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何语涵,许晓敏,朱永红,罗春宁,李琳,闫帆,李景文,王庆钰,吴萍
2019, 44(3):1-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01
摘要:本研究以中国扁茎大豆和美国扁茎大豆为亲本,通过杂交后自交,创制的矮秆品系F03为材料,利用40 mg/L的赤霉素(GA3)处理不同发育时期的F03,研究其对F03品系株高、茎粗、主茎节数、主茎节间长度、短果枝数、顶生花序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外源GA3处理后,F03品系的株高、节间长度、短果枝数、顶生花序长度显著增加,而对主茎茎粗、主茎节数无显著影响。
2019, 44(3):5-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02
摘要:以水稻品种吉粳809和吉粳88为材料,开展分期收获试验,测定稻米品质相关指标,研究分期收获对各品种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时期对各品种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均有影响。吉粳809在9月20日收获,其整精米率可以达到70%以上,垩白粒率较低。吉粳88在9月20日收获整精米率最高,为73.4%,晚收获5~10 d,垩白粒率增加,垩白度变化较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2019, 44(3):9-1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03
摘要:高粱小垄双行种植技术可以保障植株生长健壮,而且不漏光,穗较大,产量也相应提高。此种种植方式能够使制种产量提高20%以上,由过去亩产200~250 kg提高到300 kg以上。本文从高粱小垄双行的种植方式、制种要点、田间管理等方面对小垄双行高粱高产制种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2019, 44(3):11-1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04
摘要:结合吉林省花生产业中品种种植分布、耕作栽培、经营企业和产品销售等实际情况,针对吉林省花生产业现状开展相关调研,总结整理花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促进吉林省花生产业持续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2019, 44(3):14-1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05
摘要:为明确半干旱地区草甸土玉米栽培过程中生物炭的最佳施用量,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生物炭不同施用量(0 t/hm2、10 t/hm2、20 t/hm2、40 t/hm2、80 t/hm2)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均有提高作用,且均与施炭量成正相关。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生物炭施用量80 t/hm2时最显著。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均表现为施炭量80 t/hm2促进作用更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均有促进作用,10 t/hm2、20 t/hm2、40 t/hm2、80 t/hm2处理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16%、9.97%、28.53%、42.13%。因此,生物炭的施用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促进了产量形成,在0~80 t/hm2的施用范围内,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其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2019, 44(3):20-22,2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06
摘要:为探明白僵菌是否能在自然环境对玉米螟有持续的防治效果,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对施用白僵菌封垛地区和未施用白僵菌封垛地区玉米螟死亡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因感染白僵菌致死的玉米螟在玉米螟死亡总数中占主导地位,且因白僵菌致死所产生的玉米螟僵虫数及僵虫率逐年上升,玉米螟天敌数量也逐年增加。调查结果表明:白僵菌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对玉米螟有持续的防治效果,且施用白僵菌封垛地区的防治效果高于未施用地区,防治效果提升4.2倍。
2019, 44(3):23-2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07
摘要:核桃腐烂病是危害核桃树枝干树皮的一种严重病害,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水和昆虫等传播,春秋两季为发病高峰期,空气湿度大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多次侵染危害,给核桃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就核桃腐烂病的病原、寄主及发病症状、致病因素及防治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2019, 44(3):28-3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08
摘要:以‘红双喜’月季继代增殖培养三代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炼苗时间、扦插基质、空气湿度以及不同生根营养液对其瓶外生根的影响,以期建立‘红双喜’月季瓶外生根繁育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瓶外生根最优培养条件为:将组培苗在室内炼苗3 d,扦插在混有生根营养液(1/6 MS+0.05 mg/L IBA+0.10 mg/L NAA)的基质中(V细沙:V蛭石:V珍珠岩=1:1:1),同时空气湿度保持在90%RH,其瓶外生根率可达88.89%。其中影响瓶外生根率高低的因素依次为扦插基质、炼苗时间、空气湿度;在生根营养液中,影响瓶外生根率高低的成分依次为培养基母液、IBA、NAA。
2019, 44(3):33-3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09
