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47(4):1-4,4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01
摘要:为了完善滨海稻区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2017、2018年连续两年以不同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通过不同年份不同品种设置不同播期进行水稻湿润直播,测定其对直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滨海稻区水稻湿润直播最佳播期。结果表明,播期为5月10日、5月12日处理A2、B2实际产量最高,分别为8.25、8.34 t/hm2,分别比机插秧减产14.86%、15.42%,但效益分别增加801、553元/hm2。
2022, 47(4):5-8,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02
摘要:为了明确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筛选优质亲本,本研究以48份小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生育期变异系数上来看,48个品种中间生长阶段>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期;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并结合偏相关分析,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保证一定成穗数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增加穗粒数、千粒重最终实现高产;通过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4类,筛选出1份超高产品种(晋麦62),11份高产品种,这两种类型小麦品种可作为理想的高产亲本。
2022, 47(4):9-14,1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03
摘要:为了探寻适合旱地冬小麦栽培模式,试验选用水旱兼用品种宁冬16号和旱地品种宁冬13号,研究全膜覆土穴播模式(T1)、农民习惯栽培模式—露地条播(T2)和不覆膜穴播模式(T3)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下花后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播种方式小麦各营养器官中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率在成熟期表现为:籽粒>茎秆>颖壳>叶鞘>叶片>穗轴,其中籽粒中干物质量占植株总量的比例最大,其分配率达到41.6%~46.0%。籽粒干物质增加过程符合Richards生长方程。灌浆速率均呈“单峰”曲线,且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间灌浆速率差异明显,但种内不同栽培方式间灌浆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灌浆速率拟合方程因品种和栽培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宁冬16号3种栽培方式间籽粒灌浆速率变化符合三次曲线方程,宁冬13号籽粒灌浆速率在T1模式下符合二次方程,T2和T3模式符合Log-modified模型。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来看,T1产量均高于T2和T3,但T1-13与T2-13和T3-13间差异不显著,且T1模式下千粒重和公顷穗数均高于T2和T3。综合来看,宁冬16号更适宜T1模式种植,宁冬13号在降雨较充足的地区不适宜T1模式,T2模式更为适宜。
2022, 47(4):15-1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04
摘要:为探讨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水氮耦合对薏苡生长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薏辽5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施氮水平(N0、N1、N2和N3)和4个灌水量(W1、W2、W3和W4),研究不同水氮组合对薏苡株高、茎粗、叶绿素(SPAD值)、氮肥利用率、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的施氮量或灌水量对薏苡生长和氮肥利用率影响不大,一定范围内水氮耦合能表现出正交互作用,其中W2N2处理千粒重及产量与W0N0组相比分别提高14.92%和13.04%;氮肥回收利用率提高58.11%。在黑龙江西部地区膜下滴灌生产方式下,薏苡氮肥最佳施用量为150 kg/hm2,灌水定额为673.08 m3/hm2。
2022, 47(4):20-2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05
摘要:采用变异分析、偏相关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25份绿豆品种在春播条件下各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9.7%,单荚粒数变异系数最小,为6.9%;生育天数、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共同影响了公顷产量93.4%的变异,产量与主茎节数和单株荚数表现出极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52 6和0.485 6,与单荚粒数和百粒重表现出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71 8和0.423 2;单株荚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681 6,单荚粒数和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6 0和0.398 3;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对产量有正直接效应,生育天数和主茎节数对产量有负直接效应。结合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在田间筛选和品种选育时,应首先考虑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辅以株高和荚长。本研究为春播区高产绿豆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2, 47(4):24-27,6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06
摘要:不同烤烟品种在烟碱积累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性。为筛选出适于生产的高烟碱优质烤烟品种,本研究选取山东省费县西官庄以及东洲村为试验点,比较13个烤烟品种的经济性状、初烤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以及感官评吸质量。结果表明:(1)NC89、NC95、2286、SC58及Corker176为具有高烟碱积累能力烤烟品种;(2)同等肥力处理下,NC95、NC89及Coker176烤后烟叶烟碱含量高,感官评吸质量好,且均优于对照品种(NC102)。综合分析认为,在留叶14片/株的前提下,最佳的高烟碱优质烟叶品种为NC95、NC89及Coker176。这3个品种烟碱含量较高,感官评吸质量较好,上中等烟比例较高,同时经济性状较高。
2022, 47(4):28-33,10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07
