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4(1):1-2,3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18
摘要:从玉米生产全过程的各环节分析了内、外因素对玉米子粒含水量的影响及玉米需水规律,提出了降低玉米含水量的配套实用技术。
谭国波,赵立群,张丽华,赵洪祥,方向前,孟祥盟,闫伟平,徐长洪,韩喜国,边少锋
2009, 34(1):3-4,4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19
摘要:以玉米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苗期调亏灌溉对玉米植株性状、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轻度、中度、重度调亏处理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单株冠风干重和单株根风干重均低于对照;但根冠比、根长高于对照。在子粒灌浆期测量光合速率,苗期轻度、中度调亏光合速率高于对照,苗期重度调亏光合速率低于对照,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对照。苗期中度调亏增产1.90%,苗期轻度、重度调亏分别减产1.47%和6.58%。苗期土壤持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上时,起到蹲苗促根生长的作用,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可以考虑不灌。
2009, 34(1):5-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09
摘要:丹3130是1993年选育成的抗病、高配合力的玉米自交系。多年试验结果表明,丹3130具有单产较高、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灰斑病、拟眼斑病、丝黑穗病及纹枯病,配合力高,生育期适中等特点。丹3130与丹341、丹340、三团-9、丹T138、辽6802等组配的杂交种丹玉30、丹玉46、丹玉47、丹玉68、辽单127等,已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些杂交种具有高产、抗病性强、活秆成熟的特点,是当代抗病育种成功的典范。
2009, 34(1):8-9,3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10
摘要:随着海南在培育新品种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育种单位与种子企业加入了南育的行列。为了保证南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多年南育实践,在分析海南冬季气候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高粱南育的栽培技术以及南育材料的性状选择。
2009, 34(1):10-2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11
摘要:通禾832以秋田32为母本,丰选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3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758.5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5.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770.5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7.5%。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穗瘟表现为抗病(R)。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品质分析结果,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
2009, 34(1):11-13,4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12
摘要:通过室内盆栽转Epsps基因大豆RR47、受体大豆SW47和对照大豆吉育84,分别对其进行常规除草剂乙草胺、精禾草克与咪草烟混用和目标除草剂草甘膦的不同水平处理。结果表明:①对常规除草剂转基因大豆RR47和受体大豆SW47之间耐性基本相同,而转基因大豆RR47和受体大豆SW47比对照大豆吉育84对常规除草剂的耐性弱。表明不同大豆品对常规除草剂的耐性存在差异,与抗草甘膦基因的转入无关。②对目标除草剂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R47的耐性极高,具有垂直抗性。受体大豆SW47和对照大豆吉育84对目标除草剂草甘膦无耐性。表明转基因大豆RR47与非转基因大豆SW47和吉育84有本质的区别,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新的性状。
2009, 34(1):14-1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03
摘要:链霉菌菌株Streptomyces baichengensis BPS28是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本文对BPS28发酵液的抗菌谱及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BPS28对实验中的21种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对水稻稻瘟病的抑菌率达75%以上,其发酵液的热稳定性差、光稳定性较好、在pH3~7的环境下稳定、不宜室温保存、可在4℃冰箱保存1~6个月。
2009, 34(1):17-1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04
摘要:本研究以PD培养液为测定培养基,对一株铰链孢属(Alternaria spp.)真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其最佳培养条件为26℃,160 r/min,装液量120 mL/250 mL,培养72 h时菌丝干重量最高。使用超声波破碎法,从所培养的铰链孢属真菌中提取到分子量为42~43kD的激活蛋白。
2009, 34(1):20-2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01
摘要:苏打盐碱土改良是世界性的难题。本文从改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物工程的角度,介绍了吉林西部苏打盐碱土的改良经验和成果。同时,提出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吉林西部苏打盐碱土改良提供了新的契机。
2009, 34(1):25-26,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02
摘要:以废旧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为膜材料,用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和甲苯两种体系的溶剂进行溶解,制备了6种包膜肥料。从水中溶出率法和土壤淋溶法的结果看,制备的包膜肥料均显示了良好的控释性,且均以10%的包膜量为最佳。
2009, 34(1):27-28,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05
