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3(3):3-4,1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06
摘要:阐述了东北黑土区的资源概况与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分析了黑土区现行耕作存在的问题及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东北黑土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目标及模式。
2008, 33(3):5-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07
摘要:经过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吉林省农科院于2002年审定了世界上第1个大豆杂交种杂交豆1号,并于2006年审定了第2个大豆杂交种。从2000年开始,在封闭及开放条件下,利用苜蓿切叶蜂、蜜蜂、花蓟马等昆虫媒体为大豆传粉,进行不育系繁育及杂交种制种技术的探讨。已经实现在网室内利用蜜蜂及切叶蜂传粉,配制大豆杂交组合和生产小批量杂交种子,不育系结实率达到55.9%~100%;开放条件下,在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利用蜜蜂及苜蓿切叶蜂传粉,不育系结实率达到50%~80%,制种产量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吉林省农科院在吉林省西部及内蒙古东部干旱地区,建立了制种基地,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大豆不育系扩繁及杂交种制种试验,制种技术基本成熟。
2008, 33(3):9-10,1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08
摘要:遗传因素、水分、温度、光照条件和密度因素等是子粒败育的影响因素。选用优良品种、适宜密度、合理施肥、适时灌溉及排涝可以减少子粒败育,保证高产稳产。
2008, 33(3):11-1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09
摘要:通过本项研究,确定在吉林省中部区域无限结荚习性分枝型大豆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5万株/hm2,亚有限结荚习性主茎型大豆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
2008, 33(3):14-15,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10
摘要:水稻灌浆时期光合产物的积累与运输是水稻子粒充实、饱满的关键,也是水稻产量得以保障的基础。本文选取了辽星系列有代表性的7个品种进行光合特性研究,探讨了灌浆时期各品种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等的动态变化。认为灌浆后期保持一定水平的净光合速率,才能有效的保证活秆成熟、不早衰。
2008, 33(3):16-1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11
摘要:对2004~2006年吉林省参加预试或完成区试新品系的丰产性、稻米品质、抗稻瘟病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参试新品系丰产性突出的比例很低,产量超过对照8%的品系数不到5%,产量超过对照5%的比例虽有所增加,但也只有15%左右;②米质特别优良的比例太低,品质达一等米标准的只占参试品系的1%,达二等米标准的也不到10%;③参试品系的抗稻瘟病性较好,预试中穗瘟抗性达到中抗(MR)的比例达35%以上,但在完成区试品系中比例有所下降。本文还对育种中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
2008, 33(3):20-21,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12
摘要:试验以不育农大108×高油5580、不育农大108×高油6528、不育农大108×高油4515、不育潞玉13×高油5580、不育潞玉13×高油6528、不育潞玉13×高油4515为材料对普通玉米高油化三利用技术进行研究。不育普通玉米和高油授粉者种植行比为3∶1和3∶3。试验得到以下结果:6个组合杂交当代子粒油分含量增加明显,说明利用普通玉米高油化模式可改进普通玉米品质;以不育农大108普通玉米为母本有一组合产量增加幅度较大,但油分增加幅度不大,说明组合选择较合理,但种植行比还有一定的空间;以不育潞玉13为母本的组合产量和油分均增加,说明不育潞玉13可作为当地高油玉米三利用技术的主推品种。
2008, 33(3):22-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13
摘要:为探讨施肥量与密度对烟叶产、质量的关系,在开阳进行了施肥量与密度两因素5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烟株各部位叶片增长、增宽,产量、均价提高;中肥水平的品质最好。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均价递增,主茎变细,节距变长,叶片变小、变轻,品质稍有下降。在中低等肥力条件下,为兼顾产量、品质和效益,肥密配比以1 000株/667m2和6~7 kg/667m2的组合为佳。
2008, 33(3):27-29,3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02
摘要:针对以柞蚕卵为中间繁殖寄主的螟黄赤眼蜂产品,在贮存虫态、贮存时间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不同发育虫态在贮存时间上差别明显。综合分析得出,中、长期贮存虫态应以幼虫中期为最佳,贮存时间应限制在40 d之内。
2008, 33(3):30-3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03
摘要:水稻苗期恶苗病和立枯病是目前水稻有机栽培急需解决的苗期两大病害,目前国内还没有有效可行的解决办法,有关研究文献也很少。本研究在不使用农药、化肥及育苗调理剂条件下,利用物理方法(温汤处理)和有效微生物制剂(EM)进行防治苗期立枯病和恶苗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从种子发芽率、防治立枯病和恶苗病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温汤56℃处理10~15 min,58℃处理10 min较安全,即不影响发芽率又能达到防病效果;②EM活性液50~150倍液和EM稀释液500倍液具有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和防治立枯病的作用。
2008, 33(3):33-3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04
