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48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育种·栽培
    • 水稻叶片酶活性与生理性状对碱性盐胁迫的响应分析

      2023, 48(4):1-5,1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01

      摘要 (0) HTML (0) PDF 1.19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稻体内酶活性与生理指标因胁迫环境而改变,为明确水稻酶活性和生理性状对碱性环境的响应机制,试验设置了6个浓度的碱性盐胁迫处理,研究水稻对苏打碱胁迫的响应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随苏打碱浓度增加,SOD活性、ASA含量、伤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OD活性、MDA含量、水稻叶片相对电导率等呈显著上升趋势,CAT活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POD与SOD活性存在线性负相关。试验结论:生长于碱性环境的水稻,细胞膜发生损伤,导致发生歧化反应的活性氧清除机制被削弱,催化反应的活性氧清除机制成为主要保护机制。

    • 施氮和种植模式对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吸氮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2023, 48(4):6-1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02

      摘要 (1) HTML (0) PDF 3.25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中玉米和紫花苜蓿产量、吸氮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设置了2个施氮水平(N0、N1)和4种种植模式(MM、MA、IMA46、IMA26)。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增加玉米和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吸氮量。在不施氮肥(N0)条件下,与玉米单作(MM)相比,IMA46处理和IMA26处理可以使玉米产量、吸氮量、根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增加72.9%、138.6%、37.0%、34.7%、43.0%和41.1%、73.5%、18.7%、8.8%、18.4%;在施氮肥(N1)条件下,与玉米单作(MM)相比,IMA46处理和IMA26处理可以使玉米产量、吸氮量、根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增加21.9%、56.7%、41.0%、21.7%、30.4%和6.8%、21.2%、25.5%、12.2%、14.6%。无论施氮与否,与紫花苜蓿单作(MA)相比,间作体系紫花苜蓿根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综上所述,IMA46模式在作物产量产值、氮素吸收以及根系构型方面均优于其他模式,可以在白浆土种植区域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 冬小麦新冬42号氮磷钾配施效应及用量研究

      2023, 48(4):12-17,6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03

      摘要 (0) HTML (0) PDF 1.21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冬小麦品种新冬42号在伊犁河谷冬小麦主产区氮(N)、磷(P2O5)、钾(K2O)配施最佳用量,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新冬42号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各配方施肥处理新冬42号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有提高,随着氮、磷、钾施肥水平的提高,新冬42号产量和效益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4个处理中以N2P2K2处理(N 165.60 kg/hm2、P2O5110.40 kg/hm2、K2O 45.90 kg/hm2)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8 036.03 kg/hm2和18 044.85元/hm2。经模型最优分析表明,采用三元肥效函数模型做出施肥决策是合理可行的,经回归模型的拟合得出推荐施肥量,达到最高产量(8 081.05 kg/hm2)时氮(N)、磷(P2O5)、钾(K2O)的施肥量分别为190.04 kg/hm2、122.23 kg/hm2、53.10 kg/hm2;达到最佳经济效益(18 056.37元/hm2)时氮(N)、磷(P2O5)、钾(K2O)的施肥量分别为171.03 kg/hm2、108.18 kg/hm2、44.77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为伊犁河谷冬小麦合理施肥提供指导,为下一步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 米饭食味品尝试验的品尝员和评价结果的筛选方法

      2023, 48(4):18-2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04

      摘要 (0) HTML (0) PDF 1.19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试验由25名来自中日两国的品尝员,对7种中国产粳稻品种进行了食味品尝评价,并以此试验结果为基础,以每个品尝员的综合评价与全体品尝员的综合评价的相关系数作为嗜好性;以判定每个品尝员的评价结果的品种间差异是否显著的方差分析的F值作为识别能力,来对评价结果进行筛选。嗜好性和识别能力之间相关系数为0.347,且不显著。筛选后中国品尝员的复回归系数由0.862上升至0.925,决定系数由0.743上升至0.856。

