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36(2):1-3,2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04
摘要:以吉林粳稻耐盐型吉8945和盐敏感型吉农大808为试验材料,通过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2-DE)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MS/MS)技术,分别对早期幼苗(10d苗龄)在正常和盐胁迫条件(100 mmol/L NaCl)下盐胁迫响应蛋白质组进行分析、鉴定,在叶片中,与对照相比,盐处理后吉8945有21个点明显上调,吉农大808中35个点上调表达,其中12个点在吉8945和吉农大808均上调表达且差异明显。选取其中6个点进行MALDI-TOF-MS/MS质谱分析,鉴定出两种蛋白质,分别为磷酸丙酮酸水合酶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2011, 36(2):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05
摘要:阐述了杂交大豆种子繁育程序建立的可行性,介绍了该繁育程序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技术。通过实施,该项繁育程序可有效控制杂交大豆制种过程中的品种本身不纯和自然突变、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等因素,做到规范化生产,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产量和制种效率。
2011, 36(2):7-1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06
摘要:2004~2007年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地草麻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麻黄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地进行草麻黄无公害种植是可行的,系列试验的结果形成了麻黄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2011, 36(2):11-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07
摘要:针对吉林省花生单产低、种植方式落后等生产问题,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筛选出适宜花生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
姜立雁,初秀成,赵剑峰,赵基洪,由志强,赵伟东,刘学玲,宋涛
2011, 36(2):13-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08
摘要:通育238是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转菰后代材料A425为母本,以转菰后代材料C237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通过集团育种方法和田间鉴定选择,于2006年选育而成。在吉林省生育期141 d左右,熟期与通35相似,需≥10℃积温2 850℃.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稻瘟病田间抗性较强,较抗纹枯病、白叶枯病及二化螟;是喜肥高产、稳产、多抗品种。
2011, 36(2):15-2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01
摘要:随着植物寒害机理、抗寒冻和冷驯化分子机理研究的深入,已发现了多种抗寒基因,包括各种抗寒调控基因和抗寒功能基因,从而使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以开展,以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增加产量。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尚存的一些问题及其前景展望。
2011, 36(2):21-2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09
摘要: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长豆00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用贺家岭黑豆为母本,鲁黑豆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该品种在2007年山西省中早熟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晋豆25增产13.5%和16.1%,在所有试验品种中居首位。
2011, 36(2):24-2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10
摘要:白院花3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通过系统选育育成的花生品种。根据省区试、生产试验及抗病鉴定结果,该品种产量高,根系发达,抗倒伏,抗青枯病、茎腐病和根腐病。
2011, 36(2):26-2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11
摘要:不同产量水平玉米平均单株氮素积累量(Y)依出苗后各采样期天数(x)的增长符合不对称的"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Y=k/1+e(a-bx)加以描述,并可根据该方程求得其最大增长速率及其出现日期。各处理中,均以高产处理获得了相对较大的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和较高的养分吸收总量,而不施肥处理的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和养分吸收总量均小于其它处理。不同产量水平玉米叶片、茎秆氮素积累速度均呈现出前期慢、中期快、后期慢的积累规律,在不同产量水平玉米氮素积累量方面,叶片、茎秆均是高产处理>平产处理>不施肥处理,并且3个处理之间在积累量上有比较明显差别。
2011, 36(2):30-3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12
