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37(6):1-3,1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11
摘要: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风沙瘠薄农田区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都有明显的差别,叶面积指数呈单峰曲线变化;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呈逐渐降低趋势;空秆率、秃尖长、子粒容重呈增加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单产呈抛物线趋势,先增加后降低。
代秀云,吴海滨,焦仁海,徐艳荣,孙发明,候宗运,刘兴二,仲义
2012, 37(6):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12
摘要:吉单261是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选育的优良玉米杂交种,2007~2009年被推荐为吉林省玉米主推品种;2006~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玉米杂交种东北早熟组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2006~2012年吉林省玉米杂交种试验稀植型中熟组对照品种,对其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力、杂种优势等进行分析,探讨优良玉米杂交种产量优势产生原因,为玉米自交系选育和强优势组合选配提供依据。
2012, 37(6):7-8,3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13
摘要:选用高蛋白或产量高的8个材料作为亲本,配成6个组合,分析后代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5代蛋白质含量与双亲蛋白质含量中值及母本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高蛋白组合后代蛋白质含量变异小于高蛋白×高产组合;F5代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正相关。
2012, 37(6):9-11,2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14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吉林省三大玉米生产区大面积增产与水肥等资源增效的限制因子的权重分析,明确吉林省各区域大面积增产增效的主要限制因子及其解决途径的贡献比率。结果表明,限制吉林省玉米大面积增产与资源增效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季节性干旱、土壤质量退化和技术集成落后等3个方面,其限制权重分别为19.0%、16.3%和23.2%。针对上述限制因子,通过改进栽培措施、高产土壤定向培肥及配套技术的优化集成,可同时实现吉林省春玉米的大面积高产和水肥增效。
李玉发,王佰众,张学军,刘红欣,栾天浩,窦忠玉,赵德,何中国
2012, 37(6):12-1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15
摘要:分析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花生品种单位面积荚果产量的影响,评价吉林省不同花生品种的稳定性和地点的鉴别力。采用AMMI模型对2011年吉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3条主成分轴共解释了92.05%的互作平均荚果产量;06测B8、吉花08-39、濮花28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应性广;引种08测A2和2008-8荚果平均产量较高,稳定性差;白沙1016稳产性较好,但产量较低。e2、e3、e6对品种的分辨率较强,e4和e5对品种的分辨率较差。AMMI模型分析方法可用于评价花生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比较透彻地分析环境和基因互作效应。该研究可为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较客观地评价花生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的统计分析方法奠定基础。
2012, 37(6):17-2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16
摘要: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柠檬酸合成酶CS基因导入吉林省主栽超级粳稻品种吉粳88中。经PCR检测,获得162株转基因阳性植株。转基因植株后代进一步经过PPT抗性筛选、分子检测和耐低磷筛选,获得5株(T3代)耐低磷性状明显且农艺性状较好的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植株柠檬酸合成酶活性和柠檬酸含量的测定以及形态学和产量性状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优于非转基因对照植株。
2012, 37(6):21-2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17
摘要:甲基磺酸乙酯(EMS)作为化学诱变剂,由于具有诱变率高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玉米诱变育种,成为玉米种质创新和自交系改良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对EMS诱变玉米花粉的作用机理、诱变处理技术、诱变后代所产生的突变性状,及EMS诱变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王蒙,赵兰坡,王立春,秦裕波,李前,尹彩侠,侯云鹏,张磊,谢佳贵
2012, 37(6):25-28,3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18
摘要:在吉林西部地区,以超级稻品种吉梗88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施氮量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的分蘖数、产量以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5∶3∶2的处理4产量最高,增产幅度最大,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可显著地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一个原因是氮肥运筹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各个生育期的地上部干物重。与不施氮肥相比,氮肥可显著地提高水稻分蘖数。重视基肥,适当减少蘖肥,适当增加穗肥的比例,本试验条件下处理4(50%基肥、30%分蘖肥、20%穗肥)是兼顾产量和环境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刘永欣,李明敏,窦森,江振东,张庆联,王长宇,吴劲松,安丰华,周鑫,王涛
2012, 37(6):29-3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07
摘要:通过对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苏打草甸碱土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用量MM改良剂对表层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水稻能明显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施用MM改良剂后土壤pH值下降0.4~0.8个单位;电导率比对照低0.2 ms/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都随改良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2012, 37(6):32-34,5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01
摘要: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两株较高抗铅细菌(CJ1,CJ2)和两株真菌(ZJ1,ZJ2),经过菌株的液体培养对铅的除去率达到了60.6%、51.3%、78.7%、47.2%。其中选择两种去除率高的细菌CJ1和真菌ZJ1,通过黑麦草的盆栽试验,在其内添加不同种类的微生物、EDDS(乙二胺二琥珀酸)及微生物与螯合剂的复合调控,分析了黑麦草吸收铅能力。结果发现,EDDS和真菌的复合处理下黑麦草根系和叶片中的铅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7倍和10.68倍。说明复合处理对铅在黑麦草体内的富集和传输上有显著的诱导作用。
2012, 37(6):35-3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08