摘要:高产大果花生新品种开农705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豫花9331为母本,开农4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为分析开农705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利用基于Genstat的GGE双标图对2015~2016年国家(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荚果产量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农705平均荚果产量第一稳产性第二,产量高达5584.66 kg/hm2,比对照增产11.98%,品种适应性较好。该品种中抗花生黑斑病、茎腐病、青枯病、锈病。百果重和百仁重分别为259.41、104.14 g,出仁率70.72%。综合分析,开农705产量高、稳产性好,结果集中、抗病性好,是理想的花生新品种。2017年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适宜河南、山东、河北等花生种植区域春播和麦套种植。
2022, 47(4):34-3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08
摘要:观赏向日葵原产于北美,花色丰富,花型独特,应用广泛。本文对切花用途、阳台园艺、园林景观布置及葵园绿色栽培技术的展望做了概述分析,总结了多年的研究经验,旨在为观赏向日葵研究及高效开发提供参考。
2022, 47(4):38-4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09
摘要:为探讨巨峰系葡萄种质的遗传关系,该研究利用SRAP标记对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应用人工绘制品种鉴别示意图(MCID)法建立品种鉴定图(CID)。筛选出12对引物对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2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9条,多态性比率为78.57%。各引物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1.785 7、1.358 1、0.217 6和0.338 8。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GS)在0.619 0~0.960 3,变幅为0.341 3。表明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利用UPGMA构建24个巨峰系葡萄种质资源的聚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2处可将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分为3组,第Ⅰ组有22个品种,第Ⅱ组为奥林匹亚,第Ⅲ组为黑丰。利用6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谱带构建了24个巨峰系葡萄品种的CID图,利用此图可以找出区分任意2个品种的引物,为巨峰系葡萄品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2022, 47(4):43-4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10
摘要:平菇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广的食用菌之一,在菌种繁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菌种退化、产量降低等问题,对平菇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原因之一是由病毒病害引起的。本试验采集了16株疑似平菇病毒病样品,分别选用特异扩增平菇球形病毒(Oyster mushroom spherical virus,OMSV)和平菇等轴病毒(Oyster mushroom isometric virus,OMIV)目标片段的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鉴定出6株平菇样品感染了OMSV,而所有菌株中均未检测到OMIV。选取扩增OMSV条带最亮的6号平菇样品(Po6),克隆了OMS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全长片段,序列分析显示与OMSV韩国分离物(Genbank ID:NC_004560.1)CP基因的核酸序列相似度为98.18%,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7.89%。通过原生质体再生法对Po6菌株进行脱毒处理,发现脱毒后菌落形态更加整齐,菌丝生长速度增快,生物量增加,并且出菇试验中菇型更接近于健康菌株。这初步表明OMSV对平菇菌丝生长以及子实体发育具有抑制作用。
2022, 47(4):48-5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11
摘要:采用三年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系统研究秸秆全量深翻还田(SF)以及猪粪+秸秆旋耕还田(ZF)对土壤改良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SF与ZF处理均显著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增加田间持水量以及总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毛管孔隙度的降低与通气孔隙度的增加。SF与ZF处理对改善土壤肥力也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以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的增加,其中以ZF处理效果最为显著。秸秆与畜禽粪污还田对玉米产量的提升表现为显著的正效益,SF与ZF处理后两年增产幅度可达2.61%~5.04%与5.81%~8.94%,效果显著。
2022, 47(4):52-56,6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12
摘要: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模式对黑土耕层(0~40 cm)土壤物理性质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设置了秸秆不还田(CK)、秸秆连年覆盖还田(SCR)、1年秸秆深翻还田+1年秸秆旋耕还田(MBR/RTS)、秸秆连年深翻还田(MBR)和秸秆覆盖(条耕)+秸秆覆盖(条耕)+秸秆深翻还田(SC/SC/MB)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CK比较,SCR、SC/SC/MB和MBR 3个处理分别在0~10 cm、0~20 cm、10~30 cm土层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固相比例和增加了土壤孔隙度、毛管空隙度、田间持水量以及饱和含水量。其中3个处理显著增加相应土层平均土壤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分别为5.53%、13.5%、4.87%和16.2%、12.3%、16.9%。SC/SC/MB和MBR 2个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高11.0%和10.9%。总之,条耕和深翻耕作方式配合秸秆还田均能改善相应土层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玉米产量。
2022, 47(4):57-5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13
摘要:为了明确种菌唑·甲霜灵FSC对高粱的安全性及对高粱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田间防治药效试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4.23%种菌唑·甲霜灵FSC提高出苗率,比空白对照高4%以上。利于苗期根系发育,根数、根长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田间对高粱丝黑穗病有较高防效,其防效幅度为72.0%~82.0%,比空白对照增产6.8%~10.2%。综合比较,4.23%种菌唑·甲霜灵FSC可用于高粱防治丝黑穗病,适宜剂量为药剂与种子的比例为400 m L/100 kg。
