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1(6):3-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01
摘要: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吉林省40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中子粒的淀粉、脂肪、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及与百粒重、出籽率、生育日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子粒营养成分蛋白质、赖氨酸之间的关联度最大;淀粉与蛋白质、赖氨酸之间的关联度相对较小;生育日数对淀粉的影响最大,百粒重对淀粉的影响较小;而百粒重对脂肪的影响最大,生育日数对脂肪的影响较小;并且百粒重对蛋白质、赖氨酸的影响也最大,出籽率对蛋白质、赖氨酸的影响较小。这些结果对开展品质育种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2006, 31(6):6-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02
摘要:杂草稻又名杂草型稻或杂草种系,普遍认为属于野生稻与栽培稻中间类型。由于杂草稻具有杂草的一些特性,同时它与栽培稻之间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相似,很难化学控制其在稻田发生,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近年来由于水稻直播、节水栽培等技术的推广,杂草稻的危害已日趋严重。同时,杂草稻又是一种抗逆性资源库。本文通过对几种东北地区杂草稻的主要形态、性状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为杂草稻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依据。
2006, 31(6):10-1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03
摘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简称NIRS)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环保、非破坏性、可同时测定样品多种营养成分的优点。本文利用德国布鲁克(BRUKER)公司研制的M ATRIX-1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2004年吉林省有一定种植面积的131份普通玉米杂交种粗淀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吉林省推广的玉米杂交种平均粗淀粉含量为71.02%,变化幅度为65.89%~75.95%。
2006, 31(6):12-13,1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04
摘要:丹玉40玉米是以自选系SE30为母本,自选系SE79-1为父本组配成的晚熟杂交种,1996年丹东大区试验平均单产8 557.5 kg,比对照丹玉16增产19.2%。该品种抗病性强、抗倒伏、稳产性好、活秆成熟、品质优良、适应范围广。
2006, 31(6):14-1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05
摘要:吉亚3号出苗势好,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前期生长旺盛;原茎产量、出麻率、产麻量均较高,是高纤、高产、抗旱品种。本品种在区域试验中,原茎平均产量6 231.67 kg/hm2,比对照双亚5号增产11.66%;长麻平均产量1 253.34 kg/hm2,比对照双亚5号增产19.57%;长麻率20.14%,比对照双亚5号提高1.33个百分点;种子平均产量689.28 kg/hm2,比对照双亚5号增产15.48%,纤维强度26.8 kg。
2006, 31(6):16-18,2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06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用量,对优质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同,玉米通油1号以施N 195kg/hm2、P2O5 75 kg/hm2、K2O 90 kg/hm2产量构成因素表现最好;郑单21以施N 195 kg/hm2、P2O5 105 kg/hm2、K2O 120 kg/hm2产量构成因素表现最好。
2006, 31(6):19-2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07
摘要:在壤质土条件下,不同养分叶面喷施对强筋小麦的株高、成穗数影响不显著;叶面喷洒0.1%MnSO4、0.05%(NH4)2MoO2和0.3%KH2PO4、2%CO(NH2)2等能提高强筋小麦的千粒重和产量。喷洒2%CO(NH2)2和0.1%MnSO4有利于蛋白质和蛋白组分的提高。
2006, 31(6):22-24,4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08
摘要: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其环保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吉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但目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肥沃的黑土大量流失、农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给该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黑土地,促进吉林农业的持续发展。作者分析了吉林省黑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为因素,如随着人口增加和片面地追求产量,多年来农民过度垦荒和不合理地耕作;二是自然因素,如风蚀、雨蚀、冻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黑土地,促进吉林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06, 31(6):25-2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09
摘要:综述了脲酶抑制剂作用机理及脲酶抑制剂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总结了脲酶抑制剂对抑制尿素水解、减少氨气挥发损失和氮素总损失的作用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效应等。
2006, 31(6):29-31,3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10
摘要:综述了吉林省玉米施肥原则、确定施肥品种、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6, 31(6):32-3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11
