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40(6):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01
摘要:通过对北方春大豆中晚熟区13个品种的适应性鉴定试验表明,吉农SB2012-136、公交0616-5和辽08品-28丰产性好,脂肪含量高,建议作为优良品种试行推广,但公交0616-5在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和胞囊线虫病易发区不宜种植,辽08品-28稳产性一般,建议推广时注意不同年际间环境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吉农SB2012-136无明显缺点;公交0753-7品质差,生产上应用价值不大;其他试验品种在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或品质上存在一定缺陷,或生育期过长,不建议生产上应用。
2015, 40(6):5-8,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02
摘要:为明确定向播种技术对玉米冠层光资源利用及增产的效应,设计了玉米种子不同入土方式以及不同品种移栽入土的试验,研究了玉米生育期叶片空间布局,冠层光能时空分布特征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使玉米叶片垂直于垄向,即胚面平行于地面且朝上,种子长轴方向垂直于垄向的种子入土方式,或使叶片伸展方向垂直于垄向的定向移栽处理可以提高生育期群体对光能的截获,达到光能优化配置在玉米群体穗位层及以上部位,促进玉米叶片光合生产,提高百粒重,玉米增产5%~9%。
宋广树,朱秀侠,孙蕾,吕庆雪,孟令聪,周广春,刘志全,李启云
2015, 40(6):9-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03
摘要:通过不同盐碱处理下水稻品种特优12转录组测序分析,初步研究了该品种盐碱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基因表达模式。并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功能分类和注释。结果表明特优12在盐碱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渗透逆境响应,逆境胁迫响应,氧化胁迫响应,次生代谢途径,刺激响应,盐胁迫响应,化学刺激响应,非生物刺激响应等途径。
2015, 40(6):13-16,1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04
摘要:以稻花香2号为试验材料,基肥采用隔年腐熟的农家肥,追肥使用石家庄希望肥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有机肥。在常规施肥(翻地前施有机肥15 000 kg/hm2)的基础上,分别在分蘖初期(6月8日)、分蘖高峰期(6月23日)、孕穗期(7月8日)、齐穗期(8月5日)追施1875 kg/hm2商品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分蘖高峰期~齐穗期追施有机肥,可以增加产量4.33%~12.17%。分蘖高峰期追肥单穴平均穗数比对照增加12.00%;分蘖高峰期和孕穗期追肥穗粒数比对照增加17.00%、19.00%;孕穗期和齐穗期追肥饱满粒率比对照提高2.60%、6.53%。各生育时期追施有机肥的作用表现为:分蘖高峰期追肥可以提高有效分蘖数量;分蘖高峰期和孕穗期追肥可以提高每穗平均粒数;孕穗期和齐穗期追肥可以提高混合千粒重和饱满粒率。各生育阶段追施有机肥对稻米品质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并且还有助于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并随着施肥期的后延,垩白粒率也有所降低。
2015, 40(6):17-2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05
摘要:利用苗期反复干旱胁迫法,调查了18份绿豆品种资源在干旱胁迫下的表现,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其耐旱性,结果筛选出洮98502、冀绿2号、吉绿11号、吉绿9号为耐旱型(R)种质,耐旱中间型(MR)、耐旱敏感型(S)种质各7份。对干旱胁迫下性状与耐旱平均隶属函数值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根长、根干重、植株干重与平均隶属函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反复干旱胁迫下,总根长、根干重、植株干重可以作为绿豆苗期耐旱性鉴定的指标。
2015, 40(6):21-2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06
摘要:试验选用耐冷性不同的3个寒地粳稻品种东农428、松粳10和龙稻7为材料,研究孕穗期冷水胁迫处理后功能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冷水胁迫后,3个品种功能叶片SOD、POD和CAT活性随着处理天数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品种间酶活性差异较大;胁迫后3个品种SOD、POD、CAT活性均降低,叶片表现出明显的冷害症状,但耐冷性较强的东农428具有相对较高的CAT活性;恢复期SOD和POD活性各处理间无显著变化,耐冷性最弱的松粳10和耐冷性中等的龙稻7的CAT活性在胁迫后仍然较高,而东农428的CAT活性则较低。
2015, 40(6):26-30,6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07
