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8(2):1-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10
摘要:通过对吉林省目前市场上销售的8个玉米品种,在5个种植密度下,即每公顷3.0万株、4.5万株、6.0万株、7.5万株、9.0万株,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商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容重变化因品种而异,在稀植3.0万株/hm2条件下,子粒容重较高密度条件下有降低趋势;种植密度增加子粒体积缩小,不同品种子粒体积随密度增加而减小的程度不同;随种植密度增加,子粒充实度降低(吉单79),个别品种子粒充实度反而有增大的趋势(吉单27),随密度增加子粒充实度变化情况因品种而异。
2013, 38(2):4-5,1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11
摘要:利用同一杂交组合F5代的4对主茎上下端粗细差异不同的等位基因系进行了6年的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和较干旱年份,主茎上下端粗细差异较大的偏无限的亚有限型等位基因系的平均产量较高,而在多雨年份则相反。供试6年的平均产量,差异大的类型比差异小的类型高3.5%,t测验表明两组平均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准,产量的变动指数小5个百分点。茎两端粗细差异较大的等位基因系对试验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因此,大豆植株上下端粗细的相对差异是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更为本质的区别因素。
2013, 38(2):6-1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12
摘要:本研究采用传统石蜡切片技术,系统观察了水稻不同品种(大粒、常规、长粒和小粒)颖壳细胞的横向生长发育状况,比较分析了水稻颖壳横向细胞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的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①水稻颖壳细胞结构无品种间差异,但维管束数目和细胞结构层次存在品种间差异,且各品种内稃和外稃细胞结构存在差异,内稃含有条形边界组织,外稃没有;②不同品种水稻颖壳内层薄壁细胞分裂进程基本一致,内层薄壁细胞数目均在造孢细胞时期之前就达到了一定数量,随后持续分裂,至小孢子早期内稃和外稃内层薄壁细胞分裂基本完成,但同一发育时期颖壳内层薄壁细胞的数目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③不同品种水稻颖壳内层薄壁细胞横向加宽生长进程基本一致,细胞宽度均在减数分裂期之前增加缓慢,之后细胞宽度开始迅速增加,但细胞宽度在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速度因品种而异;④从4个品种颖壳内层薄壁细胞的数目和宽度两方面综合分析,细胞数目是影响稃片宽度的主要因素。
李红艳,孙广友,赵立勇,王文辉,王国石,阎修民,骆寅涛,王士奎,岳福顺
2013, 38(2):11-14,1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13
摘要:在大安古河道盐碱地开发万亩试验区,选用非盐碱性超级稻吉粳88进行了轻度苏打盐碱土粳稻超高产试验。结果连片面积7.33 hm2,产量达到10 768.2 kg/hm2(标准水),较对照的超级稻品种吉粳503增产7.5%。较区域平均产量8250 kg/hm2增产达30.5%,创出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粳稻大面积超高产纪录。本田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高效洗碱使盐分降低至接近非碱性土壤临界值;适时早插延长生育期与合理密植争取穗多高产技术相结合;以原创配方施肥为基础,同时增施农肥,施足氮肥;控水上创用"浅-深-浅-湿"灌溉模式,实现高效节水。试验结果使原创品种吉粳88突破了非盐碱区界限;不同类型苏打盐碱土不仅可以开发种稻,而且有可能实现超高产,对提升区域水稻产量建设粮食基地具有重大经济与社会意义。
2013, 38(2):15-1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14
摘要:2011年,吉林省梨树县双河乡农户刘兴军的玉米产量达到了16 200 kg/hm2(合1 085 kg/667 m2),这是吉林省中部黑土区玉米生产首次实现吨粮田。这说明在吉林省中部实现玉米大面积高产大有潜力。本文以刘兴军的种植经验为主,简述了黑土区玉米亩产吨粮田的技术集成,其中包括优良品种选择、有机肥培肥地力、增加密度、保全苗、测土配方施肥、中后期滴灌追肥、玉米螟防治、化学控制倒伏、适时晚收等。
2013, 38(2):18-20,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15
摘要:以水稻绵2优647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钴处理下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几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条件下,随着钴浓度的增加,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逐渐降低;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随着钴处理浓度的增大,水稻幼苗根长、苗高、根重、苗重及植株鲜重呈下降的趋势,同时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快速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却逐渐上升。其中,显著抑制水稻幼苗根长、根重和叶绿素含量的最低钴浓度是0.03 mmol/L;显著抑制水稻种子萌发,使苗高、苗重及植株鲜重显著下降,并且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的最低钴浓度是0.15 mmol/L。说明本试验的钴处理浓度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013, 38(2):21-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16
摘要:利用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和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浸种的方法对水稻陈年种子进行处理后,通过测定其萌发率和淀粉酶活性来分析两种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1、紫外线照射2 h以上,可极显著降低种子萌发率,但是0.2%和0.3%浓度秋水仙素则能显著提高萌发率。两种因子不同组合处理均能极显著地促进萌发率,其中3个处理组的萌发率都高达92.22%。有秋水仙素处理并且紫外线照射2 h以上种子的萌发率并不下降。2、不同时间紫外照射都能使萌发中淀粉酶活性极显著地提高。0.2%和0.4%的秋水仙素处理使酶活性显著地提高,0.3%和0.5%浓度处理的效果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两因子分别处理时,秋水仙素处理的效果没有紫外线好。两种因子不同组合的处理中有10个组的酶活性显著提高。大多数处理组酶活性呈现出两个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二天和第五天,所有的处理组均在第一天或第二天达到酶活性的最大值。
