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39(3):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08
摘要:选取8种玉米基因型的幼胚为外植体,以改良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对基因型、幼胚大小、培养基激素配比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玉米杂交种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各试验材料均能诱导出一定数量的愈伤组织,但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愈伤组织的胚性诱导和保持能力存在差异,具有显著的基因型依赖性。在本试验条件下,杂交种登海11号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胚性性状及其保持能力均十分优秀,是一个理想的供试材料。此外,一些重要影响因素的优化,如选用1~2 mm长的幼胚,在诱导培养基中添中2~3mg/L 2,4-D以及分化培养基中添加0.5 mg/L 6-BA,可分别显著提高登海11号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
2014, 39(3):5-8,1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09
摘要:良好的高频再生能力是水稻叶绿体转化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择最新选育的20个具有良好农艺性状的早熟水稻新品系为材料,分别剥取幼穗作为外植体,从基因型和培养基组成两个因素对水稻再生体系进行优化,筛选高频再生能力好的水稻品系。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系19的幼穗在含有2.0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愈伤诱导率为100%,经过连续8轮继代后在最适培养基SF3上仍能保持77.8%的分化率,且分化数多于10株的高频分化率为36.1%,具有作为叶绿体转化受体的潜力。
2014, 39(3):9-10,4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10
摘要:对东北地区(黑、吉、辽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近年来通过审定的183个大豆品种的植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豆品种的植酸含量平均为15.58 mg/g,变异区间在9.53~20.16mg/g之间。省份间大豆品种的植酸平均含量也存在差异,以黑龙江省最高,内蒙古最低。大豆品种植酸含量的变化幅度以吉林省最大,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均较小。根据测试结果,筛选出11个低植酸大豆品种。
2014, 39(3):11-13,3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11
摘要:采用土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初步探讨食品防腐剂可能对作物生长造成的危害。结果显示:当浓度为2.0g/L时,两种防腐剂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均呈现促进作用;随着浓度增加,两种防腐剂对幼苗的生长均呈现抑制作用,当浓度为8.0g/L时,抑制作用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总之,两种防腐剂对玉米幼苗的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现象;抑制玉米幼苗生长的警示浓度均为8.0 g/L;相同浓度下,山梨酸钾的抑制作用强于苯甲酸钠。
2014, 39(3):14-1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12
摘要:以两个苦荞品种川荞3号和川荞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荞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50 mmol/L) NaCl胁迫下,川荞3号叶片质膜透性即显著增加,而川荞4号无显著变化,川荞4号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说明低盐度对川荞4号叶片SOD活性有促进作用;在高浓度(150mmol/L) NaCl胁迫下,两个苦荞品种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增加,川荞3号增加幅度较大,两个苦荞品种根系活力、叶片SOD和APX活性均显著降低,川荞3号降低幅度较大。说明川荞4号的耐盐性明显大于川荞3号。
2014, 39(3):18-21,5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13
摘要:辽西地区干旱缺水,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和提高旱情抵御能力,将有限的灌溉水资源合理利用,本文研究了玉米单生育期受旱和连旱对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单旱连旱均不利于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连旱使作物生长受抑加重,减产加剧,最大减产达到42.6%;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玉米生长和最终产量较容易受干旱影响,而灌浆期受旱影响相对较小;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在2.2~3.23 kg·m-3之间变化,由大到小顺序为苗期拔节期连旱>对照>灌浆期单旱>拔节抽穗期连旱≈苗期单旱>抽穗灌浆期连旱>拔节期单旱>抽穗期单旱,拔节和抽穗期受旱将导致WUE下降,连旱有利于提高WUE,但不利于保障粮食生产。因此,综合考虑粮食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当灌溉水资源匮乏时,可在灌浆期适度水分控制灌溉。
2014, 39(3):22-26,8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14
摘要:在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大豆增产,而氮素过量却会引起严重减产。高氮水平下(每公顷补施纯氮78.2 kg和96.6 kg),大豆茎、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量减少,茎中淀粉的积累时间缩短;茎、叶中氮素积累过多,氮代谢过于旺盛,造成了光合产物对光合器官的反馈抑制,碳、氮代谢严重失调,SPS和GS活性降低,后期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输和分配受阻,产量很低。本试验的结论是,套作大豆外源氮肥的补充应建立在土壤氮素调查的基础上。本试验中,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53.106 g·kg-1,全氮含量2.15 g·kg-1,速效氮158.542mg·kg-1,每公顷补施纯氮0~59.8 kg有利于大豆产量的形成,且各处理差异不显著。生产中,在土壤肥力较高的情况下,为节约成本,可不施氮肥。
2014, 39(3):27-3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15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肥料、施肥水平及施用方法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CK2-40处理(二次追肥40 kg/667 m2)的产量最高,A-40处理(沃夫特控释肥40 kg/667 m2)产量次之;从纯收益角度来分析,A-40处理(沃夫特控释肥40 kg/667 m2)纯收益最高,CK2-40处理(二次追肥40 kg/667 m2)次之。除CK2(二次追肥)产量和纯收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外,施用A、B、C 3种控释肥、CK1(一次追肥)产量和纯收益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降。说明并非所有的施肥量与产量和纯收益均呈正比关系。因此,应在生产过程中选择最佳的肥料种类、施肥量及施肥方法,以减少土壤环境污染。根据本试验研究结果,建议使用A-40(沃夫特控释肥40kg/667 m2),并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
徐尚涛,崔金虎,侯立刚,齐春艳,刘亮,孙洪娇,隋朋举,郭晞明,付胜,徐冲