摘要:以273份花生种质资源为试材,于温室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对各种质资源的地上鲜重、地下鲜重、鲜重根冠比、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干重根冠比、主茎高等7项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对7项指标的相对抗旱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鲜重和地下干重相对抗旱指数载荷量最大,将其作为花生种质资源抗旱筛选的主要评价指标,并对273份花生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排序,最终将花生种质资源按抗旱性强弱分为5类,8份高度干旱敏感种质资源;46份干旱敏感种质资源;188份中等抗旱种质资源;24份抗旱种质资源;7份高度抗旱种质资源。
2015, 40(6):31-3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08
摘要:以冀张薯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B1,B2,B3)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茎增长后期至成熟期,不同播期条件下,叶片、地上茎、根、匍匐茎、块茎和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均为B2>B1>B3。块茎增长后期至成熟期,马铃薯在B2播期时的各器官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其他播期,且产量最高,为36 967.5 kg/hm2。因此,B2为最适播期。
2015, 40(6):34-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09
摘要: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直接影响玉米遗传转化效率。本研究利用N6培养基诱导玉米幼胚产生胚性愈伤组织,以筛选玉米转基因受体材料。从215个玉米基因型中筛选出28个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的材料,其中,6个基因型的诱导率高于对照A188和Hi-II。基因型“吉V130”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作为受体材料进行转基因研究中,获得了较高的转化效率。该基因型在今后玉米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工程育种中可作为重要的受体材料。
2015, 40(6):38-4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10
摘要:玉米叶片衰老对子粒形成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叶片衰老受众多因素影响,造成形态及生理生化的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均离不开基因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玉米叶片衰老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玉米叶片衰老的生理生化和栽培技术研究及有关玉米叶片衰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期能为玉米叶片衰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015, 40(6):42-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11
摘要:利用吉林省主要农区34个气象站1981~2010年作物生长季月气温、月降水资料和典型站点玉米农田土壤湿度旬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生长季气温和降水变化及其与玉米农田土壤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吉林省各农区作物生长季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玉米农田土壤湿度下降,且各农区气温升高、中部农区降水减少、中部和中东部农区玉米农田土壤湿度下降是突变现象,突变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各农区玉米农田土壤湿度与降水关系较密切,与气温关系以西部、中部农区较为密切;生长季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是导致玉米农田土壤湿度下降的主要气候因素。
2015, 40(6):47-50,7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12
摘要:应用“3414”实验设计,研究长春地区氮、磷、钾肥对田间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及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有一定幅度增产,增产率在0.92%~138.03%之间,其中,施氮肥增产率在1.09%~24.21%,施磷肥增产率在57.39%~135.86%,施钾肥增产率在20.44%~62.61%。缺磷、缺钾、缺氮处理的相对产量分别为37.53%、54.69%、71.58%,土壤速效磷、速效钾、速效氮的丰缺状况依次为极缺、中等和丰富。根据肥料效应函数得出,氮(N)、磷(P205)和钾肥(K2O)推荐施肥量分别为9.32 kg/hm2、103.92 kg/hm2和34.56 kg/hm2。
2015, 40(6):51-54,5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13
摘要:利用野外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不同坡度(3°,5°,7°,9°,12°,15°)、不同降雨强度(70,100,120mm/h)条件下,黑土坡地产流和产沙特性随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小,产流时间长且坡度对产流时间影响小。降雨强度大,产流时间短且坡度对产流时间的影响明显;在坡度较小的条件下,降雨强度对坡面径流量的影响较小,较大坡度条件下,降雨强度对坡面径流量的影响较大;在同一降雨强度下随坡度的增加,侵蚀产沙率基本呈现增大的趋势;坡度对侵蚀产沙率的影响程度与降雨强度有一定关系;在12°~15°之间存在本试验条件下的临界坡度,超过临界坡度12°后侵蚀产沙率和总产沙量都大幅度下降。
