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江顺,程学良,李玉发,张君,杨君,彭浩,谭程友,阴闯,戚淑芬
2019, 44(1):1-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01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吉林省花生产区气候特点以及在播种、杂草防治、收获晾晒、摘果等各生产环节技术要求,按照精播节本、不机械损伤种粒;化学除草,减少田间操作;皮带传送起秧、按序铺放、降低损失;干湿茎秆摘果及时快速完成收获等节本高效的生产要求,分析总结适宜机械和高效生产模式,为花生种植户提供参考。
2019, 44(1):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02
摘要:本文通过剪穗、套袋、授粉和测量对吉2055A等高粱雄性不育系柱头外露率、柱头粗度、柱头活性和柱头伸出长度等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吉2055A上述柱头性状明显优于其他不育系。这也是吉2055A能够广泛应用于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粱育种中不育系的选育在重视植株、产量等其他性状的同时,也要重视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柱头活力和柱头伸出长度等特殊性状的选择。
2019, 44(1):7-1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03
摘要:本文基于吉林省在向日葵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分三个阶段回顾了过去近五十年的向日葵选育历程,分别于20世纪70年代填补了我国无向日葵杂交种的空白,80年代加强籽实产量和含油率提升的育种工作,90年代至今在新品种选育和“二比空”栽培模式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并对抗性育种和栽培制度不合理等问题进行简要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未来吉林省向日葵育种方向应重视种质资源的保护、创制及利用工作,尤其是针对目前菌核病危害严重的问题,尝试在野生近缘种中寻找相关抗性资源,并对其进行发掘和利用,结合“三系”杂种优势模式,借鉴国外育种公司繁育及营销的成功经验,推动我省向日葵育种工作乃至产业的健康发展。希望对吉林省向日葵的育种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陈小姝,刘海龙,王绍伦,杨富军,高华援,孙晓苹,李春雨,吕永超,朱晓敏,宁洽,周玉萍
2019, 44(1):12-1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04
摘要:花生是吉林省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位于高纬度东北早熟花生区,生产上种植面积超26.7万hm2,低温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及品质,严重时会造成花生死亡,低温冷害是限制花生继续向北拓展种植和农业增效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对花生发芽期和苗期耐低温鉴定方法进行阐述,并以相对发芽率(RGP)和出苗能力(EA)分别作为发芽期耐低温性的评价指标和苗期耐低温性的评价指标,把发芽期耐低温性分1~3级,把苗期耐低温性分1~3级评价。对鉴定发掘耐寒性特异种质,为培育耐寒性花生新品种及其相关理论研究奠定物质基础。
2019, 44(1):18-2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05
摘要:为进一步分析实验室前期获得的耐盐玉米自交系种质,本实验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指标测定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打碱胁迫7 d后,4个自交系株高均有所降低,只有郑58降低显著;郑58和WD郑58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美-2叶绿素含量提高但不显著,黑玉米叶绿素含量略有降低但不显著;4个自交系丙二醛(MDA)含量均有所提高但都不显著,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并没有显著上升。分析以上结果可能是实验胁迫强度或者胁迫时间不够,对这4个自交系细胞膜结构没有产生严重破坏,细胞没有产生过多的渗透调节物质以及保护酶来抵抗逆境胁迫。该实验结论可为以后玉米自交系盐碱胁迫鉴定提供参考。
2019, 44(1):22-2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06
摘要:为快速有效地检测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本研究利用已制备的大豆花叶病毒衣壳蛋白(Coat Protein,CP)及其单克隆抗体,通过优化ELISA条件为:检测材料抗原包被酶标板37℃1 h,检测抗体工作浓度125 ng/mL,孵育60 min,酶标抗体工作浓度100 ng/mL,孵育30 min;SMV CP蛋白最低检测限为3.23 ng/mL;该方法重复性变异系数小于3%,重复性良好;运用上述检测条件与RTPCR检测方法对田间样品进行随机检测,结果显示一致率高达94%。S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成功建立,为SMV快速检测试剂盒及试纸条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019, 44(1):28-3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07
摘要:糜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然而适合糜子的除草剂很少。本试验通过不同的药剂处理对糜子田间草害的防治效果和产量比较,旨在筛选出适合白城生态区安全、有效的除草剂组合,为糜子栽培生产服务。试验采用白糜1号为试材,使用12种药剂设置12个处理,进行2次施用,第一次施用为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第二次施用在糜子拔节前后。试验结果表明:处理5、6、10、11对禾本科杂草、龙葵及其它杂草的防治均有较好的效果,起到了挽回产量的作用。处理5、6对糜子草害防治效果表现良好,可用于糜子田间除草。