2014, 39(3):31-3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16
摘要:通过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研究水稻收获后盐碱化稻田土壤养分状况,旨在明确盐碱化及养分投入对稻田土壤基础肥力的影响,为盐碱地水稻生产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论施肥与否,土壤盐碱化均导致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下降;全钾含量变化略有不同,未施肥情况下,盐碱土壤全钾含量降低,施肥后,反而升高。化肥施入后,各处理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相应增加,速效氮含量却相应下降,全钾、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受土壤类型和品种的影响较大。
2014, 39(3):36-4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03
摘要: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农田施肥方案,提高养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变量施肥技术的发展;以吉林省梨树县高家村和金山村的农田土壤养分为例,利用地统计学模型,结合GIS技术,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影响;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大于传统性耕作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比传统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结构性强,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除速效磷外,传统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最大变程均小于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最大变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图表明,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呈团块状分布,传统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呈垂直于垄向的条带状分布;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而传统性耕作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受人为随机因素影响较大;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大于传统性耕作模式,而且结构性和相关性较强,说明精准施肥更适用于保护性耕作模式。
2014, 39(3):42-45,7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04
摘要: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碳平衡。而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分解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包括有机碳的难降解性、有机碳与微粒间的作用以及受团聚体的保护机制,影响有机碳稳定性的因素有土壤本身的特性及外在的因素,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今后应该加强有机碳的物理稳定性与化学结合机制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以期推动有机碳的研究,为土壤固碳及培肥提供依据。
2014, 39(3):46-48,8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17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下玉米产量及各器官氮素运移情况,旨在了解氮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氮素吸收和转运特性,为实现玉米合理施肥提供依据。试验表明,合理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各器官中的氮素含量;氮肥利用率常规量施氮极显著高于高量施氮者。
2014, 39(3):49-50,8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18
摘要:通过对Enersol有机肥在糖用甜菜上施用效果的试验,初步找到了最佳的施用方式和施用剂量。试验结果表明:Enersol有机肥,可用于甜菜生产,可采用叶面喷施和灌根两种方式进行,Enersol有机肥施用总量为6 L/hm2 时,均能提高甜菜产量和糖含量,但7月初(叶面喷施)和7月末(灌根)施用量均为3 L/hm2 的效果最佳;Enersol有机肥施用总量为18 L/hm2 时,要在7月初(叶面喷施)和7月末(灌根)施用量均为9 L/hm2,且与NPK(N、P2O5、K2O均为70 g/L)一起施用时,才能达到最佳施用效果,最大程度地提高甜菜产量和糖产量。
2014, 39(3):51-5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19
摘要:采用3因素混合正交设计在宁夏盐池干旱区进行人工草地建植试验,连续2年对6个牧草品种的株高、密度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因素中品种对株高和密度的影响较大,有机肥和氮磷钾对同一品种牧草株高及密度的影响较小。鲜草产量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品种>氮磷钾>有机肥,这3个因素对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有机肥与氮磷钾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豆科品种的鲜草产量均大于禾本科,以草木樨产量最高,作为草田轮作牧草较好,其次是紫花苜蓿,可作为长期利用的优良牧草。正交设计得到鲜草产量的最优组合为草木樨+有机肥(36 t·hm-2)+氮磷钾中肥配比(N165 kg·hm-2、P135 kg·hm-2和K135 kg·hm-2),与产量最高的处理15各因素水平完全一致,证实了正交设计结果的可靠性。
2014, 39(3):56-5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06
摘要:[目的] 验证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按GB/T 17980.106-2004农药田间试验准则(二),第106部分:杀菌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进行。[结果] 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2%、86.6%、94.8%。此药剂还能够提高玉米出苗率4.1%11.3%、促进根系发育,提高产量。[结论] 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用于玉米种子播前拌种包衣,适宜剂量为300 mL(制剂用量)/100 kg种子,上一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病重的地块或玉米种子高感丝黑穗病的品种可提高用量,为400 mL(制剂用量)/100 kg种子。
2014, 39(3):59-6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07
摘要:本文研究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中Web service的方式采集玉米病害的图片数据,使用移动终端作为病害信息采集的主要工具,在服务器端使用SVM(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病害加以识别,并将结果实时返回给移动终端。提高了农业生产者和技术人员的效率,同时证明SVM在分类识别时训练样本较少情况,仍然具备较好的泛化能力。实验中对SVM参数进行了调整,发现本文方法比较适合于玉米病害的识别。
2014, 39(3):63-6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20
摘要:对番茄茎叶提取物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探讨,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喷雾干燥工艺,确定最佳的喷雾干燥条件为进料流量300 mL/h、总固形物含量15%、麦芽糊精添加比例为1.5∶1、进风温度140℃,其中对喷雾干燥效果影响最大的是进料流量。在上述条件下所得产品抑菌活性损失率为12.3%、出粉率为54.7%。