摘要:为尽量减少蓖麻枯萎病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通过对蓖麻枯萎病的症状、病原菌分离以及品种间的抗性差异、轮作与发病的关系及药剂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明确了病害的发生与品种及轮作的相关性,表述了某些药剂的防治效果,为相关的科研、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2009, 34(1):29-3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06
摘要:赤眼蜂滞育技术的研究对赤眼蜂工厂化生产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人工诱导赤眼蜂滞育的环境因子和内在因素对滞育的影响,低温是引起赤眼蜂滞育的最主要因素,光周期是诱导赤眼蜂滞育的另一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母代效应、寄主、诱导时期等也都影响着赤眼蜂滞育,因此针对不同的蜂种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设计出高效、稳定的滞育诱导措施。
2009, 34(1):34-3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07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卵期、幼虫期、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20、6.29和7.39℃,有效积温分别为50.88、183.69和48.84℃.d。
2009, 34(1):36-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08
摘要:抗性寄生蜂的应用是IPM中生防和化防相结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寄生蜂与杀虫剂的关系、寄生蜂抗药性与其性别的关系、寄生蜂抗药性的稳定性及其抗性机理。
2009, 34(1):40-4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23
摘要:以郏县红牛基因组DNA为模板,对mtDNA Cytb全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序列核苷酸组成分析、序列的变异和多态性分析,得出2点结论:①mtDNA基因全序列长度均为1 140 bp,不存在序列长度差异,富含A和T。②全序列比对与普通牛仅有1个突变位点,与瘤牛有8个突变位点。
2009, 34(1):43-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13
摘要:以白三叶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对茎SOD、POD、CAT、MDA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SOD与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AT活性在50~250 mmol·L-1处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膜受害严重,丙二醛含量升高,在200 mmol·L-1胁迫下达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
2009, 34(1):47-4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14
摘要:通过对8个品种小白菜型油菜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叶绿素等品质和电导率、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四月慢、五月慢具有较强的抗寒性,产量较高,但四月慢的品质相对较差;青邦油菜、苏州青的综合品质较其它品种好。因此,适合于本地区春季种植的品种是五月慢、青邦油菜和苏州青。
2009, 34(1):50-5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15
摘要:2007年对不同播种期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在不同时期播种,产量差异明显。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适当推迟播种期,产量增加,且以5月1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为20 987.71 kg/hm2。
2009, 34(1):52-5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20
摘要:通过对碱蓬的物候期调查与以往生产实践总结,介绍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在播种时间、栽植密度、水分和温度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点,制订了适应东北地区的碱蓬保护地高效栽培技术,以指导生产实践。
2009, 34(1):54-5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21
摘要:沙地果树采用水雾微喷灌较大水漫灌节水36.3%;0~20 cm、21~40 cm、41~6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水雾微喷比大水漫灌分别降低5.5%、3.0%和1.2%,土壤总孔隙度分别增加8%、2.3%和9.5%;0~20 cm、21~40 cm、41~60 cm土层土壤持水量比大水漫灌分别增加10.9%、17.1%和15.4%;果园中午水雾微喷灌1h后,树下气温从30.7℃降到27.2℃,相对湿度从65.1%提高到75.6%;水雾微喷新梢生长量增加14.0%,树冠投影面积增加14.2%;水雾微喷灌,李子单产与单果重分别增加了22.5%和9.7%,可溶性固型物含量降低2.7%。水雾微喷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增加了土壤孔隙度,提高了各层土壤持水量,且地表不形成径流,土壤保水保肥作用明显增强。
2009, 34(1):57-58,6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22
摘要:吉林省气候寒冷,菜豆资源丰富。其中的油豆、花皮类型品种资源栽培区域性强,其荚宽、肉厚,呈宽刀形,荚宽可达2.5cm。荚色以绿色、花色为主,绿色荚品种占76%,花皮品种占22%。种皮色以花色为主,占资源总数的62%,种子粒大,千粒重最高达700g。且品种名称生动、形象,具有地方特色。
2009, 34(1):59-6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16
摘要:目前吉林省冬季马铃薯贮藏期间的损耗每年在15%左右,严重可达50%。因此,产后贮藏与管理是马铃薯生产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介绍马铃薯对贮藏环境条件的要求和贮藏期间的管理方法。
2009, 34(1):63-6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9.01.017
摘要:简要论述了玉米果穗储藏法和子粒储藏法。玉米穗储藏法主要是利用自制果穗储藏仓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果穗储藏;玉米子粒储藏法是利用自制粮堆透气管增强粮堆透气,利用自然通风降水、降温,可以有效提升玉米储藏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