李龙瑞,张吉鹍,张庆生,赖贻奎,黎观红,陈金兴,邵智军,李检香
2019, 44(1):32-3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08
摘要:中兽药超微粉碎不是以追求细度为目的,而是要求达到细胞级粉碎以将细胞破壁。本研究工艺采用自行组装的小型气流超微粉碎小批量生产线进行。试验用中兽药首先经预处理粉碎至120目以上、水分干燥至5%以下,然后再固定其它工艺参数,通过在50~70 Hz范围内调节分级筛工作频率及在-4~4℃范围内调节压缩空气温度来达到超微粉碎的目的。结果表明,单味中兽药青蒿、仙鹤草、何首乌、白头翁、肉桂及其复方散剂“鸡球虫散”经超微粉碎后:①粒径小,所测定的中心粒径(d50)依次为13.91μm、15.30μm、15.30μm、13.76μm、13.83μm及14.96μm,均接近千目12.5μm;②粒径分布均匀,所测定的粒径分布宽度(SPAN)依次为2.99、3.29、4.13、3.93、2.99及3.00,分布宽度小,并呈正态分布。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本研究所用的中兽药超微粉看不到完整的细胞结构,只有细胞碎片,表明达到了细胞级粉碎。此外,经本工艺粉碎的单味中兽药超微粉及其复方混合中兽药超微粉的产品质量指标相似,今后可将各单味中兽药按处方要求配伍成复方散剂,再采用本工艺进行混合超微粉碎,以便进行工业化大生产。
王永志,安鼎杰,李小宇,李忠鹏,张静远,张守峰,扈荣良,赵玉民
2019, 44(1):40-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09
摘要:2018年中国首次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本研究从来源于沈阳地区的1个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分离株中克隆了p30基因(GenBank No. MK482370)。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与安徽分离株相同(GenBank No.MK128995),而与已报道的沈阳分离株SY-18株(GenBank No. MH766894)不同,新克隆的p30基因全长585 bp,编码194个氨基酸,而SY-18株p30基因全长606 bp,编码201个氨基酸。该结果提示,我国的ASFV存在基因变异或者传播来源复杂,流行病学分析应关注该基因,不同毒株的致病力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pGEX-6p-1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p30基因的亲水区;通过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技术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为ASFV的血清学监测提供了抗原。
2019, 44(1):44-4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10
摘要:为促进淮河源地区饲草产业发展,通过选取生产机械化水平、产品经济效益、营养价值、环境影响程度和资源供给5个方面共12个指标,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淮河源常见的4类饲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巨菌草(Pennisetum sp.)、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青贮玉米(Zea may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综合评价值为0.977、0.904、0.950、0.948、0.927,显示出淮河源地区畜牧业集约化程度差,导致栽培饲草和野生饲草相比没有任何优势,评价指数高的巨菌草等饲草没有得到推广应用。对评价结果分析表明,该地区优质饲草产量高、可提供的生产资源多,有较大发展潜力。
2019, 44(1):49-5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11
摘要:本文主要从越冬番茄套作菜豆接越夏番茄栽培模式的品种选择、整地施肥、定植、栽培管理要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全面地介绍了各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点;并列出一年的调查结果,分析该栽培模式的特点,本栽培模式产量稳定、裂果率下降27.62%,棚室利用率提高60%以上,光能利用率较单种番茄提高18.0%。
2019, 44(1):52-5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12
摘要:本实验研究基于不同营养液水培黄瓜,使用不同浓度的霍格兰营养液(稀释倍数分别为20%、40%、100%、150%、200%)水培黄瓜。培养一个周期后,利用营养液消毒装置测定其消毒效果以及水培黄瓜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该消毒装置对营养液余液最佳消毒条件为:紫外强度30 W、营养液浓度150%、消毒时间200 s。研究结果对营养液余液的回收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9, 44(1):57-6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13
摘要:以大西洋、春薯3号、春薯5号、吉薯1号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对茎段再生体系进行研究,筛选与优化马铃薯再生体系的条件,以期建立马铃薯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大西洋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效果最佳,诱导的愈伤组织呈鲜绿色,诱导出芽用时最短,诱导率和分化率分别为100%和95%。春薯3号、春薯5号、吉薯1号的分化率分别达79.4%、68.75%、85.7%。其中在添加2.0 mg/L 6-BA+0.5 mg/L 2,4-D+0.4 mg/L KT的MS培养基中,四个品种马铃薯的茎段均能形成愈伤组织,20 d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达100%。