2014, 39(3):67-7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21
摘要:为了探讨西葫芦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AD叶绿素仪和酒精-丙酮浸提法对西葫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SPAD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西葫芦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的相关性均为极显著。就SPAD值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而言,板栗西葫芦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8252e0.0109x(r=0.8057**),盛玉306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2719e0.0344x(r=0.8854**);丰抗早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6186e0.0173x(0.7831**);香蕉西葫芦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9181 ln(x)-2.1481(r=0.7901**)。就SPAD值与叶绿素b的相关性而言,板栗西葫芦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6069e0.0081x(r=0.7845**);盛玉306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6069e0.0081x(r=0.6473**);丰抗早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4712e0.0129x(r=0.7868**);香蕉西葫芦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7384 ln(x)-1.886 9(r=0.8357**)。就SPAD值与叶绿素总含量的相关性而言,板栗西葫芦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1.4989e0.009x(r=0.8095**);盛玉306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0.5225e0.0309x(r=0.8200**);丰抗早的最佳数学模型为y=1.0843e0.0156x(r=0.7989**);香蕉西葫芦最佳数学模型为对数函数y=1.6565 ln(x)-4.0349(r=0.8154**)。
2014, 39(3):71-7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22
摘要:为明确银川地区葡萄出现黄化现象的原因,通过对喷施不同铁制剂矫正效果的比较,筛选出理想的铁配方用于葡萄缺铁黄化病防治。以银川地区缺铁黄化的葡萄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诊断和叶片诊断等方法确定黄化的原因,并以单纯喷施硫酸亚铁为对照,喷施不同铁制剂进行矫治,检测其对葡萄叶片叶绿素的影响。分析认为:银川地区葡萄黄化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壤pH偏高,结果表明:不同铁配方对葡萄黄化的矫治效果不同,其中处理1(硫酸亚铁0.5%+柠檬酸0.1%+尿素0.3%)的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葡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2014, 39(3):74-7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23
摘要: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鲜枣叶片光合日变化及水分利用率日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北疆鲜枣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处于正午14:00,蒸腾速率的峰值处于下午16:00,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鲜枣叶片的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气孔导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从光合特征及水分利用率方面研究了枣树光合机理,为枣树优质丰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4, 39(3):79-8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24
摘要:硝酸盐极易在叶菜类蔬菜体内积累,过量摄取硝酸盐对人体健康存在威胁。光照是植物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影响因子,试验以光杆茼蒿为试材,研究不同遮光强度(100%、70%、50%、30%自然光)对其生长过程中硝酸盐积累的影响,旨在为叶菜类蔬菜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遮光强度越强,硝酸盐积累越多,叶绿素、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越低。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改善光照条件是关键,必要时可进行人工补光来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
2014, 39(3):83-8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01
摘要:利用吉林省西部1961~2013年11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对西部地区作物生长季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干旱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干旱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重东轻的特点;在作物生长季内,4~5月和9月干旱发生频率较高,7月发生频率最低;21世纪以来为西部地区干旱的高发期,干旱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白城地区大部为干旱的高风险区,松原地区西部为次高风险区,其他地区大部为较高风险区。由于西部地区大部分地方干旱风险都较高,应采取重点防御、大力推广抗旱农业生产技术、加大人工增雨投入力度等措施,从而科学防旱减灾。
2014, 39(3):88-9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25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致富的重要组织和实现形式,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应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014, 39(3):91-9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05
摘要:本文通过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技术考察学习活动,介绍了该技术农业背景和发展过程,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我国发展高产高效节本种植业的启示,并以吉林省西部在玉米上的实际应用案例证实了该技术的巨大应用前景。
2014, 39(3):94-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4.03.002
摘要: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酸锌溶液浸泡糙米进行发芽处理,研究锌处理对糙米发芽率及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葡萄糖酸锌溶液浓度为50 mg/L 28℃培养24 h条件下,糙米发芽率达到87%,芽长0.5~1mm时,发芽糙米锌含量是精白米和普通糙米的12倍和8倍;同时,富锌发芽糙米的可溶性蛋白、还原糖、脂肪、锌含量比精白米、糙米都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