2022, 47(4):60-6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14
摘要:为了发掘更优质的生防菌用于防治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赤霉病以减少农业经济损失,同时探讨赤霉病生物防治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海泥中筛选出一株抑菌率为57.3%的禾谷镰刀菌拮抗菌Y-2。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分子进化分析,Y-2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进一步的抑菌物质活性研究结果表明,Y-2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是一种存在于发酵液中的脂肽类,会引起禾谷镰刀菌菌丝局部膨大、数量稀少及孢子萌发延缓等现象,能抑制其他几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对禾谷镰刀菌引起的赤霉病病症之一幼苗苗腐防效高达69.1%,且预防效果显著高于治疗效果。本研究为禾本科作物赤霉病病原菌禾谷镰刀菌提供了更好的生防菌,为生防菌作用机理的阐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2, 47(4):65-6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15
摘要:掌握吉林省花生主栽品种(系)对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及叶斑病的田间发病概况,有利于花生叶斑病的防治和品种合理布局。2017~2018年对吉林省主要栽培区域7个县市的花生叶斑病进行了田间普查,并对吉林省17个主栽品种进行了褐斑病和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吉林省花生叶斑病普遍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病情指数高,并有扩展趋势。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主栽花生品种对褐斑病和网斑病抗性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抗网斑病品种5个,分别是吉花7号、花育23、吉花5号、双英2和99-1;抗褐斑病品种2个,吉花7号和花育23;其中吉花7号和花育23对两种叶斑病均表现出较好抗性。多数花生品种对两种叶斑病的抗性表现较差。
2022, 47(4):70-73,14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16
摘要:本研究使用植保无人机联合喷施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a)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1lus thuringiensis)(Bt)三种微生物杀虫剂菌悬液,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联合使用的处理中亚洲玉米螟幼虫发生密度、被害株率、蛀孔率以及孔道长度均显著低于其他接种组和空白对照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结果证明,针对特定害虫的特定防治时期,生物防治的联防技术可以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2022, 47(4):74-78,1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17
摘要:细辛叶枯病是细辛主要病害之一,发病率高,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本研究采用体外抑菌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微紫青霉F1-6菌株对细辛叶枯病菌的抑制效果和对健康及感病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为细辛叶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微紫青霉与叶枯病菌对峙培养后,病原菌菌落边缘菌丝出现断裂、皱缩等现象,并产生大量厚垣孢子;经微紫青霉接种处理后的健康和感病细辛叶片,其PPO、PAL、POD及SOD活性均分别显著高于未接种的健康和感病的对照组叶片。微紫青霉菌可能是通过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诱导健康和感病植株防御酶活性的升高来达到控制细辛叶枯病发生和病情发展的效果。
2022, 47(4):79-8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18
摘要:为了研究大白猪芳香烃受体(AHR)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型技术进行了基因分型,结合生长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提取246头大白猪耳组织DNA,进行混池测序,筛查多态性位点,针对发现的多态性位点重新设计引物,利用HRM分型法对个体进行多态性检测,结合已测定的生长性能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检测到一个多态性位点38 332 C>T,群体内存在C和T两个等位基因,CC、CT、TT三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种群中分布差异显著,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该位点在所检测群体中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关联分析发现该位点对6月龄体重和日增重的影响较为显著(P<0.05)。综上,AHR基因上的该位点多态性对大白猪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为后续选育提供参考。
张芳毓,史旭曾,赵中利,刘臣,李欣,武斌,班志彬,刘洪亮,郭洋,韩帮荣,闫晓刚
2022, 47(4):83-8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19
摘要:为充分利用人参加工副产物,提高畜禽产品附加值,本研究在分析人参茎叶和投料参(芦头和须根)皂苷组成和含量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化完全区组试验设计,以吉林芦花鸡为试验对象,开展三个阶段试验(0~150日龄、120~150日龄和150~180日龄),观察不同阶段、不同添加水平人参茎叶和投料参对芦花鸡肌肉和鸡蛋中人参皂苷累积数量和累积种类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茎叶和投料参中单体皂苷均可有效富集在芦花鸡胸肌和鸡蛋产品中;生产富含皂苷的人参保健鸡肉和人参保健鸡蛋可选择在芦花鸡出栏前一个月或产蛋前期添加人参茎叶和投料参,日粮中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6%~1.2%和0.2%~0.4%。
2022, 47(4):88-91,13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20
摘要:铁是新生动物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铁营养对母猪胎儿生长发育和新生仔猪铁代谢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本试验建立猪肾细胞缺铁模型补加甘氨酸铁,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基因表达情况,研究甘氨酸铁对猪肾细胞铁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去铁胺(Deferoxamine, DFO)可有效降低猪肾细胞内铁含量,成功构建猪肾细胞缺铁模型。缺铁细胞添加甘氨酸铁可有效增加细胞内铁含量。添加甘氨酸铁可调控铁代谢基因EPO、HIF-1和VEGF的表达,其信号传导通路需进一步研究。