摘要:2004年对长春南郊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通过网捕和地面调查共获得节肢动物种类213种,其中天敌98种,害虫63种,中性昆虫52种;利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群落时间格局,结果表明:伴随大豆整个生育期节肢动物群落经历发展、鼎盛和衰退3个过程,在高毒化学农药使用后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降低。最后对大豆田害虫生态调控技术进行了讨论。
2008, 33(3):37-40,5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01
摘要:选用草原红牛30头、蒙古牛10头、夏洛来牛10头、利木赞牛6头和西门塔尔牛10头组成的试验牛群体共计66头,经过牛血液或肝脏基因组DNA的提取、8对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分型、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及全部个体的标记基因型、PPAP3.0和SPSS10.0软件计算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遗传距离等步骤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在8个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微卫星位点IDVGA2、IDVGA46、TGLA44、BM1824、ETH225、BM2113、IDVGA44、IDVGA55扩增出的条带数分别为6、6、6、5、4、2、6、4条,平均条带数分别为4.4、4、4.2、3.6、3.4、2、4.8、3.2条,平均PIC/H分别为0.683 1/0.733 7、0.596 3/0.660 2、0.646 2/0.700 1、0.558 1/0.630 2、0.552 9/0.615 8、0.371 1/0.417 4、0.683 1/0.728 4、0.5431/0.615 3,均属于高度多态性位点。用于群体遗传标记的研究是较理想的。
周淑世,牛淑玲,邢沈阳,赵志辉,周虚,张晶,朱彤,郑鑫,潘英树,陈玉江
2008, 33(3):41-43,6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16
摘要: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方案,将450只70日龄同批孵化、体重相近、健康的朗德鹅随机分成3组,其中Ⅰ组为对照组,Ⅱ组和Ⅲ组分别为试验组。Ⅰ、Ⅱ、Ⅲ3组在超饲养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的鹅油、2%豆油和2%玉米油,研究不同脂肪源填饲3周后对朗德鹅肥肝的卵磷脂等含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结果:①填饲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肥肝中脑磷脂、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填饲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及组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试验Ⅱ、Ⅲ组与对照Ⅰ组相比,每只鹅分别增收8.8元和7.71元。
2008, 33(3):44-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18
摘要:分析了猪肉食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在整条产业链中考虑提高生猪养殖业产业化和集中度的问题。并且以国外经验为借鉴,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生猪养殖业整合的主体和方式。
2008, 33(3):47-4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17
摘要:山东省地方良种肉用多胎洼地绵羊具有繁殖力高、肉质好、抗腐蹄、耐潮湿、肉皮兼用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本文介绍了肉用多胎洼地绵羊饲养管理技术,及疫病防治方法,为提高其饲养效益提供参考。
2008, 33(3):50-5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05
摘要:以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Ellis et Mmartin)}为供试菌,以抑菌圈法检测抑菌活性,系统地研究了大蒜(Allium sativum L.)抑菌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发现鲜蒜在室温粉碎后,放入28℃培养箱中酶解30~60 min,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试剂在28℃振荡提取12 h获得的提取物抑菌活性最佳;通过大蒜提取物抑菌活性与TLC和HPLC检测结果比较,证实大蒜提取物中的抑菌活性成分是大蒜在粉碎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为大蒜酶酶解蒜氨酸产生的大蒜素和大蒜素进一步分解产生的其他含硫化合物,其成分多达18种以上,且易挥发成分抑菌活性最好。
2008, 33(3):55-5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15
摘要:番茄苗期花芽分化异常易形成畸形花,而畸形花是形成畸形果的主要原因。畸形果会严重影响番茄的外观和口感,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为此,对影响番茄花芽分化的外部和内在因素及花芽分化与畸形果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2008, 33(3):58-61,6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14
摘要:论述了吉林省的自然环境条件,指出了作物布局的调整原则,即考虑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有利于建立合理作物生态结构;市场需求的原则。将吉林省分为东部稻豆、中草药、山野菜特区,中部玉米带生产区和西部粮油糖产区。并提出各区的作物布局指标。
2008, 33(3):62-6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8.03.019
摘要:由于农业技术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受到了极大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外包模式,并用一个基于多阶段议价的差分方程模型对这种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论表明,通过技术外包模式,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更加有效地辨别农业技术市场中的技术质量,从而使市场资源配置得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