    • 油用向日葵种子发育过程中油酸形成的转录组学分析

      2023, 48(4):22-27,5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05

      摘要 (0) HTML (0) PDF 1.19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油用向日葵油酸品质形成的调控规律,以高油酸材料NY7和低油酸材料N96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开花后7、14、21、25、28、31、35、42 d种子取样,测定不同生育期种子百粒重及油酸含量变化,并采用RNA-Seq技术对开花后21、25、31 d的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高、低油酸向日葵种子在开花后21 d均基本完成了干物质的积累;低油酸种子开花后14 d油酸开始降解,油酸含量逐渐降低;转录组测序分别获得8 955、7 664、9 287个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分别富集在33、16、32条代谢通路,其中与油酸形成相关的通路为脂肪酸降解代谢通路,在这条通路中筛选到了8个与油酸形成相关的候选基因。

    • 大豆抗蚜虫研究进展

      2023, 48(4):28-3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06

      摘要 (2) HTML (0) PDF 1.14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豆蚜虫(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是危害大豆(Glycine max)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而抗蚜品种培育是控制大豆蚜虫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综述了大豆蚜虫及其危害、抗蚜评价方法、抗性类型及抗蚜虫资源、蚜虫的生物型、抗性遗传、抗蚜虫基因定位及抗蚜虫基因聚合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希望对我国大豆抗蚜虫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不同地膜栽培模式对烟叶产质量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2023, 48(4):34-3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07

      摘要 (0) HTML (0) PDF 1.11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烤烟不同地膜栽培模式在生产实际中的效果,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全生育期不揭膜、团棵期揭膜、现蕾打顶时揭膜、降解地膜等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与地膜揭膜时间、地膜种类密切相关,不揭膜或迟揭膜处理影响烟株生长发育。团棵期揭膜、降解地膜比不揭膜烟叶产量和产值显著提高,产量分别提高10.66%、7.38%,产值分别增加11 690.46元/hm2、8 940.77元/hm2;揭膜或采用降解地膜覆盖,烟叶各化学成分协调性更好,烟叶内在品质有所改善。与不揭膜相比,揭膜或降解地膜处理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降幅在6.33%~9.15%,团棵期揭膜处理土壤硬度降低11.59%。整个生育期不揭膜处理土壤碱解氮呈“W”变化趋势,其他处理移栽后30 d土壤碱解氮最高,然后随着生育期推进趋于平缓。随着生育期推进不揭膜处理土壤氯离子含量变化不明显,其他3个处理揭膜或膜降解后土壤氯离子含量下降,其中,团棵期揭膜处理采烤结束比不揭膜土壤氯离子含量降低38.55%。综合比较,以团棵期揭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烟叶产质量效果最好。

    • 野菊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研究

      2023, 48(4):39-43.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08

      摘要 (1) HTML (0) PDF 2.49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和采样分析,研究野菊不同生育期植株干物质和氮、磷、钾吸收量,探讨野菊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特点。结果表明:(1)野菊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不断增加,整体呈“慢-快-慢”变化,至开花期,花干物质积累量增加17.78%,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占全株干物质总量比例为茎>叶>花>根;(2)野菊营养生长期氮和磷吸收速率较高,钾吸收速率较低,现蕾开花后氮和磷吸收放缓,钾吸收速率和积累速率不断升高;(3)野菊全生育期根、茎、叶中氮、磷、钾均先增加后降低,峰值集中在分枝末期和现蕾期(9~10月),而花/蕾中氮、磷、钾积累量不断增加。分枝期至现蕾期为野菊植株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期间需注意水肥调控,以促进植株顶端现蕾与干物质积累。

    • >土肥·植保
    • 辽宁省水稻主推品种对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方法研究

      2023, 48(4):44-50.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09

      摘要 (3) HTML (0) PDF 1.54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辽宁省水稻主推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2019年在田间自然病圃设置3个播期开展45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抗性鉴定和评价。结合辽宁稻曲病发生特点,通过对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穗平均病粒数等3个病情评价指标分别进行相关性与回归分析,筛选最适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水稻发病程度不同,第2播期水稻发病程度重于其他2个播期;病穗率、病情指数与穗平均病粒数两两均呈线性极显著正相关;供试水稻平均病穗率6.75%,病穗以1个病粒的最多,占46.20%,1~5个病粒的病穗共占92.88%,病穗呈现低病情级别为主的特点,以病穗率作为评价指标更能客观评价品种抗性,并且适合田间操作。抗性评价结果表明,45个主推水稻高抗、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个数分别为1、5、8、18、7个和6个,整体抗感比例为31.1∶68.9,供试水稻整体抗性水平偏低。