摘要:连翘种皮僵硬,自然条件下发芽时间长,出苗率低,严重影响其种子繁育。本文采用不同pH值、高锰酸钾、吲哚乙酸、过氧化氢四种化学方法对连翘种子进行预处理,为提高其种子萌发率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预处理对连翘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pH=8的碱性溶液预处理后连翘种子发芽率约高于对照组21%,发芽指数为对照组的1.14倍。低浓度的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吲哚乙酸溶液预处理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则抑制种子萌发。0.1 g/L的高锰酸钾溶液预处理后对连翘种子的发芽能力提高最大,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提高了31.58%、61.67%、37.69%。0.1 g/L的吲哚乙酸溶液预处理后连翘种子发芽率高于对照组26.32%,发芽势高于对照组53.33%,发芽指数高于对照组32.68%。1%的过氧化氢预处理后连翘种子发芽率高于对照组24.74%,发芽势高于对照组31.68%,发芽指数高于对照组26.08%。
2019, 44(3):37-39,4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10
摘要:为探讨诱抗剂对番茄穴盘育苗的影响,采用3种植物诱抗剂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处理A3、B1的出苗率分别为90.0%和93.3%,达到最高出苗率的时间和幼苗成活率与CK相比没有差异;处理A1、A2、B1、B2的番茄株高较CK显著增高;处理K1、A1、B1、B2、B3的茎粗增加,较CK差异极显著;处理K1、K3、B1、B3的根长增加,与CK相比差异极显著;处理A2的地上部鲜重、干重均极显著高于CK;处理B1、B3的根部鲜重和处理B1的根干重极显著高于CK。处理B1适宜番茄穴盘育苗。
2019, 44(3):40-4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11
摘要:在日光温室里搭载的二氧化碳智能释放系统中,针对研制的管送式温室药物气化装置,通过改变药物喷头、管道位置等因素试验研究了其气化效果,研究结论为:(1)安装喷头的管道处于竖直位置时气化效果较好;(2)管道中心轴线上的气流大小和方向稳定,喷头出液口处于此位置气化效果较好;(3)药液袋和喷头间的水位差与药液气化时间成反比;(4)环境温度与药液气化时间成反比;(5)开关位置与药液流速成正比。
2019, 44(3):45-5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12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农作物种植信息对于粮食估产,防灾减灾,乃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植类型信息的提取精度提供有参考意义的方法,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为研究区,针对多光谱数据在区分玉米和大豆种植信息方面的局限性,基于环境减灾星高光谱数据(HSI),利用决策树法提取主要农作物类型信息。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的土地覆盖类型以农耕地(包括大豆、玉米、水稻和其它作物)为主,占该市土地面积的70%以上,其中玉米种植区是该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各作物分类精度均超过80%,总体精度达到88.71%。
2019, 44(3):52-5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13
摘要:专利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尺。本文以中国专利局1985~2016年间授权的新疆兵团农业专利为样本,基于专利文献信息的角度,构建COX比例风险(CPH)模型,从引证类指标、技术类指标、经济类指标等维度,对农业专利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兵团农业专利数量逐年增加,但专利质量处于不稳定波动状态;权利要求数、发明人数量和说明书及附图页数能够不同程度地表征农业专利质量,且对专利维持时间都有正向的影响;专利申请人类型对专利生存风险率有显著的影响,企业的专利生存风险率明显低于大学,通过鼓励原创、完善专利管理办法、加强专利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大企业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有助于提升兵团农业专利质量。
2019, 44(3):58-6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14
摘要:水果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产量、人均消费量均逐年增加。山地果园机械化对实现增产增收、促进宜居宜业,发展广东特色现代化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结合对广东省山地果园所在地区典型村劳动力情况、果园情况、果园机械使用情况、果园机械需求情况等进行的详细调研,分析了广东省山地果园机械化体系建设进程中存在的机遇,并从研发单位、生产企业、推广部门、果农及维修服务等角度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针对性地提出了广东省山地果园机械化体系建设的发展战略构想、措施和政策建议。
2019, 44(3):64-7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15
摘要:青稞是高原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本文基于西藏427户青稞种植户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投入导向的DEACRS模型和DEA-VRS模型,从区域层面和种植规模层面分别对青稞种植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区域层面,在所调查的5个区域里,日喀则达到DEA有效,其他地区为DEA无效,综合效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山南、拉萨、昌都、林芝;从种植规模来看,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综合效率值越高。总体来看,DEA无效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规模上的无效,且处于递增区间,规模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投影分析发现,在播种面积、劳动力、资本费用投入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量,均无产出不足量,投入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存在较大浪费。
2019, 44(3):71-7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16