摘要:几丁质是一种除了纤维素之外最丰富的天然生物聚合物,含有丰富的C、N元素,能被微生物降解利用,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微生物肥料供给植物生长的养分。本文综述了几丁质微生物研发的概况,介绍了几丁质的生物学功能,分析了微生物肥料的优势,重点阐述了分解几丁质微生物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并对我国分解几丁质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上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红,晋齐鸣,孟灵敏,苏前富,张伟,赵振伟,谢江波,王立新,隋晶
2012, 37(6):39-4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20
摘要:试验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技术方法,对春玉米区177份主推品种进行主要叶斑病—大斑病、灰斑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对大斑病表现抗病类型(高抗-中抗)的品种154份,占总数的87.0%,对大斑病表现感病类型(感病-高感)的品种23份,占总数的13.0%。对灰斑病表现抗病类型(高抗-中抗)的品种140份,占总数的81.8%,对灰斑病表现感病类型(感病-高感)的品种31份,占总数的18.2%,筛选出兼抗2种病害的品种120份,占总数的70.2%。
2012, 37(6):42-43,5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10
摘要:通过药剂对小麦芽长的抑制作用,测得嗪草酮与烟嘧磺隆对小麦抑制中浓度即EC50∶嗪草酮为2.92 mg/L,烟嘧磺隆为10.77 mg/L。嗪草酮与烟嘧磺隆的5个比例复配中,表现增效作用,当质量比为4∶1时,增效作用明显,共毒系数最大为141。复配的二元混剂,并定其含量为10%。其中嗪草酮为8%,烟嘧磺隆为2%。
2012, 37(6):44-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09
摘要:对13种播后苗前化学除草剂及其7种除草剂混用进行了盆栽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除草剂二元或三元复配试验,筛选出莠去津+乙草胺+2,4-D丁酯、唑嘧磺草胺+乙草胺、噻吩磺隆+乙草胺等组合,可有效防除玉米田杂草,杂草综合防治效果分别为98.05%、97.30%和96.98%。每种除草剂都有特定的杀草谱,不同类型除草剂通过二元或三元复配,可有效扩大杀草范围,降低残留毒性,降低除草成本,提高除草效果,延缓抗药性。
胡成华,牟忠生,赵玉民,刘基伟,吴健,李旭,秦立红,王蕾,张国梁
2012, 37(6):47-5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23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肉牛品种杂交西门塔尔杂种牛的肉质营养,从同一饲养条件下,断奶后小公牛持续育肥至18月龄的屠宰牛中,分别取红安格斯×西杂、利木赞×西杂、夏洛莱×西杂、德国黄牛×西杂各6头牛背最长肌样品,对肉的常规营养、氨基酸、脂肪酸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牛肉大理石花纹等级安格斯组合最高,其次是利木赞组合;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等含量利木赞组合较高,其次是红安格斯组合;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必需脂肪酸含量利木赞组合较高,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利木赞组合最高。同时也看出不同肉牛品种间在肉品中某些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2012, 37(6):51-52,5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21
摘要:采用5种增殖培养基配方、4种生根培养基配方、3种基质配比进行欧李组培苗的扩繁与生根出瓶移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组培苗在MS+6BA1.0 mg/L+NAA0.2 mg/L培养基进行扩繁效果最佳,在1/2MS+NAA0.2 mg/L配方上进行生根效果最好,出瓶采用沙子∶草炭∶园土=1∶1∶1基质效果最好,从而为欧李离体培养体系建立提供依据。
2012, 37(6):53-5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22
摘要:我国抗寒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本文简述了我国抗寒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工作的技术与方法,提出了今后我国抗寒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主攻方向。
2012, 37(6):56-6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03
摘要:选用东北地区有代表性的31个大豆栽培品种,分别进行卤水豆腐和石膏豆腐的加工,对豆腐的保水性和失水率进行测定。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研究了大豆品种、凝固剂种类及其交互作用对豆腐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和凝固剂种类及其交互作用对豆腐保水性和失水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石膏豆腐的平均保水性显著大于卤水豆腐。但无论石膏豆腐还是卤水豆腐,其平均失水率均较低。
2012, 37(6):61-64,7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04
摘要:现代工业的发展,致使重金属对农产品污染日益严重。行之有效的重金属检测技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重金属检测技术中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检测方法及这些方法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2012, 37(6):65-68,7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06
摘要:以吉林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80年、1995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对吉林市土地利用方式及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在农业用地的增加,森林、草地的快速减少,草地几乎被非农业用地所取代,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对非农业用地的开垦。吉林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与吉林市的气候、人口、经济密切相关。
2012, 37(6):69-7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19
摘要:吉林省西部是我国北方高粱主产区,按照高粱栽培区域划分,属于春播早熟区,生产的高粱主要是用于酿造工业的粒用高粱。本文通过介绍吉林省西部高粱生产概况,指出了目前高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2012, 37(6):72-74,7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02
摘要:本研究在无溶剂体系中,采用Lipozyme RM IM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大豆油合成甘油二酯,考察了底物质量比(大豆油/甘油)、酶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甘油二酯合成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比(大豆油∶甘油)2∶1,酶量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2 h,得到DAG含量为52.6%。为合成甘油二酯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为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合成甘油二酯提供理论参考。
2012, 37(6):75-7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2.06.005
摘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发展是农村环境保护的有益选择。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形成产业体系,能充分体现出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及社会效益,将对我国"三农"形成全方位的影响,对节能减排提供一种新思路,也是我国未来能源产业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