    • 人参皂苷Rg1对小菜蛾趋避率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2023, 48(4):51-5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10

      摘要 (4) HTML (0) PDF 1.16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小菜蛾体内酶活性的影响,为研究人参皂苷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叶片药膜法,以人参皂苷Rg1为主要试验材料,以小菜蛾为供试昆虫,测定小菜蛾取食不同剂量人参皂苷Rg1后对自身保护酶(POD、CAT和SOD)和消化酶活力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在24 h和48 h,人参皂苷Rg1对小菜蛾的选择性趋避率均有明显作用,人参皂苷浓度为30 mg/mL时,对小菜蛾趋避率分别是92.86%和73.51%。在48 h、10 mg/mL条件下对CAT、几丁质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强;在48 h、20 mg/mL条件下对POD、AMS和脂肪酶抑制作用最强,达到80%左右;在24 h、10 mg/mL条件下对SOD活性抑制作用最强,达到90%以上。人参单体皂苷Rg1在不同浓度下对小菜蛾体内保护酶和消化酶都有显著影响,且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抑制和诱导作用,对其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 杀灭菊酯降解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和降解纯化酶的特性研究

      2023, 48(4):56-61,9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11

      摘要 (0) HTML (0) PDF 1.26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王冠茶园表层土分离得到降解杀灭菊酯农药的菌株TK-2。菌株TK-2革兰氏染色为阴性,镜检为长棒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特征符合铜绿假单胞菌典型特征,综合鉴定其为铜绿假单胞菌。TK-2在添加杀灭菊酯的无机盐培养基培养72 h后,获得最高产量的杀灭菊酯降解酶,酶活力为10.8 U/mL。TK-2杀灭菊酯降解酶经过DEAE-52和CM-52纯化后,纯化倍数达到3.4倍,酶活力回收率达到56.2%,凝胶电泳后分析得到酶的分子量为83.6 kDa。TK-2杀灭菊酯降解纯化酶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5℃,25~45℃稳定性良好;酶促反应的最适pH值是8.0,pH 7.0~9.0稳定性良好,对底物反应的米氏常数Km是0.738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是1.123 mmol/(L·min)。

    • 不同杀菌剂对燕麦叶斑病菌的毒力和田间防效

      2023, 48(4):62-6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12

      摘要 (1) HTML (0) PDF 1.12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7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试验,筛选防治燕麦叶斑病的有效药剂。50%速克灵和58%甲霜锰锌对燕麦叶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分别为0.404、0.712μg/mL。15%三唑酮、50%多菌灵、40%福美·拌种灵拌种防效高,分别为66.55%、60.20%和57.52%,增产率分别为49.53%、28.29%和31.83%;叶面喷施效果最好的是50%多菌灵,防效为57.52%,增产42.15%。用15%三唑酮、40%福美·拌种灵和50%多菌灵拌种,叶面喷施50%多菌灵可防治燕麦叶斑病。

    • >园艺
    • 收敛式有效积温与马铃薯干物质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2023, 48(4):67-72,13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13

      摘要 (2) HTML (0) PDF 1.3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收敛式有效积温寻找马铃薯干物质转换规律和积累的关键时期,为马铃薯科学养分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本试验以延薯4号为试验材料,采取连续整株取样,分别烘干测定各器官(叶、茎、根、块茎)干物质含量,记录最高温和最低温并计算平均温度,分析干物质含量、干物质增长率与收敛式有效积温间的关系。干物质含量方面,叶和根最高值出现在收敛式有效积温883.89℃·d,茎和块茎分别出现在1 903.45、1 791.15℃·d。高峰期干物质含量大小比较:根>块茎>茎>叶。收敛式有效积温与叶、茎、根干物质含量相关性较好,对应函数R2值分别为:0.735 4、0.767 5和0.712 1。4种器官的干物质含量在收敛式有效积温达到1 672.42℃·d后均呈上升趋势,并在叶、茎、根内增长较快。当收敛式有效积温达到883.89℃·d时,叶片的干物质含量开始减少,向块茎转移。茎随着成熟、木质化和脱水,干物质含量一直增长。根干物质含量到达883.89℃·d后停止增长。收敛式有效积温1 378.9℃·d时块茎干物质含量开始增加。干物质含量增长率方面,叶的最高值出现在收敛式有效积温1 000℃·d,茎在640~1 378℃·d,根和块茎分别在757.31、1 275.86℃·d。通过干物质变化可判定,延薯4号在收敛式有效积温达到883.89℃·d进入块茎增长期,1 378.9℃·d时进入淀粉积累期,1 672.42℃·d时进入成熟期。叶、茎和块茎的干物质增长最佳时期分别在1 029.44~1 158.07、640~1 378.9、1 275.86℃·d。根在757.31℃·d之前为干物质增长最佳时期。