2019, 44(1):63-6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14
摘要:新时代就地就近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及表现形式,其产业培育对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起到了动力支撑作用。本文基于“亚核心”理论,对新时代就地就近城镇化产业培育与“亚核心”理论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新时代就地就近城镇化产业培育为县域经济“亚核心”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县域经济“亚核心”的形成为新时代就地就近城镇化产业培育提供空间平台,二者关系紧密。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就地就近城镇化产业培育的形成机制以及实现路径进行具体分析,旨在为新时代就地就近城镇化产业培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9, 44(1):70-7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15
摘要:利用吉林省50个气象站1981~2015年的气象数据及玉米产量数据,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吉林省分区域玉米逐旬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和气候适宜度模型,并利用加权分析法计算玉米全生育期、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生殖生长期的单要素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玉米全生育期、营养生长期各区域基本是日照时数适宜度最高,其次是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最低;并进期多数情况下温度适宜度最高,降水适宜度仍然最低;而生殖生长期日照时数适宜度最高,温度和降水适宜度不同区域不同年份高低不定。因此,水分是影响吉林省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关键气象因子。各时期降水适宜度均呈西低东高的特点,导致气候适宜度基本也是西低东高。气候适宜度在各区域生殖生长期以及东部的并进期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其他各生育时期各区域均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
2019, 44(1):79-8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16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目前人参产业的总体情况,从人参产业产值情况、各市县园参分布、加工企业现状、加工产品现状等几方面详细介绍了吉林省人参加工产业发展情况,指出了目前吉林省人参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19, 44(1):84-8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17
摘要:以《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将收录的1987~2016年草莓研究学位论文673篇,按照研究层级和研究领域进行分类,采用计量学方法汇总、整理,并根据论文发表时间、类型、作者单位、研究领域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草莓研究动态,为今后草莓研究及研究生选题提供参考依据。
2019, 44(1):87-9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18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保健食品,尤其是食用豆类的需求不断提高。白城市特色食用豆主要有绿豆、小豆、豇豆、芸豆等豆种。多年来,白城市一直是全国最大的绿豆、小豆、豇豆的主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杂粮杂豆贸易集散地。本文详细分析了白城市食用豆产业发展,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丰硕的科研成果、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独特的产品品质、地理标志保护以及当地政策推动,为白城市其他作物产业及其他地区食用豆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李天敏,赵玉娟,毕云枫,赵子健,段翠翠,高磊,王超,牛春华,李盛钰
2019, 44(1):91-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1.019
摘要:为了筛选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的益生菌,本研究以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以自主分离鉴定的乳杆菌连续4周灌胃2型糖尿病小鼠,检测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含量,测定血清中脂质、胰岛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等相关生化指标,筛选具有辅助降糖作用的新菌株。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S2能够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含量,降低小鼠血清中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提升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水平。以上结果均表明植物乳杆菌S2具有辅助降血糖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