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4):3-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4.001
摘要:菜心具柄子叶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4mg/L的BA时,有5%的外植体产生芽,同浓度BA继代培养后有20%的愈伤组织分化出芽。BA和KT组合仅使愈伤组织分化频率提高,对芽再生频率没有影响。菜心芽分化频率在苗龄为4d时,AgNO3浓度为1~6mg/L时芽分化频率均达70%以上,最高达85%(AgNO3浓度为4mg/L);苗龄为5d和6d时,芽最高分化频率为55%和10%。
2003(4):5-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4.002
摘要:以8个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不同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不同影响玉米雌雄穗开花间隔,同时,雌雄穗开花间隔与产量因素、产量有一定相关性,这种相关性随密度不同而不同。
2003(4):8-1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4.003
摘要:从大豆内源激素对花芽(序)发育、花荚脱落、子粒蛋白质积累、抗性生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外源激素对内源激素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大豆激素与生理代谢的关系。
2003(4):12-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4.004
摘要:番茄Pti5基因位于Pto基因下游,Pti5基因编码的蛋白作为转录调控因子能够增强病程相关蛋白(PR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其抗病性。以烟草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根癌农杆菌叶盘转化法,将Pti5-VP16基因导入烟草SRI中,经卡那霉素筛选,获得了27株抗性植株,经PCR检测,表明抗性植株中整合了Pti5-VP16基因。然后通过病原菌Pseu-domonassyringaepv.tabaci的接种来检测转基因烟草植株的抗病性。
2003(4):15-1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4.005
摘要: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2000~2001年宁夏10个优质水稻新品种(系)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与生产实际中的表现基本一致。认为灰色系统理论对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审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03(4):17-2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4.006
摘要: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对大豆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利用以及利用分子标记、大豆遗传图谱和组织培养等手段对大豆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进展情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豆遗传资源提供参考信息。
2003(4):23-2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4.007
摘要:目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利用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使其健康、有序的持续发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在综述了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化方法及其抗性机理的同时,还讨论了其安全性问题,并对今后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李凤任,孙发明,郑怀东,董亚琳,陶占山,陶国山,焦仁海,郭海鳌,王绍萍,张文君,孙志超
2003(4):29-3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4.008
摘要:中熟春玉米新品种四单188是原四平市农科院玉米所1995年以自选系412为母本,自选系四-D105为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种生育日数125d左右(公主岭),需≥10℃积温2650℃。种子拱土能力强,早春易抓苗。在试验示范中,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穗大、穗匀、无秃尖、子粒深、耐旱、耐瘠薄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内肥水条件较好的中熟区及中晚熟玉米主产区种植。到2001年底四单188累计推广面积1.9万hm2。
2003(4):31-32,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4.009
摘要:水稻新品种长白13(组培42)是利用91ZB14幼穗经组织培养获得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后代,通过各类农艺性状鉴定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长白13全生育期132d,需有效积温2700℃左右,在吉林省属中早熟品种。耐盐碱,抗倒伏,抗稻瘟病性较强,活秆成熟,稻米品质优良,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
2003(4):33-3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4.010
摘要:吉林省西部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白城、松原两市,总面积93万hm2,占两市总面积的19.6%。虽经10年绿化吉林大地整治工程,风沙、盐碱、干旱灾害有所降低和减弱,生态环境有了一定变化。但沙化土地的生态环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沙化土地的优势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其经济效益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我们认为,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完成县域经济突破的战略目标,必须重新认识沙化土地在生态建设中的优势潜力与之采取的对策,把沙化土地这块后备资源″解放″出来,还其“黄金带”的本来面貌。
2003(4):36-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4.011
摘要:分析了水田和旱田应用双氰胺(不同用量+氮素)的增产效益。结果表明:双氰胺在水田条件下(施用量8~32kg/hm2),增产幅度为12.2%~14.3%,最高产量施用量为21.4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用量为20.97kg/hm2,施用比例为1∶0.11~0.15。在旱田条件下(施用16.5~49.5kg/hm2),增产3.4%~6.6%,最高产量施用量为38.6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用量为33.9kg/hm2,其比例为1∶0.15~0.18,可作为玉米的安全生长用量。
2003(4):40-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4.012
摘要: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是本省农业的支柱产业。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尤其是加入WTO后,吉林省的玉米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阐述了吉林省发展苜蓿产业,不仅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地缘优势,而且还有较高的比较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苜蓿的种植与发展,是吉林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客观需求,发展苜蓿产业,吉林省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2003(4):47-5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4.013
摘要:可口服免疫(oralimmunization)绿色疫苗(greenvaccine)研究是植物基因工程与分子医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研究方向。对当前植物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方法、疫苗的作用机理进行介绍,总结近10年来国内外植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2003(4):55-5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4.014
摘要:林蛙作为一种野生动物资源,其全身都是宝。对林蛙的加工利用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吉林省林蛙产业的开发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