2013, 38(2):27-28,5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02
摘要:对花生、大豆、玉米、芝麻和丝瓜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DAPI荧光显带并比较它们DAPI带纹模式的差异。研究发现,DAPI染色能在花生、玉米染色体上显现清晰的带纹,可进行染色体识别;与花生和玉米相比,芝麻和丝瓜染色体上DAPI带纹反差较弱,能进行部分染色体识别;在大豆染色体上则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带纹。这说明染色体DAPI荧光带纹模式存在明显的物种差异。
2013, 38(2):29-31,3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17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吉林省水稻界对杨守仁理想株形理论进行的学习、研究、探讨及取得的成果。重点阐述了将理想株形理论同吉林省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得到的独特观点。并提出了未来吉林省水稻育种需重视的几个问题。
2013, 38(2):32-3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18
摘要:吉杂131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外引不育系TAM428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吉R5062为父本,于2006年组配而成。该杂交种株型好,叶片较窄并上竖;整齐度好,稳产性高,适应性广;抗旱性强,抗叶病,抗倒伏。
2013, 38(2):34-3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19
摘要:高产、抗病食用型向日葵新品种JK102是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最新研究出的食用型向日葵新品种。JK102是以不育系08011A为母本,恢复系702R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在全省生产试验中产量2 130.53 kg/hm2,比对照增产32.03%。
2013, 38(2):36-4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03
摘要:由于植物本身不能自主移动,受此限制,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周围环境的逆境条件常常会对其生存造成不利影响。通常所说的逆境是指非生物逆境和生物逆境。前者包括干旱、盐碱、极端温度(如高温和低温)、有害化学物质等,后者包括病害(如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等)和虫害等。增强作物抵御逆境能力一直是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领域,而通过转基因手段提高作物抗逆水平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收集整理了此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突出事例,分非生物逆境和生物逆境两个方面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推动作物抗逆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有益信息。
2013, 38(2):42-46,6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20
摘要:高粱是最耐旱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此外,相对较小(730Mbp)基因组和丰富的耐旱遗传多样性使其成为一个优良的模式作物,用来研究抗旱性的遗传机制和生理机制。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加速了高粱高饱和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也为高粱的抗性机制的生理研究、基因功能的鉴定和克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利基因的定向转移及基因聚合奠定了基础。
2013, 38(2):47-5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21
摘要:本文主要对吉林省水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分子标记与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研究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进一步阐述了吉林省水稻生物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重点开展的研究领域。
2013, 38(2):52-54,8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04
摘要:本文研究了长期不施肥土壤团聚体中胡敏素的含量以及光学性质,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土壤团聚体中HMr含量随粒级的减小而降低。不同粒级相比0.25~0.053 mm粒级HMi的含量最低。HMi/HMc比值表现为<0.053 mm粒级的最高。随粒级的减小HMi的E4/E6比值降低,<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HMi的分子质量大,缩合度高,结构复杂。
2013, 38(2):55-56,6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22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量(P2O5:0 kg/hm2、45 kg/hm2、90 kg/hm2、135 kg/hm2)对蓖麻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可显著提高蓖麻的光合作用及产量,施磷肥45 kg/hm2效果最好,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2.34%。
2013, 38(2):57-60,6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05
摘要:煤矸石山进行覆土是植被修复的关键一步,而覆土又会对其基质中的营养元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煤矸石山不同坡面上水分、温度等环境因子不同造成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也不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本文研究不同的覆土比例对煤矸石基质中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并选取了山西省阳泉市280煤矸石山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和平台共5种坡面,研究其下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差异。研究表明:黄土的加入降低了煤矸石渣土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且二者呈线性相关,在5种坡面中,全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大小顺序为:半阳坡>阴坡>阳坡>半阴破>平台,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大小顺序为半阳坡>平台>阴坡>阳坡>半阴坡,为进一步的植被恢复提供了基础。
