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29(4):3-5,1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4.04.001
摘要:以吉林省种植的优质米品种为研究试材,探讨不同产地、不同气象条件及不同施肥水平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抽穗后20d的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是提高稻米品质的重要气象条件;平原地区生产的稻米品质优于半山区或盐碱地区;氮肥用量过多将增加稻米中的蛋白质含量,粘性降低影响食味。
2004, 29(4):6-1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4.04.002
摘要: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成熟期植株倾斜角度代表的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第1伸长节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茎秆粗度、厚度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株高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施氮对水稻群体倒伏具有重要影响。就产量来说,最高产群体一般出现在750kg/hm2的中肥区。研究认为,通过降低第1和第2伸长节间长度,适当加强茎秆基部物理性状的强度、降低穗位、增加穗长和穗颈长度等,可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倒性,使倒伏与株高和生物产量的矛盾在更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
2004, 29(4):12-15,3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4.04.003
摘要:利用二道厚的聚乙烯无毒膜为底膜,铺膜深度为30~40cm,插秧后根据土质和渗水情况每平方米打孔0~10个(沙性土、漏水田不打孔,粘重不渗的土壤适量打孔)。经3年的田间试验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与完善,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与常规田相比,可节水60.3%;节肥32.2%;总根量增加了22.2%;增加有效分蘖3.9个;提高有效穗数17.2%;提早成熟5d,平均增产20%。
2004, 29(4):16-1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4.04.004
摘要:从50年代末高粱育成品种的问世,到60年代末高粱杂交种的育成,吉林省高粱的研究和生产发生了质的飞跃。迄今为止,高粱研究已从高秆杂交种转入中矮秆杂交种和特用型杂交种上,并形成了应用于生产的主导体系,而适于间种的超矮高粱和便于机械收割的长穗柄耐密矮高粱也即将问世,这些全依赖于高粱种质的创新和利用;更有赖于分子水平的育种方法和手段。
2004, 29(4):19-2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4.04.005
摘要:运用回归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和适定性参数法对2002年东北春小麦早熟旱地组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用这4种分析方法得出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也有局部差异。这4种分析方法各有优缺点。回归系数法由于以r2来反映,用b估测各品种稳定性的误差,所以此方法较为科学可靠。但其计算较为繁琐。其余3种方法较易于计算、直观性较强,但比较粗略。
2004, 29(4):23-2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4.04.006
摘要:充分利用水稻品种资源优势,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水稻优质米新品种吉粳89,该品种生育期为141d,需有效积温2850℃·d,在吉林省属中晚熟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的特点,成为吉林省水稻生产上主推品种之一。
2004, 29(4):26-2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4.04.007
摘要: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57是由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育成,品系编号为公交9159-10。2002年获得国家主要农作物后补助新品种二等奖。突出特点是高产、抗病、高油、适应性广、稳产性好。
2004, 29(4):28-3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4.04.008
摘要:通过对花生根瘤菌的采集、菌株的分离和纯化以及对原寄主品种的回接等盆栽试验,已经筛选出优良菌株及菌种与寄主之间的最佳组合,达到人工接种增产的目的。为验证优良菌株的增产稳定性,我们连续进行了盆栽试验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优选菌株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盆栽试验与田间试验具有增产一致性。而且3种优良菌株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接种效果更佳,这为引进优良菌种、组合接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4, 29(4):35-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4.04.009
摘要:高光呼吸低光效的C3作物,要比低光呼吸高光效的C4作物对CO2需要量高得多。当CO2浓度增加1000mg/kg时,黄瓜、番茄和青椒可分别增产83.28%、69.12%和49.28%,随之CO2浓度的增加,提高了C3作物的光饱和点,从而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强了光合作用。同时,又抑制了C3作物的光呼吸作用,减少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2004, 29(4):38-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4.04.010
摘要:通过对吉林省西部沙地沙漠化的调查,作者认为,1985~2002年的18年间,吉林省西部沙地的生态环境经历了“局部变好,整体恶化”的演变过程,吉林省西部沙地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对此提出了从根本上综合治理沙漠化的途径、方法和对策。
2004, 29(4):40-42,4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4.04.011
摘要:经两年两地田间小区对比试验,明确了26%灭松·二甲水剂药效和杀草谱,对水稻田多种恶性杂草雨久花、野慈菇、泽泻、狼巴草、萤蔺、扁秆草均有特效,除草效果稳定在90%以上,在莎草科杂草基数低于50株/m2的地块,每公顷用量585g(有效成分),超过50株的地块每公顷用量为702~780g(有效成分)即可。施药时期为插秧后20~30d(待阔叶和莎草科杂草出齐至20cm以下),施药前排水,对水450kg/hm2,如田间后期有高龄稗草需同时防治,可加二氯喹啉酸(快杀稗)一起喷雾,可达到一次用药全田无杂草的效果。
2004, 29(4):43-4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4.04.012
摘要:试验将18头草原红牛分成3组,分别饲喂不同日粮进行肥育,第1组饲喂大豆粕型日粮,第2组饲喂尿素型日粮,第3组饲喂玉米酒糟型日粮,饲喂肥育80d后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2、3组试验牛的日增重分别为1114g、1117g、1496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6.12%、57.88%、54.80%和45.83%、47.76%、45.33%。牛肉蛋白质含量依次为24.46%、21.66%和17.06%;牛肉脂肪含量依次为20.84%、22.65%和25.47%。经济效益以第2组最高,其次是第3组,第1组最低。
2004, 29(4):48-5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4.04.013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肉猪安全生产的现状,针对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提高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几点建议。
2004, 29(4):51-5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4.04.014
摘要:指明了水稻公害如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农药、化肥、有铅汽油和农用塑料等一些污染源。生产绿色稻米要在栽培技术上立足于控源、活土、净化土壤、少施化肥和不施合成的化学剧毒农药。采用高新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从生理生态复合效应上控制病、虫、草害。
2004, 29(4):54-5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4.04.015
摘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吉林农业科学》1994~2003年发表的论文作者为统计对象,分别对作者的合作度和合作率、作者的系统及地区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侧面反映了近10年《吉林农业科学》发展的一些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