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6):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6.001
摘要:通过超产2号品种不同播种量和不同秧龄期试验,明确了播种量100g/m、秧龄期40~45d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不仅秧苗根系发达,带有2个分蘖、百株干重达7.7g和维管束数达14个,而且每m2穗数、每穗颖花数、单株粒重及产量均较高。通过一穴不同苗数插秧对比,明确了单本栽培方法比一穴多本(3苗)栽培大幅度增加了有效分蘖天数,提高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还提高了粒/叶比、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和后期群体光合生产率能力,从而获得11788.5kg/hm2的产量,比多本植增产24.1%以上。
2003(6):8-1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6.002
摘要:利用高压力(40 MPa、70 MPa、100 MPa、130 MPa)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发现高压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压力及保压时间对种子萌发均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随着压力升高而增加,在某一条件(100 MPa,10min)下,种子萌发及幼苗长势出现好转。同时测定了淀粉酶,发现其活性的改变与长势的变化相一致;第20d时测定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又对幼苗低温胁迫测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发现高压处理对植物幼苗期的抗寒性改变不显著。
2003(6):11-12,3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6.003
摘要:通过对粳稻新资源三无稻的三无性状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其三无性状为一对隐性基因(aa)控制,其F1代没有三无性状出现;F2代三无性状占1/4左右;没有出现单一的无叶舌、无叶耳或无叶枕的性状。
2003(6):13-1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6.004
摘要: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稻米品质性状及其相关性研究的进展。有关稻米品质性状的研究基本上概括为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3个方面,其中食味是决定稻米品质优劣的重要性状,弄清稻米食味与其它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其作用特点和规律,为优质稻米生产和优质米育种提供理论参考,制定我省特色的优质米评价方法,发展创汇及特色农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3(6):16-17,3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6.005
摘要:吉育65是由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于1990年利用地理远缘的美国材料和中国材料杂交并回交,经多年选育而成,原品系编号为公交9035NEB1-1。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和适应性广。
2003(6):18-1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6.006
摘要: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吉单28比现在应用品种增产10%,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抗旱性强、生育期适中和品质好等特点,已在北方春玉米区推广种植。
2003(6):20-2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6.007
摘要:以吉林省扶余县三井子镇沙壤土为供试土壤,通过对花生根瘤菌的采集、菌株的分离、纯化和原寄主品种的回接等盆栽试验,筛选出适合吉林省不同花生品种的优良菌株(2644、2656、2697)及其组合(2644+2656、2644+2697),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2644为快生型根瘤菌,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固氮酶活性,2656、2697为慢生型根瘤菌,也具有较强的固氮活性。修正了花生根瘤菌无快生型或快生型固氮活性低的传统说法。同时这3种优良菌株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接种效果更佳,是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优选菌株,这为引进优良菌种和组合接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3(6):26-3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6.008
摘要:采用石膏改良苏打盐碱土,结果表明,施用石膏后增加了玉米的保苗数,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土壤硬度和pH值明显降低,土壤三相比得到改善,根系干重明显增加,土壤中的二价离子增多,一价离子减少,ESP普遍降低,土壤化学性质得到改善;玉米单产增加12.58%~44.31%;同时,施用石膏第二年、第三年的后效作用仍很显著,对高粱、向日葵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2003(6):32-3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6.009
摘要:55%金水灵干悬浮剂对水稻移栽田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效,80g/667m2用药量对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的株防效,药后45d分别达到91.06%和90.33%,鲜重防效分别达到95.15%和94.85%,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丁草胺+农得时的防效,并对水稻安全。
苏秀侠,张国梁,祁宏伟,于秀芳,原慎一郎,野中和久,甘利雅扩,李艳彦
2003(6):36-39,5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6.010
摘要:将15头草原红牛平均分成3组,1、2、3组依次饲喂青黄贮玉米秸型日粮、玉米秸饲料块型日粮和玉米酒糟型日粮,进行268d的饲养试验,然后屠宰。1、2、3组试验牛的日增重依次为1022g、1140g和1186g;屠宰率依次是57.44%、58.73%和58.31%;净肉率依次是48.35%、50.06%和49.45%。各种饲料和活牛价格按时价计算,经济效益最好的日粮是玉米酒糟型,其次是玉米秸饲料块型,青黄贮玉米秸型效益较差。
2003(6):40-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6.011
摘要:通过对吉林省目前养猪情况的介绍和对安全优质肉猪生产造成危害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生产优质肉猪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要点:优良的品种、安全的饲料和用药、无公害的饲养环境条件和良好的加工条件是生产安全优质猪肉的保证。
2003(6):44-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6.012
摘要:吉林省无霜期短,为加快秋栽草莓秧苗的生长发育,提高翌年产量,我们进行了晚秋扣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晚秋扣棚不仅能加快草莓秧苗的生长和发育,而且能提高产量。最佳扣棚时间在9月中旬,45d左右为宜。
2003(6):47-4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6.013
摘要:李灰霉菌为灰葡萄孢霉,是一种寄主范围较广兼性寄生菌。栽培管理不当,可造成李树大量减产。通过清洁果园和加强果园管理,辅以药剂防治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003(6):48-50,5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6.014
摘要:对吉林省大豆生产、加工企业和产品市场需求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提出了促进大豆转化增值和振兴大豆产业的几点建议。
2003(6):51-5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3.06.015
摘要:对我国甘草资源的分布利用、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甘草在各行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我国甘草资源的综合利用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