    • 不同施钙量对温室番茄光合特性和产量及脐腐病发生率的影响

      2023, 48(4):73-77,13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14

      摘要 (1) HTML (0) PDF 1.23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金福莱”番茄为试材,通过喷施不同浓度(0、0.1%、0.2%、0.3%、0.4%、0.5%)的外源氯化钙,研究外源钙肥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脐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外源氯化钙可以提高番茄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从而使番茄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最大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单果重量、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均显著增加,进而提高小区产量和折合667 m2产量,同时降低脐腐病的发病率。采用0.2%氯化钙处理的番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产量均明显高于其他浓度处理,且番茄果实脐腐病的发病率最低。

    • 农田秸秆基质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影响

      2023, 48(4):78-81,12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15

      摘要 (0) HTML (0) PDF 1.23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吉林省玉米秸秆及花生壳等农业废弃物年利用率低且资源丰富,本试验研究探讨使用玉米秸秆和花生壳做马铃薯微型薯生产基质的可能性及效果。以吉林省主推品种吉薯1号、尤金、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3种基质处理(蛭石、玉米秸秆、玉米秸秆与花生壳1∶1混合);3个密度梯度试验(20株/箱、25株/箱、30株/箱)。结果表明:试验品种吉薯1号以玉米秸秆作为栽培基质,栽培密度为25株/箱时,微型薯产量最高;尤金品种以玉米秸秆与花生壳1∶1混合为基质时,在30株/箱的密度下微型薯粒数最多。

    • 外源脱落酸对欧李果实活性物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23, 48(4):82-85.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16

      摘要 (1) HTML (0) PDF 1.14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喷施脱落酸对欧李果实活性物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对农大6号和农大7号欧李果实分别喷施浓度为25、50、100 mg/L的脱落酸后,测定了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农大6号欧李果实在3个浓度的脱落酸处理下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降低且低于对照,其中50 mg/L处理后下降幅度最大,对农大6号欧李果实类黄酮和酚类物质合成的抑制效果最明显。25、100 mg/L的脱落酸处理下,农大7号欧李果实的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对照,这两个浓度脱落酸可以促进农大7号欧李果实类黄酮和酚类物质的合成,且100 mg/L促进效果更明显。综上,脱落酸对农大6号欧李果实类黄酮和总酚的抑制作用大于农大7号欧李。

    • 伴生燕麦对连作辣椒叶片保护酶活性及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2023, 48(4):86-89.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17

      摘要 (6) HTML (0) PDF 1.11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辣椒连作的生长能力,研究伴生作物对连作辣椒土壤微环境的改善能力。以伴生燕麦为研究对象,根据具体盆栽试验,设置伴生燕麦组及单作辣椒组,分析伴生燕麦对试验辣椒品种叶片生长能力及土壤微环境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伴生燕麦处理可以提高辣椒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CK增加62.2%和83.3%,伴生燕麦处理降低了辣椒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但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CK,分别比CK增加55.00%和19.72%,伴生燕麦处理的辣椒果实可溶性蛋白和干物质含量低于CK,分别减少44.44%和7.6%;经伴生燕麦处理后辣椒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及胞间CO2浓度均低于CK,分别比CK减少154.4%、1 115.80%、11.47%和116.32%,叶绿素含量高于CK,比对照增加3.3%;伴生燕麦处理的荧光参数F0、Fm和Fv均低于CK,分别降低21.65%、22.12%和20.1%,荧光参数F0/Fm和Fv/Fm与CK并无差异,伴生处理的Fv/F0大于CK,对比增加2.18%。同时经伴生燕麦处理的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均高于CK,增加4.35%、127.66%和3.95%,土壤脲酶活性低于CK,比对照降低10.72%。综上所述,伴生燕麦可以提高辣椒叶片保护酶的活性,改善连作辣椒根际土壤微环境,为拱棚辣椒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外源Na2SeO3对甜查理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2023, 48(4):90-9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18