2015, 40(6):55-5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14
摘要:利用区域调查采样方法,对吉林省梨树、德惠和榆树黑土样品进行物理指标分析,并与休闲黑土和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部分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吉林省典型黑土物理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表层黑土从北到南,砂粒、粉(砂)粒含量逐渐增加,黏粒含量却呈降低趋势;土壤容重也逐渐降低;但是土壤硬度和三相比没有明显的地域变化趋势。与公主岭休闲黑土相比,三地区耕层土壤硬度均略有增加;固相和气相比例增加,液相减少。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相比,土壤存在向粗粒化演变的趋势;并且土壤容重有所下降,这可能与自普查以来人们逐渐重视有机肥投入,加大秸秆还田比例,降低田间操作次数等因素有关。
2015, 40(6):59-60,9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15
摘要:吉林省作为人参的主产区,其产量的增减将直接影响着全国的人参产品加工情况,所以针对产地栽参土壤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年栽参的土壤环境质量正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受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土壤酸化问题日渐突出。所以就老参地土壤酸化以及改良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酸化土壤的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015, 40(6):61-6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16
摘要:试验表明,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苗后除草剂烟嘧磺隆和苞卫以及与阔草清、耕杰、溴苯腈混用可有效防除玉米田杂草,药后45 d杂草株防治效果在90.73%~95.30%,并具有一定增产作用,增产幅度23.92%~28.60%。
2015, 40(6):64-6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17
摘要:本文研究了绿豆种衣剂防治绿豆根腐病、菌核病和根线虫病。通过室内抑菌圈试验、室内防效、田间小区防效和大面积推广效果试验,筛选出防效好、安全性高的28%克福多绿豆种衣剂,其防治效果分别为根腐病81.5%、菌核病59.66%、根线虫病80.5%。该防治方法使用简便、成本低、便于应用。
2015, 40(6):70-72,7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18
摘要:多分DNA病毒(polydnavirus,PDV)是一类共生于膜翅目姬蜂科、茧蜂科和蚜茧蜂科寄生蜂体内的昆虫病毒。在寄生过程中,伴随着蜂卵的产出,寄生蜂将PDV注入寄主体内,通过病毒基因的表达,破坏寄主的免疫,以保障后代的存活。本文首次在烟蚜茧蜂和蚜虫模式体系内发现多分DNA病毒,初步明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效应。
2015, 40(6):73-75,9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19
摘要:对赤眼蜂(Trichogramma)和白僵菌(Beauvenia bassiana)防治黏虫的效果做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显示,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的卵块寄生率在55.56%~77.78%之间,卵粒寄生率在14.24%~27.69%之间。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的卵块寄生率在66.67%~88.89%之间,卵粒寄生率在14.63~30.54之间。白僵菌的校正防效在20.75%~54.72%之间。
2015, 40(6):76-7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20
摘要:本研究选择大庆、安达地区24个试验点,采用病土盆栽法和田间病圃法相结合应用鉴别寄主进行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鉴定,确定大庆地区生理小种主要以3号小种为主,并混合有6号,13号和1号等生理小种,而安达地区则以14号小种为主,4号和9号小种为辅。
2015, 40(6):80-83,10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21
摘要:以峰红谷为材料,选用5种除草剂对谷田杂草防效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除草剂对杂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株防效上,喷药10 d、25 d时,浓度为200 g/667m2的谷友、150 g/667m2的莠去津效果最好;在株高上,莠去津相对于其他药剂的影响较为明显;在产量表现上,浓度为150 g/667m2的2,4-D丁酯、谷友以及氟乐灵之间无显著差异性,但是150 g/667m2的2,4-D丁酯较150 g/667m2的莠去津显著升高。
2015, 40(6):84-86,9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22
摘要:氯酯磺草胺WDG是磺酰胺类除草剂,对大豆田阔叶杂草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84%氯酯磺草胺WDG对大豆田鸭跖草防除效果及对不同大豆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84%氯酯磺草胺WDG 25.2~50.4 g a.i/hm2对鸭跖草有较好防除效果,施药后45 d对鸭跖草的鲜重防效为95.1%~100%;对吉育57,吉育64,吉育70,吉育74这4个品种安全,无药害,不影响生育期和产量。
