讨论了提高传粉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2002, 27(S1):7-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03
摘要:美洲斑潜蝇是一种重要的检疫害虫,对其形态特征及在吉林地区生活史、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防治建议。
2002, 27(S1):8-1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04
摘要:对资源昆虫黄粉虫的规模饲养技术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粉虫成虫的死亡主要发生在老龄的个体,6 9 7%以上的成虫能够存活6 0d,成虫最长的可以存活84d,成虫最适宜饲养密度为2万头/m2,定期定量补充成虫使黄粉虫的产量有所增加。
2002, 27(S1):11-1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05
摘要:在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tundata(F.)繁殖中,病害是影响其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引发与苜蓿切叶蜂有关的病害主要是霉菌,包括真菌和细菌,大多数为腐生菌,部分霉菌对苜蓿切叶蜂的繁殖危害较大。霉菌存在于蜂巢材料、蜂茧表面、花粉球、成虫及幼虫尸体上。多数为常见的腐生性菌类,部分霉菌可能对蜂造成很大危害,其中一些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对这些霉菌的防治方法,包括蜂巢和蜂茧的漂白液浸泡、蜂巢干热灭菌、用多聚甲醛或硫磺熏蒸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达90%以上。国内外广大养蜂者利用可拆卸式薄片巢来进行苜蓿切叶蜂的人工繁殖,从而大大降低了霉菌对苜蓿切叶蜂种群的影响。
2002, 27(S1):14-15,1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06
摘要:首次报道了吉林省公主岭地区野生传粉昆虫———北方切叶蜂(Megachilemanchuri anaYasumatsu)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传粉行为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
2002, 27(S1):16-1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07
摘要:保丰(Bt)玉米是转基因抗虫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心叶期高抗一代玉米螟危害;在玉米花丝期至成熟期,高抗一代、二代玉米螟危害。其茎秆折断率、虫孔数、百株活虫量指标差异极显著,说明保丰(Bt)玉米抗虫性较强。
2002, 27(S1):18-1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08
摘要:通过调查表明,稻水象甲已蔓延到吉林市的九站、繁荣、张久和孤店子等地,其平均发生密度为每百穴1~ 4 2头。室内药效试验结果为2 5%功夫乳油和5%来福灵乳油常量喷雾,防效在95%以上。
2002, 27(S1):20-21,2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09
摘要:采用黄板诱集法,对长春市郊保护地蔬菜中的美洲斑潜蝇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属于集聚分布,在长春市郊每年可发生10多代,春、秋两季为发生高峰,世代重叠,嗜食瓜类、茄科和豆科蔬菜,冬季日光温室是主要虫源。建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大力推广应用黄板诱杀和防虫网阻隔技术,保护和利用寄生蜂的自然种群,辅之无公害的选择性杀虫剂综合防治体系,才能将美洲斑潜蝇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确保生产绿色食品蔬菜。
2002, 27(S1):22-2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10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蓟跳甲嗜食菊料刺儿菜属和蓟属的几种植物,属于单食性昆虫。强迫取食试验未发现危害任何经济作物,食性专一,安全可靠。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自然控制刺儿菜起重要作用,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02, 27(S1):25-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11
摘要:将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sojinaHara)在豆秸、豆荚、豆粒、豆粉、半综合、PDA、V8蔬菜汁7种培养基上培养,测定了不同培养基对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粒、半综合、PDA、V8蔬菜汁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比其他3种快,每天平均生长4 5 6 0~5 0 96 mm2,但产孢量有很大差异。PDA和豆粒培养基产孢很少,平均每视野2 4~ 4 2个,而半综合与V8蔬菜汁培养基的产孢量较大,为2 8 4~ 30 2个。进一步对产孢量大的2种培养基从原料成本和操作程序上比较,V8蔬菜汁比半综合培养基成本低,而且操作也很简便。
2002, 27(S1):27-2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12
摘要:通过对蓖麻枯萎病的抗病性鉴定方法研究可以看出,以菌土法发病重,接菌效果好,可用于品种资源的抗病性鉴定。通过不同品种资源对蓖麻枯萎病的抗病资源筛选可以看出,品种间发病有明显差异,可通过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防治蓖麻枯萎病。
2002, 27(S1):30-3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13
摘要:不同温度、湿度、水质、氢离子浓度和时间等对向日葵霜霉病孢子的萌发影响不同。在温度为18~ 2 0℃、湿度10 0%、1%蔗糖液、pH 6时孢子萌发最适宜,在温度17℃以下时,只需9h孢子即可萌发。
2002, 27(S1):33-34,3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14
摘要:通过对吉林省玉米苗期病虫害的调查及病原菌鉴定和组织乳酸苯酚棉蓝染色法进行染色镜检,根据玉米苗期病虫害发生的症状类型进行了诊断,明确了当前玉米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2002, 27(S1):35-3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15
摘要:对1999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的30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3年的苗期人工接种、本田期异地病圃自然诱发抗瘟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总体表现对苗瘟和叶瘟的抗性较好,对穗瘟的抗性在各地区差异较大,只有通9574、九98C11、通育10 2和九9110 7品种在全省各地对穗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其它2 6个品种在各地的抗性表现不一,生产上可根据其在不同地区的抗性表现合理搭配种植。
2002, 27(S1):39-4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16
摘要:灰霉病在保护地蔬菜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针对目前灰霉病在黄瓜、蕃茄上的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2002, 27(S1):41-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17
摘要:从健康水稻植株体表筛选对稻瘟病等水稻主要病害有益的生防细菌,在室内分离到对稻瘟病等病菌菌丝具有很强抑制能力的细菌菌落2 7株,经室外试验测定,有9个细菌菌落对稻瘟病、纹枯病等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G0 5的防治效果最佳,叶瘟、穗颈瘟防效分别为5 0 8%和4 4 7%,纹枯病的防效达到4 6 1%,是一个非常有应用前景的菌株。
2002, 27(S1):44-4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18