2022, 47(4):92-9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21
摘要:本试验对河南省南阳某鸡场病死鸡肝脏分离出的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PCR扩增对分离菌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A、acc(6')-aph(2″)和ant(4')-Ia,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ermB和ermC及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K和tetM的检测。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出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菌株除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外,对其他抗生素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达100%。有66.7%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分离菌株最少耐2种药物,最多耐9种药物。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rmC检出率达80%,tetK检出率20%,其余在50%左右。本研究显示,该鸡场分离菌耐药性比较严重,因此,临床应加强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检测。
2022, 47(4):96-9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22
摘要:为研究有机物、温度和pH对氯甲酚纳米乳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影响,本文以大肠杆菌为试验菌,利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0%、25%和50%小牛血清对氯甲酚纳米乳消毒剂杀菌作用均无影响;该消毒剂的杀菌效果随时间延长而增强,且在(10±1)℃和(20±1)℃的条件下均有重度影响,(30±1)℃无影响;在pH 4.64、6.67和8.68的条件下均无影响。结论如下:有机物和pH对氯甲酚纳米乳消毒剂杀灭大肠杆菌的效果均无影响,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影响不同,临床实践应用时需注意。
2022, 47(4):99-10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23
摘要:以32份苦瓜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初步评价与鉴定,获得极早熟种质2份,肉质较厚种质4份,雌花节率较高种质8份,丰产型种质6份,种瓜品质较好种质3份,为苦瓜优良种质筛选及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2022, 47(4):104-10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24
摘要:土壤pH值是限制蓝莓栽培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蓝莓栽培土壤pH值调控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主要对通过添加无机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添加或覆盖酸性有机物质、施用酸性化学肥料以及施用生物菌肥或接种菌根真菌来降低土壤pH值的技术及机理进行了综述。对今后蓝莓栽培土壤pH值调控技术研究作出了展望。
2022, 47(4):108-1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25
摘要:对湖北随县安居镇越橘主栽品种‘奥尼尔’(O’neal)和‘密斯梯’(Misty)的光合生理特性和动态果实品质变化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密斯梯’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高于‘奥尼尔’;‘奥尼尔’和‘密斯梯’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伴随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奥尼尔’和‘密斯梯’光饱和点较高,对强光的利用效率高,‘密斯梯’光补偿点较低,表现出对光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密斯梯’暗呼吸速率低于‘奥尼尔’,有机物质积累量大于‘奥尼尔’;‘密斯梯’果实生长发育期横、纵径显著大于‘奥尼尔’,蓝果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大于‘奥尼尔’。
王婧瑜,刘志铭,曹玉军,吕艳杰,魏雯雯,吴兴宏,王永军,姚凡云
2022, 47(4):113-117.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26
摘要:本研究以CO2、CH4、N2O标准混合气体和12 m L真空玻璃样品瓶等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气体样品瓶的保存天数(1~180 d)、保存温度(室温条件为10~25°C,冷冻条件为-18°C)和密封垫使用次数(2、10、20、30、40、50、60次)对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保存1 d内的气体样品相比,CO2、CH4和N2O浓度在保存天数分别为60、120、90 d时降低了1.5%、0.5%和2.0%。保存天数和保存温度对CO2、CH4和N2O浓度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3种气体在冷冻条件下的保存天数分别为30、90、150 d,分别较室温条件下延长了10、30、130 d。因此,为确保温室气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田间温室气体样品如不能及时检测,建议在冷冻条件下保存。此外,密封垫的使用次数对CH4和N2O浓度均没有影响,但却影响CO2浓度。冷冻保存条件下,当密封垫使用2次、10~50次和60次时,建议分别在120~150 d、60~90 d和30~60 d内完成检测。
2022, 47(4):118-121,15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27
摘要:土壤电导率的高低反映土壤中盐分含量的多少。以南疆一枣园盐渍土为研究对象,运用Zolix GaiaSorter近红外成像高光谱仪采集900~1 700 nm范围内142个土壤样品的光谱数据,进行6种光谱预处理,分别运用SPA (连续投影算法)和CARS(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法)提取的特征波段建立PLS模型,与全波段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CARS-PLS的模型优于SPA-PLS和W-PLS,MSC处理后的CARS-PLS模型效果最好。因此利用高光谱技术结合CARS-PLS可实现南疆枣园盐渍土的电导率快速准确检测。
2022, 47(4):122-12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28