2013, 38(2):61-6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07
摘要: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试验,研究了九种杀虫剂对瓜蚜的有效控制,根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与田间药效试验分析,在防治瓜蚜时首先选用11%阿维.烯啶虫胺EC;其次选用25%噻虫嗪Wg、10%氟啶虫酰胺Wg、2.5%高渗吡虫啉WP、3.2%甲维.啶虫脒Me,7 d防效在96%以上。
2013, 38(2):64-6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08
摘要:苹果枝干轮纹病已成为目前苹果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对枝干轮纹病病原、病症、发生规律、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防控措施,以期为生产上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2013, 38(2):68-69,8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09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连作草莓枯萎病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能使草莓茎粗、株高、叶面积显著提高,枯萎病相对防治效果最高达94.6%,较对照增加产量69.3%。
2013, 38(2):70-7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28
摘要:目的:为研究不同程度的酒精阳性乳患牛血清和乳中的钙、镁水平。方法:首先剔除加州乳房炎检测法阳性的奶牛,用68%的酒精全群检测酒精阳性乳,用72%的酒精测定68%的酒精阴性牛乳,再用75%的酒精测定72%的酒精阴性牛乳,在75%酒精阴性牛群(对照组)、阳性牛群,72%酒精阳性牛群和68%酒精阳性牛群各选择产奶量、胎次、年龄、泌乳期相近的奶牛6头。分别组成1、2、3、4组。连续3周对各组奶牛进行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集鲜乳,测定血清和乳中钙、镁的含量。结果:酒精阳性乳患牛血清和乳中钙、镁含量增加。结论:酒精阳性乳患牛体内钙、镁代谢紊乱,过多的钙、镁中和酪蛋白微胶粒表面的电荷,导致酪蛋白稳定性下降,致使乳胶体聚集能力增强,易导致酒精阳性乳的形成。
2013, 38(2):73-7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25
摘要:为探明长白山欧李对碱性土壤的适应能力,采用Na2CO3胁迫的方法对长白山欧李对碱性土壤的忍耐能力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长白山欧李对碱性土壤具有较强的忍耐能力,且以Na2CO3的0.05%、0.075%两个处理浓度(即:pH值8.2和8.9)幼苗生长状况最佳,但当Na2CO3处理浓度达到0.1%(pH值9.5)时长白山欧李的幼苗生长发育受到了不良影响,长白山欧李可以在微酸性和微碱性土壤上正常栽植。
2013, 38(2):75-77,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26
摘要:以茶藨属植物黑穗醋栗寒丰和楔叶茶藨无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探讨了IAA、IBA、NAA、ZT、AC和基本培养基等因素对组培生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寒丰和楔叶茶藨适宜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1.0 mg/L IBA,根的质量较好。
2013, 38(2):78-8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27
摘要:以合作918番茄品种叶片作为外植体,选用3组12个配方对其进行诱导,12个配方均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配比。结果得出,MS+KT1.5 mg/L+NAA0.2 mg/L配方进行合作918番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
2013, 38(2):81-8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23
摘要:研究了GA3与6-BA对于西洋参种胚生长的效应方式与效应程度。结果表明:(1)GA3与6-BA对西洋参种胚的形态建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2)GA3与6-BA通过效应于西洋参种胚形态进而影响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形成,Ⅰ型茎的膨大率与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II型茎。
2013, 38(2):84-86,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24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油菜摘薹适期研究、大区对比试验、菜薹营养结构分析等以及摘薹次数研究进展概述。试验结果表明,摘薹后,油菜产量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比单收菜籽减产菜籽17.7%,但纯收入提高了33.7%,投入产出比约1∶3.5;甘蓝型油菜双低油菜薹是一种品质优良的绿色蔬菜;薹高60 cm时为摘薹最佳时期;摘薹一次产值最高。
2013, 38(2):87-91,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06
摘要:吉林省西部地区实施土地整理和引水工程后累计新增水田2.7×105hm2,盐碱地改水田后,以TN(总氮)、TP(总磷)和盐类物质为输出特征污染物的水田退水污染问题凸显。2010年对位于吉林省西部镇赉县的典型试验水田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方法,分析了水田排水中TN、TP和总盐量年净输出强度特征,估算了年净输出负荷,并研究了盐碱水田收割后土壤中盐碱离子含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田间排水中TN、TP和总盐量的年净输出强度为4.7 kg/hm2,0.29 kg/hm2和3 159.7 kg/hm2;年净输出负荷为:1.269×105kg/hm2、0.783×104kg/hm2和8.531×107kg/hm2;盐碱水田退水中以巨量盐类物质净输出为特征。
2013, 38(2):92-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3.02.001
摘要:本文首先运用区域经济学的比较方法,计算2006~2010年29个省市区(不包括不种植梨果的海南和种植量很少的西藏)梨果生产的区位商和资源禀赋系数;然后计算同期各个省市区种植面积、产量、单产、区位商和资源禀赋系数5个指标各自的均值,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各省市区梨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的综合得分并排序。对国内梨果生产的各区域进行比较优势分析,为提高河北省梨果产业的比较利益,优化区域布局,促进河北省梨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