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36(3):1-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14
摘要:以4个野生大豆保护区共40个野生大豆种质为材料,在种子萌发期对其进行NaCl不同浓度(25mmol/L、75 mmol/L、125 mmol/L、175 mmol/L)的盐胁迫处理,分析其4项耐盐指标,研究不同地区野生大豆种质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供试材料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萌发活力指数逐渐降低。低盐浓度下,盐分对某些野生大豆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聚类分析表明,垦利地区K21、K27和武清地区W34、W35、W39种质的耐盐性较强;安新地区A2、A4、A5,冀州地区J14、J16、J17、J18、J20,垦利地区K25种质具有较弱的耐盐性;其它供试材料耐盐性一般。
2011, 36(3):7-8,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15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在拔节期、子粒灌浆期中度、重度水分胁迫影响叶片的生长发育,对玉米的光合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各水分胁迫处理复水后,存在明显的光合补偿现象。玉米在拔节期和子粒灌浆期中度以上水分胁迫处理,减产率在14.6%~24%之间。
2011, 36(3):9-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07
摘要:利用SSR标记技术分别筛选出玉米杂交种强盛16、强盛9、强盛62、强盛11的特异引物,建立了4个品种的种子纯度鉴定试剂盒。试验表明,应用此试剂盒可快速、有效地鉴定4个杂交种的种子纯度。
朴明鑫,张春宵,杨书华,赵泽双,杨德光,关法春,刘文国,李晓辉
2011, 36(3):13-1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08
摘要:以69份玉米自交系为试材,于温室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对各自交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相对电导率(REC)和相对含水量(RWC)等5项生理生化指标和茎粗、根冠比2项形态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对5项生理生化指标的耐旱系数的聚类分级,综合评价自交系的耐旱性。同时分析实验室条件下综合评价结果与形态指标鉴定结果的吻合度。结果表明:(1)受到胁迫时,材料的耐旱分级各不相同,材料间的响应机制各不相同;(2)筛选出耐旱性极强自交系4份、耐旱性强系14份、耐旱性中度系35份、耐旱性弱系12份、耐旱性极弱系4份;(3)根冠比、茎粗与综合评价结果吻合度低,不适宜作为实验室条件下玉米耐旱性的鉴定指标。
2011, 36(3):18-1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09
摘要:利用专用无纺布进行水稻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纺布育水稻秧苗在水稻出苗前必须覆盖地膜,可提高前期苗床保温保湿效果,并且在水稻出苗前后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揭去地膜。无纺布育苗的出苗期比对照晚3~5 d,苗床内地表温度比对照在4:00时低2℃,12:00时低9℃,20:00时低5℃。
2011, 36(3):20-23,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10
摘要:采用沙基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Pb、Cd和pH5.2的酸雨混合液对其种子萌发、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幼苗保护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Pb、Cd溶液浓度在100 mg/L以内,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幼苗总重、全长、根重出现了下降。POD (过氧化物酶)、SOD (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增加后下降,但都较对照组高,CAT (过氧化氢酶)活性一直增强。种子发芽率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表现为低促进高抑制的现象,叶绿素a、b含量在5 mg/L浓度内呈上升趋势,大于5 mg/L时出现了减少,总体上呈波动变化。
2011, 36(3):24-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11
摘要:强盛62是由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玉米育种部于2003年以自选系3412为母本,924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紧凑、中早熟玉米杂交种。经过2007~2008年山西省早熟玉米区试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出高产、抗病抗倒、早熟等特点,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2011, 36(3):27-2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04
摘要:本文分析了美国土壤学家斯坦福(Stanford)提出的养分平衡目标产量法公式存在的理论错误,指出了采用土壤养分绝对含量计算施肥量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相对量法施肥模型。从理论上揭示了土壤测试值与推荐施肥量的内在关系。本模型避开了土壤养分利用系数和肥料利用率这两个参数,提出并使用了区域平均测土值对应适宜施肥量参数(Fp)、区域平均测土值参数(Tp)和单位测土值肥差通用系数(D)3个稳定的参数。
2011, 36(3):30-3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12
摘要:以长农18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栽培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大豆生理特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光合速率呈现双峰曲线变化,出现了两次光合高峰值,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S"形曲线的变化,在R7期达到最大值。施钾使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加,同时施钾也使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加大,株高、百粒重和产量提高,但过量的钾肥又使其降低。
2011, 36(3):34-3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13