摘要: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穗肥施氮量对徽两优2115抗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穗肥氮肥用量对徽两优2115的株高、抗倒伏系数、产量因素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氮肥施用量以底肥(纯N)69 kg/hm2、蘖肥(纯N)69 kg/hm2、穗肥(纯N)138 kg/hm2的处理N4产量最高,较不施穗肥的对照N0(ck)增产3 258.1 kg/hm2,增幅达40.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011, 36(2):33-3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15
摘要:进行节本牌有机无机复混肥在保护地和露地种植白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能给白菜提供合理养分,促进白菜良好的生长发育,莲座期比常规施肥平均提早2~3 d。经济效益分析,春季有机无机肥比常规施肥平均增产6 330 kg/hm2,投入产出比1∶7.6;秋季比常规平均增产7 665 kg/hm2,投入产出比1∶5.95,说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活化土壤,提高白菜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增产和增收,在今后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
于雷,邱菊,赵丽影,刘淑华,张善彬,杨洪亮,李文,张磊,曹铁华
2011, 36(2):36-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13
摘要:综述了氮素对玉米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阐明了氮素在玉米产量形成中的重要性,为玉米高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011, 36(2):40-43,5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14
摘要: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吉林省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科学施肥技术水平、测土配方施肥等一些问题作了细致的调研。通过分析调查110个农户的数据,结果表明:吉林省在氮磷钾肥料施用上存在不合理现象,氮肥普遍施用量过高,而磷钾肥施用则明显不足,最适宜施肥范围农户仅占17%。从施用肥料的偏生产力看,水稻磷钾肥的偏生产力过低,氮肥的偏生产力也有待提高。
2011, 36(2):44-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03
摘要:在室内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辣椒碱、茶皂素及二者的混剂对棉花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生测结果表明:辣椒碱与茶皂素及混剂对抑制棉花枯萎病菌丝的生长有一定的增效作用,LC50=0.063 44μg/mL,共毒系数为122.73;试验中两种药剂及其混剂仅对病菌有抑菌作用,但无杀菌作用。1 mL浓度5%辣椒碱.茶皂素微乳剂处理菌丝悬浮液,发现处理后的菌丝短而分枝少,菌丝形成隔膜较早,老化快,细胞壁变薄。
2011, 36(2):47-5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16
摘要:以玉米秸秆和麦麸为原料,利用具有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的黑曲霉、地衣芽孢杆菌、酵母、植物乳酸杆菌4种菌混合发酵,降低原材料的纤维素含量,提高玉米秸秆的饲料营养价值。由单因素试验确定各种菌接种时间、发酵时间、无机水含量、温度;由正交试验确定秸秆和麦麸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6 d、秸秆与麦麸比例为2∶1、水的添加量50 mL,粗纤维降解率为26.68%。采用4种菌分批发酵,即先用黑曲霉和芽孢杆菌发酵72 h后,再添加酵母和乳酸杆菌继续发酵,粗纤维下降率为27.95%,蛋白质含量为24.67%。
2011, 36(2):51-5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17
摘要:本试验采用平菇作为供试菌,使其在不做任何灭菌处理前提下直接接种玉米秸秆,并以吉林省长春地区4~9月的平均气温18℃为发酵温度,模拟普通微生物黄贮条件,使秸秆厌氧发酵,以达到提高玉米秸秆营养价值和使秸秆饲料长期保存的目的。试验于玉米秸秆经过平菇接种黄贮处理后第20、23、26、29、32、35、38 d分别取样测定其养分,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较未处理组提高41.7%~63.9%,差异极显著。第32 d粗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值6.21%,提高了2.42个百分点。粗纤维含量较未处理组明显下降,第38 d下降最多,达到40.1%,差异极显著。
2011, 36(2):54-5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18
摘要: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群健康已经成为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猪群健康保障的关键问题、保障措施以及猪群卫生条件环境控制技术,希望为发展健康养猪提供支持。
2011, 36(2):57-5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19
摘要:本试验选择出生日期和体重接近的(德肉美×本地)断奶杂交羔羊组成试验组参加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5~7月的气候条件和各种管理因素确定的情况下,日粮粗蛋白水平对育肥羔羊增重的影响强度为9.31 kg,占作用总和的40.63%,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代谢能影响强度为8.66 kg,占作用总和的37.78%,是第二控制因素。在日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确定的情况下,粗饲料类型的影响强度为1.71kg,占作用总和的7.46%,处在从属地位。同时,全株玉米青贮的育肥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粗饲料,而其它粗饲料之间无显著差异。
2011, 36(2):60-6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2.002
摘要:概述了集安市山葡萄产业发展状况,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集安山葡萄产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