摘要:以引进的智利小植绥螨为捕食者,以当地苹果、李子、梨、菜豆、番茄、黄瓜、大豆、玉米、月季上寄生的害螨为猎物,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捕食试验。结果表明:智利小植绥螨能够捕食上述寄主植物上的害螨,被捕食的害螨种类主要有苹果全爪螨、山楂叶螨、二斑叶螨、朱砂叶螨和截形叶螨。因此认为,在果园、保护地和大田等地释放智利小植绥螨控制主要害螨的危害是完全可能的,能够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2006, 31(6):35-37,4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12
摘要:稻瘟病菌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或株系),不同小种对不同水稻品种的致病力不同,不同抗病品种抵抗的小种数量和种类(抗谱)也不同,抗病品种抗谱广。试验筛选出Pi-zt、pi-b、Pi-z、Pi-kp和Pi-kn 5个抗瘟单基因对吉林省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抗性,抗谱均在80%以上,尤其是Pi-zt和Pi-z的抗谱达到95.1%和91.7%。这5个抗瘟单基因在吉林省水稻抗瘟育种和水稻抗稻瘟病转基因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2006, 31(6):38-4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13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苗后除草剂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施用4%烟嘧磺隆悬浮剂75和100 mL/667m2,药后45 d总株防效分别为86.31%和93.50%,总鲜重防效为87.87%和94.72%,除草活性高于莠去津,尤其对禾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均在91.38%以上。4%烟嘧磺隆50mL/667m2+38%莠去津80 mL/667m2混用后,对双子叶杂草除草效果有增效作用,株防效为92.47%,鲜种防效为94.02%。4%烟嘧磺隆50 mL/667m2+72%2,4-D丁酯30 mL/667m2混用后对双子叶杂草除草效果有增效作用,株防效为91.10%,鲜重防效为93.02%。40%福分悬浮剂350 mL/667m2、400 mL/667m2药后45 d的总株防效分别为89.80%和91.92%,总鲜重防效为90.54%和92.57%,除草剂活性高于莠去津,尤其对双子叶杂草鲜重的防效均在92.68%以上。
吕礼良,王晓阳,沈晓海,王大广,郭艳芹,王浩,罗颖辉,张春雨,于险峰,李学明
2006, 31(6):41-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14
摘要:通过对A组(本×西)×利、B组(本×夏)×利、C组(本×西)×皮、D组(本×夏)×皮的4个组合的三元杂交母犊牛生产性能测定和三元杂交公犊牛直线育肥试验,得出(本×西)×利三元杂交母牛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繁殖性能优于其他组合。(本×西)×利杂交公犊牛平均胴体重和净肉重分别为315.6和282.6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9.72%和53.47%,均高于其他3个组,差异显著;杂交公犊牛料、肉比为3.04,创产值5 652元/头,经济效益为1 652元/头,高于其他3个组,而且差异显著。
2006, 31(6):44-4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15
摘要:概述了大豆凝集素的研究情况,总结归纳了大豆凝集素的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及其对动物和人类造成的抗营养作用。
2006, 31(6):48-5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16
摘要:连续3年对国内6个及国外28个苜蓿品种的产量及质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年总产草量最高的品种是公农1号(4 114g/m2),国外品种W L-323M L、AC Lonview、Podus的3年总产草量较高(分别为3333、3659、3232g/m2),但与公农1号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它的国内品种(公农2号、龙牧801、龙牧803)明显高于其它国外品种,只有美国杂交熊1号产量较低;第2年苜蓿产草量最高,以后逐年降低;国内品种连续3年第1茬的产草量最高,而国外品种只在第2年的第1茬产草量最高;苜蓿品种间茎叶比第2年最高,多数品种第4年的茎叶比高于第3年,且国内的品种茎叶比较低,大多数国外品种茎叶比较高。
2006, 31(6):51-54,6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17
摘要:对生长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的中国沙棘、俄罗斯大果沙棘和蒙古大果沙棘品种雌雄株性别进行了RAPD鉴定。结果表明,只用一个引物即可将三亚种沙棘中的任何一种雌雄株区分开,如用B07、A11、D03和E03引物之一即可将中国沙棘雌雄株区分开;用B06、A11和D07引物之一即可将蒙古沙棘雌雄株区分开;用A13、E04和E07引物之一即可将俄罗斯沙棘区分开;A13、E14、B06、B07、B10、A11、D07、E03和E15引物中任何一个,均可将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区分开,但不能同时区分开雌雄株。只用2个引物,如A11+A13或A11+E04或A11+E07即可将3种沙棘及其雌雄株同时分开。从亲缘关系上看,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有许多相同谱带,说明二者在亲缘关系上较近。
2006, 31(6):55-56,6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18
摘要:根据所掌握的大豆加工与利用研究动态,主要利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分析大豆加工与利用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及其分布,有针对性分析吉林省大豆加工与利用技术领域的优、劣势,探讨大豆加工与利用专利发展战略。
2006, 31(6):57-6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19
摘要:综述了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的基本概念、共同特征、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对指导生产与消费具有重要作用。
2006, 31(6):62-6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6.020
摘要:阐述了吉林鼎吉大米的产品品质特色及与生产地域的关系、产品生产地域的地理特征,并对加工工艺、安全卫生条件、加工设备的技术进行了严格限定,制定了吉林鼎吉大米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