摘要:气候适宜度可以动态表征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利用赤峰地区近30 a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基于模糊数学方法,根据谷子各发育时段对温度、水分的需求,构建了赤峰地区谷子旬及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赤峰地区谷子在营养生长阶段气候适宜度普遍较高;生殖生长阶段,由于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气候适宜度有所降低。其中,在谷子开花授粉期,对温度要求较为严苛,此时段气候适宜度偏低。近30 a赤峰地区谷子气候适宜度均在0.5以上,70%年份达到了0.6以上,说明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谷子生长。检验结果表明,赤峰地区谷子气候适宜度与气象产量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模型评估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本研究建立的旬尺度气候适宜度模型能够客观反映赤峰地区谷子的气候适宜水平及其动态变化。
2022, 47(4):127-12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29
摘要: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蔬菜和MSM培养基中异菌脲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振荡、超声波提取,上清液经Carbon/NH2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HP-5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选择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在本试验条件下,异菌脲分离效果良好,其保留时间为8.263 min,相关系数r值为0.993 4~0.999 8,回收率为87.6%~113.4%,RSD值为3.2%~6.8%,检出限为0.001 mg/kg。该方法快速、准确,适合多种基质样品中异菌脲的残留定量检测要求。
2022, 47(4):130-13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30
摘要:本研究结合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满足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及自主减排的需求,通过明确沼气项目的减排机制,对甲烷转换因子及其应用案例作了介绍,指出了甲烷转换因子的重要性以及地区缺省甲烷转换因子在核算碳减排量过程中的局限性,为进一步探究典型沼气发酵生态系统甲烷转换因子计算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22, 47(4):136-14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31
摘要:了解某燃煤电厂附近农田环境及蔬菜中硫含量及污染水平,以期为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食品安全评价及食品中硫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对某燃煤电厂周围大气、农田土壤和蔬菜中硫含量进行测定,并研究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燃煤电厂周边0.5、1 km处大气SO2浓度(0.5 km:0.66 mg/m3,1 km:0.57 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0.5 km处土壤硫含量(540.91 mg/kg)超过我国土壤硫含量范围和贵州省土壤硫背景值。蔬菜硫含量范围为4.5~34.3 mg/g,平均含量为15.2 mg/g,11种蔬菜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1。随着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大,空气中SO2浓度及白菜、豌豆尖和莴笋的硫含量均呈减小趋势。空气与土壤硫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蔬菜叶片硫含量与空气、土壤中硫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燃煤电厂生产活动对周边一定区域空气、土壤造成硫污染,周边蔬菜存在严重硫污染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区域生态环境的安全。
2022, 47(4):142-14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32
摘要:本研究以云南主栽不同蓝莓品种为研究对象,以其果实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蓝莓的提取液中,绿宝石对3种致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差,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 000 mg/mL。夏普蓝和比洛克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MIC值和MBC值同为15.625、62.5 mg/mL。密斯提和比洛克西对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MIC值和MBC值同为15.625、62.5 mg/mL,这些蓝莓品种对两种菌的MIC值和MBC值相同,说明它们对两种菌的抑制作用类似。莱格西和灿烂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作用最强,其MBC值为62.5 mg/mL;夏普蓝和比洛克西的MIC值最小,为15.625 mg/mL,灿烂的MBC值最小,为62.5 mg/mL。以此为进一步研究蓝莓花色苷的生理活性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蓝莓多酚物质应用于食品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2022, 47(4):147-15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33
摘要: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研究梳理国内外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趋势,提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2022, 47(4):151-15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34
摘要:液压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典型标志。由于液压技术的优势,在葡萄修剪机械装备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根据当前液压技术的发展,介绍液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液压技术在葡萄修剪机械上的应用、液压技术的4个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
2022, 47(4):155-16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2.04.035
摘要:森林公园是生态敏感型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态度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栖霞山森林公园为例,从游憩冲击感知对环境态度影响的角度分析森林公园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