      摘要 (1) HTML (0) PDF 1.2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草莓果实品质对外源硒的响应及其浓度关系。采用盆栽试验及叶面喷施亚硒酸钠(Na2SeO3)溶液的方法,对10、30、60 mg/L共3个浓度梯度Na2SeO3溶液处理及对照组草莓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外源Na2SeO3能显著提升草莓果实平均单果重,果形指数,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及Vc含量,且均以30 mg/L Na2SeO3处理为宜;此外Na2SeO3还显著提升草莓果实中花色苷及蛋白含量,且二者均以10 mg/L Na2SeO3溶液处理为优。说明外源Na2SeO3能显著提升草莓果实品质指标,总体上以30 mg/L处理效果最佳;在提升花色苷及蛋白含量上,10 mg/L处理表现最佳,生产中可根据不同需求灵活调整喷施浓度,以达到提升草莓果实品质的目的。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软枣猕猴桃资源性状评价研究

      2023, 48(4):95-101,12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19

      摘要 (2) HTML (0) PDF 1.2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优异软枣猕猴桃资源,本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9株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26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122%;第1主成分主要由花冠直径、花柱数、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果型指数和萌芽率决定;第2主成分主要由花瓣数、果实扁平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决定;第3主成分主要由一年生枝越冬率和每结果枝平均果数决定。基于指标综合分值,9份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F1~F9)中,F6综合评价得分最高,F3综合评价得分最低,说明F6可以作为优异资源进行保存和后续的杂交育种研究。本研究为软枣猕猴桃资源性状评价建立了适宜的评价方法,同时也为软枣猕猴桃种质鉴定和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 种植密度对黄秋葵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2023, 48(4):102-105,1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20

      摘要 (0) HTML (0) PDF 1.19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试验以黄秋葵绿羊角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研究6个不同种植密度对黄秋葵群体冠层结构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45 cm×60 cm)密度处理的群体冠层结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产量最高。

    • >其他
    • 基于HS-SPME-GC-MS技术分析意大利葡萄果实香气

      2023, 48(4):106-11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21

      摘要 (0) HTML (0) PDF 1.32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内标-标准曲线定量、气味活性值分析及果实香气轮廓分析等方法,对天津产区玫瑰香型葡萄品种意大利的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其风味特性。结果显示:共检测出43种香气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萜烯类和酯类化合物,其中以1-己醇、反式-2-己烯-1-醛、反式-2-己烯-1-醇、里那醇、乙酸乙酯和正己醛为主。其果实香气主要由12种活性呈香成分贡献,气味活性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里那醇、正己醛、反式-2-己烯-1-醛、1-辛烯-3-醇、苯乙醛、己酸乙酯、反式-2-己烯-1-醇、正庚醛、香茅醇、丁酸乙酯、1-己醇和香叶醇。香气轮廓直观地显示其果实香气主要由植物类、水果类、花卉类和脂肪类气味构成,4种气味系列强度较为均衡。

    • 菊芋的冰点及部分理化指标测定研究

      2023, 48(4):113-116.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22

      摘要 (2) HTML (0) PDF 1.15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6个品种菊芋的块茎为材料,测定了菊芋的冰点温度、糖度、含水率和pH值,为确定菊芋的储藏及后续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菊芋的冰点温度在-1.16~-2.10℃,主要分布在-1.2℃和-2.1℃两个温度点附近;菊芋的糖度在18.7%~23.5%,大部分集中在20%左右;含水率在74.84%~80.13%;pH值在6.35~6.56,呈弱酸性。冰点的测定结果与原料的保存方式有关,冰点与糖度、含水率、pH值之间的相关性不强。