2015, 40(6):87-8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23
摘要:以秋子梨(P.ussuriensis Maxim.)与白梨(P.bretschneideri Rehd.)种间杂种(F1)为试材,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异地培育对杂种苗提早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地+小拱棚、日光温室和露地直播等播种方式对苗圃地内杂种苗早期生长发育影响差异显著,苗木移栽后,随着树龄的增加不同播种方式获得杂种苗生长发育差异在逐渐缩小;异地培育杂种苗生长势明显强于原育种地培育杂种苗,可以作为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杂种苗提早结果缩短童期的有效方法。
2015, 40(6):90-9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24
摘要:针对1~2月份北方普通日光温室夜间长期的10℃以下气温和15℃以下土温的情况,进行了适宜番茄品种的筛选。结果表明:金种子、圣尼斯、巡洋舰等3个品种比较适宜长期夜间亚低温环境,其中金种子品种小区产量最高,为34 298.01 g,果实无绿肩,室温条件果实可贮藏18 d;圣尼斯品种植株最矮茎最细,叶、枝开散角度最小,分别为82.87°、47.60°,适宜密植栽培,小区产量33 316.57 g,室温条件果实可贮藏21 d;巡洋舰品种发病率最低,坐果率最高,小区产量32 886.33 g,室温条件果实可贮藏22 d。
2015, 40(6):94-9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25
摘要:为了建立梨资源材料抗寒性快速鉴定技术方法,结合多年梨品种抗寒性评价,以9个不同抗寒性水平的梨品种(类型)为试材,研究枝条皮孔与其抗寒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梨枝条中部粗细均匀处3个节间皮孔面积百分比与梨抗寒性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因此,该值可能作为反映梨抗寒性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结合梨抗寒性田间调查和分级,我们将皮孔面积百分比值作为划分阈值,其中皮孔面积百分比值≤1.5%的梨为抗寒性极强类型,介于1.5%~2.5%为抗寒性强类型,介于2.5%~3.5%为抗寒类型,≥3.5%的梨为抗寒性相对弱类型。
2015, 40(6):98-10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26
摘要:为了快速大量繁育欧李苗木,尝试采用离体繁殖方法进行繁育。该试验以欧李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在诱导阶段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KT0.6 mg/L配方较好,诱导率可达62%;愈伤组织分化选用MS+KT 0.5 mg/L+IBA 0.2 mg/L或MS+KT 1.0 mg/L+IBA0.2 mg/L培养基均较好,分化率可达80%,且能较早完成分化,并且分化不定芽数量较多。
2015, 40(6):101-103,10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27
摘要:蓝莓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新兴果树,近几年,我国蓝莓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然而,在东北地区栽培蓝莓存在冻害、抽条等问题。本文从蓝莓的冻害机理、表现、防护措施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蓝莓越冬提供依据和参考。
2015, 40(6):104-10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28
摘要:本研究以甜荞为主要原料,经酶解、乳酸发酵后生产出一种风味独特、稳定性良好的谷类发酵饮料。通过复合稳定剂配比试验,确定出甜荞乳酸菌发酵饮料复合稳定剂配比为:CMC-Na添加量0.2%、海藻酸钠添加量0.2%、黄原胶添加量0.2%;通过饮料发酵工艺试验,确定出甜荞乳酸菌发酵饮料发酵工艺为:混合乳酸菌添加量4%、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 h。活菌饮料保质期为7 d,杀菌饮料保质期为60 d。
2015, 40(6):108-1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5.06.029
摘要: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作物进行氮素营养诊断已经成为主要技术之一。由于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营养诊断需要前期数据支持,本文研究了基于MATLAB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图像分割方法,对原始RGB图像进行了有效的提取。使用MATLAB编程,首先对原RGB图像应用中值滤波法对原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再进行后续图像分割工作,采用Otsu阈值分割方法去除阴影图像,利用HIS颜色模型中H通道图像选取特定阈值进行土壤分割,利用YCbYr颜色模型中Cb通道,选取Cb通道特定阈值进行白板阈值分割,最后得到只含有绿叶的RGB图像,再利用MATLAB编程统计得到绿叶所有像素点的R、G、B平均值,为后续甜菜营养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创造了可行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