摘要:为了建立传统发酵樱菜中菌落总数平板计数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食品微生物学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和《测定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影响传统发酵樱菜中菌落总数平板计数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对其测定结果做了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表明,菌落总数平板计数过程中引入不确定度的各分量因素所占比例顺序为:重复性检验>稀释>取样>制备样品>环境温度。菌落总数平板计数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218 CFU/g,取值区间为5 782~6 218 CFU/g,包含因子k=2。此方法适用于类似条件下菌落总数平板计数结果不确定度评估。
2019, 44(3):74-77,8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17
摘要:东北酸菜和朝鲜族辣白菜是以白菜为主要原材料的传统蔬菜发酵食品。因其加工工艺不同,发酵体系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其风味特性和质地也随之发生变化。本研究以白菜为主要原料分别制作东北酸菜和朝鲜族辣白菜,研究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综合分析不同辅料和加工工艺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明串珠菌属是蔬菜发酵食品发酵初期主要优势微生物,发酵至8天时明串珠菌数量达到最高,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明串珠菌数量逐渐降低,发酵至28天时酸菜明串珠菌数达到3.5×102cfu/mL,而辣白菜发酵20天后未检测到明串珠菌。酸菜发酵初期乳酸菌呈上升趋势,发酵至4天时数量达到1.1×108cfu/mL,发酵至28天时仍有乳酸菌检出。辣白菜中的乳酸菌发酵至8天时,数量达到2.1×1010cfu/mL,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发酵至20天时,乳酸菌不再能检测到。因原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酸菜和辣白菜发酵过程中的明串珠菌数量和乳酸菌数量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酸菜和辣白菜的pH值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东北酸菜的pH在发酵过程中由5.46下降到了3.61,朝鲜族辣白菜的pH由5.73下降到了3.74,且辣白菜的pH值下降速度显著高于酸菜。
2019, 44(3):78-8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18
摘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是提高和保障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农村体系健全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秦安县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村生活娱乐单一、农村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破解阻碍秦安县农村社会治理发展的瓶颈,需要加快推进“三化”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培育生态环保意识、健全环境监管体系,让农村环境生态化;发展和弘扬乡村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让农村生活丰富化;充分结合自治、法治、德治,发挥三者的功能和作用,让农村治理体系健全化。达到将秦安县乡村建设成一个农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美丽乡村的目的。
2019, 44(3):83-8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19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通过对射阳联耕联种、克山县仁发合作社以及河北金沙河面业股权联盟三个典型案例的研究发现:利益群体的不同使得三者在生产主体、实现方式以及农户参与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其规模化经营成功的背后都有其共性,一是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二是通过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了利润共享,风险共担。最后基于上述结论,就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提出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2019, 44(3):88-9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20
摘要:新疆是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将农村电商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是加快新疆贫困区脱贫的有效手段。通过阐述新疆贫困区农村现状特征与农村电商发展的基本情况,结合精准扶贫战略与新疆农村电商的关联性,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新疆农村电商参与精准扶贫适应性差、农户对电商脱贫缺乏认知、电商扶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新疆农村电商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加速新疆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 44(3):92-9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021
摘要:本文评估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中植酸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探讨了大豆中植酸测定过程中产生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按照JJF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的规定和要求,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合成并扩展。结果表明,标准溶液配制、方法的回收率及标准工作曲线的拟合是合成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当取置信概率95%,k=2时,计算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957 2 mg/g,测定结果表示为(15.58±0.957 2) m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