    • 基于CNN-RNN的小麦抗寒性分类模型

      2023, 48(4):117-121.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23

      摘要 (1) HTML (0) PDF 6.22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升小麦抗寒性分类的准确度,进而为杂交组合选择提供参考。本研究以3 049个国审小麦品种文本为试验数据,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循环神经网络(CNN-RNN)的方法对小麦抗寒性分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表现,准确率可达73.28%,Kappa系数为0.595 6。为降低试验样本不均衡对本研究准确性的干扰,进而采用SMOTE技术,以实现样本均衡。过采样后,CNN-RNN的准确率和Kappa系数分别提升7.67%和0.02。说明上述方法组合能够有效提高小麦抗寒预测的准确性以及一致性检验系数,可应用于小麦抗寒分类预测,以达到缩短育种周期的目的。

    • 烟草可溶性蛋白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2023, 48(4):122-12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24

      摘要 (0) HTML (0) PDF 1.97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碱溶法对烟草进行处理,酸沉法沉淀得到可溶性蛋白。以可溶性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对蛋白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烟草可溶性蛋白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料液比、提取液、pH、提取时间的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响应面试验的中心点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0.05 mol/L磷酸缓冲液添加1.1%PVP、料液比1∶10.5(g/mL)、pH值8.6,此时烟草可溶性蛋白提取率为84.95%。烟草可溶性蛋白均有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蛋白浓度为1.0 mg/mL时可达最大清除率,分别为58.57%和45.97%。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后的烟草可溶性蛋白提取率高,明确了烟草可溶性蛋白的抗氧化活性,为烟草蛋白的多用途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不同砧木对马瑟兰葡萄果皮花色苷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2023, 48(4):129-132.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25

      摘要 (1) HTML (0) PDF 1.1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01-14、3309、贝达嫁接的马瑟兰葡萄为试材,自根砧葡萄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果皮花色苷含量,研究砧木对果皮花色苷种类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没有改变马瑟兰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种类,101-14、3309、贝达都能够显著增加果皮中花色苷的含量(P<0.05);马瑟兰嫁接苗葡萄果皮中酰化修饰的花色苷相对含量均低于自根砧,砧木对果皮花色苷含量影响程度不同,3种砧木使马瑟兰葡萄果皮花色苷的含量提高14.19%~92.33%。

    • 基于DEA模型的黑龙江省不同规模奶牛养殖生产效率研究

      2023, 48(4):133-138.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26

      摘要 (2) HTML (0) PDF 1.15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奶牛养殖环节身处奶业产业最上游,是产业的根基与命脉,奶牛养殖业是中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本研究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黑龙江省奶牛养殖相关成本收益数据,利用DEA模型方法,测算2008~2018年黑龙江省四种奶牛养殖规模的生产效率,通过分析其综合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分解项、规模收益和投入冗余程度得出结论:黑龙江省当前奶牛养殖效率排名为中规模>大规模>小规模>散养模式;散户在饲料投入和费用投入方面冗余较严重,中规模冗余程度较低,大规模主要在费用方面出现了冗余,小规模养殖冗余程度仅低于散养模式。总体来说,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产业仍有待提高并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养殖规模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意见,规模意识和效率意识对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来说尤为重要,大中规模养殖则更需要注重管理效率,从而减少养殖投入冗余,从根本上增加养殖场经济效益,促进黑龙江省向畜牧强省发展。

    • 海藻酸钠固定化Bi2WO6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土壤中染料罗丹明B研究

      2023, 48(4):139-144. DOI: 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4.027

      摘要 (0) HTML (0) PDF 2.05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出钨酸铋(Bi2WO6),并用海藻酸钠(SA)固定化制成凝胶微球。通过模拟污染土壤的染料罗丹明B(RhB),以太阳光作为能源,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海藻酸钠浓度、交联剂浓度、催化剂用量和交联时间对Bi2WO6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EDS、FT-IR、TG来表征海藻酸钠固定化Bi2WO6光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官能团和热稳定性,并测定了其对RhB溶液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2WO6固定化颗粒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1.5%,交联剂浓度1%,交联时间2 h,Bi2WO6 0.6 g。在可见光照时间90 min条件下,RhB的降解率可达到96.81%,且在4次重复试验中仍保持高度活性。此种固定化光催化剂有效地解决了粉体材料难回收、二次污染等问题。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