摘要:为了研究寒地水稻后期最佳施肥方法,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计,采用寒地水稻不同叶面施肥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寒地水稻随着叶面肥喷施次数的增加,各处理之间的发病率逐渐降低,理论产量逐渐增加,稻谷的加工品质逐渐变差,但对其外观品质无显著影响。喷施2次叶面肥的经济效益最好,增产率6.70%,公顷效益27 604.16元,净增效益1 734.19元/hm2。
2011, 36(3):37-38,5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05
摘要:在吉林省中部农区梨树进行了化肥不同用量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碳排放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配合减量化肥可以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前提下,达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的,且收获后每公顷平均碳排放量比正常耕作土壤降低20.1kg/d,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耕作模式。
2011, 36(3):39-4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06
摘要:对40%喹啉酮·霜脲氰悬浮剂进行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喹啉酮.霜脲氰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效,公顷用量为450 g、675 g和900 g时,在第3次施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65.78%、70.83%和82.99%,以公顷用40%喹啉酮·霜脲氰悬浮剂900 g的防效最好。
2011, 36(3):41-4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18
摘要:研究在相同营养水平条件下不同水平膨化血粉对育肥鹅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300只56日龄豁眼鹅,公母各半,体重2 412.85±68.37 g,随机分为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加入1.5%、3.0%和4.5%的膨化血粉,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鹅,试验时间14d。结果表明,与试验Ⅰ组、Ⅲ组相比,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15%、8.14%(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3.36%、4.64%(p<0.05);腿肌中DM含量分别提高6.02%、8.16%(p<0.05),CP含量分别提高8.08%、11.52%(p<0.05);腿肌CP中12种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Met含量分别提高7.32%、8.37%,Lys含量分别提高3.73%、4.21%,风味氨基酸谷氨酸含量分别提高3.00%、4.06%。说明在育肥鹅日粮中添加3%膨化血粉,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性能,改善肉质。
2011, 36(3):45-4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16
摘要:本试验对10个吉林省主栽品种番茄的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番茄的番茄红素、可溶性蛋白、糖酸比、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差异明显,其变幅依次为0.018~0.074μg/mL、1.24~2.36 mg/g、1.54~2.55、52.50~115.30μg/g。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的含量差异不明显,其变幅依次为56.46~72.92 mg/100 gFW、3.67%~4.4%、3.25%~4.17%。综合营养品质最好的品种是奥利安和东农708,营养品质最差的是倍盈和瑞琦1号。
2011, 36(3):48-5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17
摘要:大棚蔬菜逐渐成为蔬菜生产的重要方式,鉴于北京市水资源的巨大压力,实施大棚蔬菜节水灌溉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列举5种较普遍的蔬菜大棚节水灌溉技术,并以北京市顺义区大棚蔬菜节水灌溉项目为例,具体介绍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大棚蔬菜生产中的应用,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2011, 36(3):53-5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02
摘要:评估和研究了广东省番木瓜产业及市场发展的状况,通过纵横对比和分析,阐明了番木瓜产业的优势及在广东省市场的方位、作用和影响,论述了广东省番木瓜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预测了番木瓜产业发展的趋势,指出建立应对番木瓜产业损害与预警机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2011, 36(3):58-6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01
摘要:选取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区多家个体钼矿周边果园土壤样本60个、果园红富士苹果样本60个,经消解处理后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土壤和水果样本中Pb、Ni、Cu、Cr、Zn、Cd、As、Mo、Hg金属元素含量,并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果园土壤Cd、As和Hg的污染严重。土壤中Pb、Ni、Cu、Cr和Zn污染也比较重。污染程度为:Cd>As>Hg>Pb>Zn>Cr>Cu>Ni。并给果树造成影响,所产水果也遭到轻微污染,污染程度大小基本与土壤污染结果相一致。
2011, 36(3):61-6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1.03.003
摘要:农业部科技司1997年发出了关于规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方法的通知,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设计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作为农口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统一使用方法。应用这一方法,测得吉林省2003~2008年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年平均值已达到53.36%。通过分析可知,吉林省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物质费用的投入和科技的进步,但物耗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占首位,科技进步居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