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孝贡,胡楠,袁静超,盖嘉慧,刘剑钊,张洪喜,梁尧,蔡红光,任军
2017, 42(1):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01
摘要:通过四年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产培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四年平均增产6.1%。在吉林中部地区,积温和日照不构成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障碍因素,降雨量差异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2008年降雨量充足,且分配较为合理,不同处理下玉米平均产量较比四年平均值增产22.0%。
孙宁,孟祥盟,边少锋,方向前,赵洪祥,张丽华,谭国波,闫伟平
2017, 42(1):5-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02
摘要:以我国本土玉米品种利民33、农华101、鑫鑫1号、鑫鑫2号为试验材料,以先玉335为对照品种,比较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间产量及农艺性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照品种先玉335稳产性仍然较好,不足在于其抗倒性略差,易出现倒伏;利民33和鑫鑫1号与先玉335产量差异不显著,鑫鑫2号的产量显著低于先玉335,鑫鑫系列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相对较低,但叶面积指数也较低,利民33的叶面积指数和收获指数较高,但干物质积累量无优势;农华101产量表现最好,达到了"吨粮"水平,且在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茎秆抗倒性能上均体现出明显优势,在吉林省东部湿润区种植具有高产潜力。
2017, 42(1):8-1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03
摘要:本文针对青贮玉米品种特点,就我国青贮玉米的育种目标、青贮玉米种质的形成、杂优模式、种质创新等方面进行研讨,并提出几点看法和意见以供参考。
2017, 42(1):12-1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04
摘要: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祖先,半野生大豆介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野生大豆由于丰富的遗传背景在大豆育种中具有重要地利用价值。通过对优异品种、品系的分析,浅谈野生大豆的利用价值、野生大豆创制优异资源的方法和利用野生大豆的育种效果。并结合多年利用野生大豆的育种经验,提出利用野生大豆创制种质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2017, 42(1):16-1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05
摘要:在滴灌的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施肥量,研究其对大豆干物质积累、株高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三种元素合理搭配施用,大豆的生物量和产量等达到最佳效果,通过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大豆膜下滴灌经济施肥量为氮(N)78 kg/hm2、磷(P2O5)76 kg/hm2、钾(K2O)86 kg/hm2;产量为3 434~3 536 kg/hm2。
2017, 42(1):20-2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06
摘要:腐解剂中的3种菌种混合比例为2∶1∶2。在田间进行降解秸秆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解剂有明显的促进秸秆降解的效果,10 d秸秆降解率为8.03%,20 d秸秆降解率为26.98%,30 d秸秆降解率可达到40.2%。
2017, 42(1):24-2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07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3个施氮水平(0、105、150 kg/hm2)与2种配施比例(控释氮肥100%、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比为70∶30)对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提高幅度为10.4%28.2%。其中N150 kg/hm2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在相同氮水平条件下,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处理玉米产量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处理。施氮可显著提高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并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相同氮水平条件下,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处理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处理。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当季回收率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氮肥偏生产力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相同氮水平条件下,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处理氮肥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处理。
2017, 42(1):28-3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08
摘要:本研究以高感品种吉单209为材料,接种玉米黑粉菌与玉米丝黑穗菌,采用玉米茎基部注射、拌菌土、玉米苗期灌根、菌液浸种等4种方法,在模拟田间环境条件下观察玉米植株的发病情况,并对玉米植株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筛选适合玉米黑粉病与玉米丝黑穗病的接种方法。结果显示,玉米茎基部注射是玉米瘤黑粉病最佳接种方法。玉米茎基部注射和菌液浸种是玉米丝黑穗病较好的两种接种方法。本研究为今后快速评价玉米资源对玉米瘤黑粉病及玉米丝黑穗病抗性提供可靠的接种方法。
2017, 42(1):31-3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09
摘要:为明确徐州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现状,2014~2015年在徐州8个区县草莓产区分别采集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样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3个草莓灰霉病菌菌株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检测的抗性菌株比例高达54.83%,且以中抗菌株为主,占34.40%。不同区县抗性菌株抗性频率不同,其中铜山区、贾汪区、新沂、沛县抗性频率较高,均在70%以上。说明徐州草莓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已产生抗药性,抗性水平中抗,且抗性菌株较普遍,应避免或限制连续使用腐霉利类的杀菌剂。
2017, 42(1):34-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10
摘要:以菜心的两个品种:"三月青"和"青柳叶"为试验试材,利用SPAD-502叶绿素仪与丙酮乙醇混合法对其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以及对测量数据进行线性、对数、乘幂和指数函数的相关性比较分析,来探究菜心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菜心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以及SPAD值都各不相同。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均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由此表明,可以利用叶片SPAD值很好地反映整个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水平,通过建立方程式就可以由SAPD值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此法简便易行,并且不损害叶片,可以保留植株的完整性。
2017, 42(1):38-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11
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中部地区油豆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总结,详细地阐述从地块、品种、施肥种类、施肥量的选择到地膜覆盖、引苗、封埯、搭架、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为吉林省中部地区地膜覆盖油豆角的高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7, 42(1):40-4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12
摘要:水培蔬菜研究开展了数十年时间,技术几乎是伴随着设备更新而逐渐发展。本文系统地对当前国内外植物工厂水培生菜的技术研究归纳,并从中选择最主要的影响因子进行详细论述,对其中存在的技术分歧也开展讨论和分析。
2017, 42(1):46-4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13
摘要:以羊角椒不育系O-6、O-9为试材,采用分期播种方法,在盛花期分别对两份雄性不育试材5个发育时期(造孢细胞时期、花粉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小孢子时期、成熟花粉粒时期)花药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间的后移,同生育期的花药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在造孢细胞时期含量最高。但同一播期的不同发育期的花蕾中可溶性糖含量是先上升后下降,在四分体时期含量最高,O-6为2.17mg/g·FW,O-9为1.23 mg/g·FW。
2017, 42(1):50-5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14
摘要:采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区的53个大豆品种(品系)进行豆浆加工,并对大豆品种籽粒品质指标、豆浆品质特性指标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品质指标及豆浆品质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别,并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豆浆得率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总固形物转移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感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稳定性与水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7S与总固形物转移率呈显著正相关,11S与感官评分呈显著负相关,11S/7S与蛋白质转移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总固形物转移率呈显著负相关、与感官评分呈显著负相关。通过基于因子分析的大豆品种加工豆浆适用性评价,针对所选53个大豆品种筛选出吉育204、公交04489-4、J024合丰55、吉107和黑农48共5个优质豆浆加工大豆品种(品系)。
2017, 42(1):56-6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15
摘要:研究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水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的降血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SPF级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血症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饲养8周,测定小鼠体重及血清中血脂水平,判断小鼠高脂血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将建模成功的高脂血症组小鼠分为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10m L/(kg·d)及紫苏水提取物3 g/(kg·d)、6 g/(kg·d)、9 g/(kg·d),连续灌胃6周。试验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中血脂和抗氧化指标水平。结果表明,紫苏水提取物能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同时提高小鼠血清和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抑制丙二醛(MDA)活力,其中以高剂量紫苏水提取物的降血脂作用和抗氧化效果最好。紫苏水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有显著的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
2017, 42(1):61-6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7.01.016
摘要: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一项把有机农业成功导入了无土栽培的农业新技术,它改变了无土栽培必须使用营养液的传统方法,使作物达到了中国绿色食品中心颁布的"AA级绿色食品"标准。本文综述了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其优势和特点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栽培形式以及栽培技巧,并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