摘要:通过生物测定法,将有代表性的菌株(FG-39)在室内对多菌灵敏感性进行测定,多菌灵对该菌株的毒力方程为:y=4.5 898+0.15 5 7X,EC50为2 6 3μg/mL,与顾宝根等(1990 )相比,其敏感性有所下降,应进一步监测。在多菌灵2 5 μg/mL敏感基线上,抑制效果达5 0%以上的待测菌株占83 5%,说明绝大数菌株对多菌灵是较敏感的,与野生菌株FG-47相比,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2002, 27(S1):46-4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19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明确了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田间杂草的发生种类及优势种群,从而为杂草的综合治理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2, 27(S1):48-4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20
摘要:4 5%阿滴丁悬浮乳剂播后苗前处理防除玉米田杂草有较好的效果,对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较高防效,6 0d防效为79 79%~ 87 79%,随使用剂量增加,药效逐渐提高,以5 40 0mL/hm2(处理4)防效最高,与处理1、处理2、处理3和处理5相比,差异不显著,与处理6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对玉米出苗及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增产幅度为11 83%~ 13 97%。
2002, 27(S1):50-52,5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21
摘要:介绍了15%甲福威玉米种衣剂对玉米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2002, 27(S1):53-5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22
摘要:5 3%金穗片剂每公顷应用商品剂量30 0~ 4 0 0g,可有效防除移栽水田大多数常见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草及种子繁殖的莎草科杂草,同时高度抑制块茎繁殖的莎草科杂草,综合防草效果达90%以上,而且对水稻安全;此剂具有崩解速度快、水溶性好、扩散性强、持效期适宜的特点,应用极其简便,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2002, 27(S1):56-5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23
摘要:4 0%乙利可湿性粉剂是河北景县景美化学公司开发的一次性旱田除草剂,可有效防除玉米田和大豆田单、双子叶杂草。为了扩大应用作物种类,特在胡萝卜田进行了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剂量在2 4 0 0~ 4 80 0g/hm2情况下,对胡萝卜安全,除草效果平均在80%以上,增产率为90%左右。
2002, 27(S1):59-6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24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4 1%农达水剂每公顷有效成分在92 2 5、10 76 3和12 30 0g范围内,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防效逐渐提高。以高剂量区对非耕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除草效果理想。特别是药后2 0d调查结果明显,高剂量区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除草效果分别为95 9%和84 9%;30d调查结果次之,为83 7%和76 8%;6 0d调查时,对后出土单子叶杂草基本无效,而后期没有阔叶杂草发生,对阔叶杂草防效提高至95 6%。
2002, 27(S1):62-6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25
摘要:采用4 0%扑草净、15 5%拿扑净和果尔3种除草剂对云杉育苗田杂草进行防治。结果表明,4 0%扑草净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防效达90 0%~ 95 1%;15 5%拿扑净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达92 0%~ 97 1%;果尔茎叶处理防除阔叶杂草达92 0%~ 96 8%。
2002, 27(S1):63-7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26
摘要:采用2 0%百虫杀、4 0%一扫除和35%阿维辛乳油3种药剂对拉美斑潜蝇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4 0%一扫除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94 5%。
2002, 27(S1):64-6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27
摘要:采用液相色谱法,对克·福·唑酮悬浮种衣剂进行定量分析。选用苯基柱,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种衣剂中各成分得到较好的分离。方法的标准偏差分析为0 11、0 0 4和0 0 5,变异系数分别为0 74、0 37和0 4 8,回收率分别为99 6%~ 10 1 0%、98 4%~ 10 0 6%和99 7%~ 10 0 3%。
2002, 27(S1):67-7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28
摘要:8 1%克粉立玉米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的理想药剂。
2002, 27(S1):71-7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29
摘要: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表明,15% 5 1#除草剂为水剂,在90 0~ 12 0 0g/hm2剂量下,对玉米田苗后稗草、蓼、藜、苍耳及苘麻等主要杂草均有明显防效,防治时期以玉米3~ 4叶期为宜,对杂草则越早越好,综合防效好于玉农乐,且成本较低,对玉米安全,可代替玉农乐成为玉米田较为理想的苗后除草剂。
2002, 27(S1):73-7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30
摘要:论述了玉米螟生物防治的地位、生物防螟产业化的基础和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玉米螟生防产业化的模式及实施产业化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2002, 27(S1):76-77,8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31
摘要:综述了吉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以实施“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为契机,建立了省市两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制定了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使无公害蔬菜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剖析吉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吉林省无公害蔬菜发展建议。
2002, 27(S1):78-7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32
摘要:简述了吉林省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演变,提出了蔬菜病虫害无害化治理与蔬菜质量、病虫害无害化治理与蔬菜市场的关系,对蔬菜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2002, 27(S1):80-8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33
摘要:论述农药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在近年来农业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出了在发展持续高效农业中发展现代农药的必要性。
2002, 27(S1):83-8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2.s1.034
摘要:近年来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种植迅猛发展,其优良的农艺性状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效益衰减等问题显示出巨大的作用。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争论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也日趋尖锐。总结转基因作物优越性的同时,就转基因作物对农业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作了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